陈波灿
潮州市潮安区彩塘镇时新小学
文章摘要:小学数学课堂微课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利用微课视频创设情境、演示实验操作、讲解数学概念、教学教材重难点,将微课适时有效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使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基于此,本文以《圆柱与圆锥》这一章节为例,就微课如何更好地融入到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展开探究。
关键词:微课应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融入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过程。它不仅包含课堂教学活动的视频,还包含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及教师点评等辅助性资源。它适用于教学活动中的不同阶段,将课内外的教与学紧密结合,它的使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微课在农村并没有广泛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说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发展较为缓慢,很多地方的使用率较低,甚至使用率为零,特别是农村小学中年龄较大的老师,大都认为微课并没有多大的应用价值,只是流于形式。当然部分年轻教师已意识到其使用意义,开始尝试将微课应用到数学教学中。那么,如何让微课发挥最大的效益,更好融入到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呢?下面我就以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为例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课前微课”助预习,帮学生释疑解惑
在学生课前预习时,他们有可能会对教材中的知识有诸多疑问,不知道如何把握整节课的重点,这时候微课就起到了释疑解惑的重要作用。比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这一节课,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时,学生就可能会产生疑惑:圆柱的侧面与展开后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有何关系、侧面要怎样展开才会是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还有圆柱的展开图又是怎样的等问题,于是,我把这部分知识制作成微课,通过视频动画展示沿着圆柱的一条高剪开并展开得到其侧面展开图,同时结合视频展示不同形状和不同剪法的圆柱侧面展开图,让学生明白要沿着高剪开侧面展开图才会是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再利用动画的方式展示出了圆柱的侧面和其展开后图形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以视频动画结合语音讲解展示出了圆柱的展开图,使学生知道圆柱的展开图是由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和两个大小一样的圆组成的。学生借助微课视频进行学习很多疑惑就会迎刃而解,同时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课中微课”助课堂,使教学事半功倍
微课应用课堂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它可以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想要将微课有效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发挥其高效性,就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教材内容,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并结合教材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来设计针对性强的微课,适时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
(一)利用微课讲解概念,化枯燥为生动
数学概念是最难学但却是最重要的部分,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一旦概念混淆,很难准确掌握数学知识并应用。大多学生学起数学概念来会感觉枯燥乏味、难学,如果把数学概念这些教学内容生动化,学生也会更容易接受。如“圆柱的认识”这一部分的概念较多,为了不让学生因为枯燥而失去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圆柱的特征”这部分知识以学生熟悉的卡通人对话的形式呈现,并结合动画展示的方式制成微课视频进行讲解。这样利用生动的微课来教学概念,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有效帮助其轻松掌握知识。
(二)利用微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制作微课时要在明确设计目标的前提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取材,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在教学时利用微课创设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比如在进行“圆柱的认识”的教学时,我通过微课设计了“喝功夫茶”这一学生最熟悉生活情境,接着通过了解茶文化、认识茶具、观赏各式各样的茶罐,最后借助圆柱形的茶罐自然引出了圆柱体,从而开始了本节课的学习;又比如学习“圆锥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我就通过微课视频,创设了小精灵去观看大型魔术表演的情镜,小精灵在观看过程中发现了魔术师头戴的魔术帽的形状、灯光形成光束照射在舞台上的形状都是圆锥形的,从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借助这一情境又提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圆锥的相关知识。
(三)利用微课演示操作,直观易懂
农村小学有时受条件限制,缺乏实验操作的教具学具,加之小学数学有很多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空间观念,受限于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仅依靠教师讲解是比较难实现的。因此,我们要有目的地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微课视频来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积累操作经验,解决实验操作缺乏工具的情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实际操作或实验操作从而得出结论或者掌握方法的教学内容比重并不少,比如这一单元中“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的计算。所以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我通过微课演示实验过程,验证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节省了课上演示操作和验证的时间,并在微课演示过程中对操作步骤加以文字说明。通过微课的形式将演示过程直观地呈现出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空间感。
(四)利用微课突破重难点,提高效率
数学之所以成为很多学生害怕的学科,究其原因是数学知识较抽象、多而杂,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又比较强,让学生感到头疼。因此,借助微课视频将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例选出来,进行重点讲解和集中突破,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畏惧心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圆柱和圆锥”这一章节的重难点是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及应用,想要完成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首先需要对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认识、展开图的了解;能够有效识别这些立体图形的轴、母线、高;能够弄清底面直径、半径与底面周长、底面积、体积的关系;能够正确理解并灵活应用推导出的表面积、侧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但这些内容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还要有比较直观的图像展示,因此,在教学中就需要应用微课视频来为学生展示圆柱体、圆锥体的各个截面,帮助学生认识和辨别圆柱体、圆锥体,理解各部分概念的特征。从而降低了学生掌握和应用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难度,使学生能更好地完成本节课学习,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课后微课”助整理,使数学知识系统化
在课堂上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因此,我们就可以利用微课的方式,将有关知识整理成相关的专题。上传到微信,教育网络服务等平台,让学生可以在放学后继续观看学习。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重点观看和反复观看。既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能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还能更好的将课上的学习和课下的学习进行有效结合。
总之,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不管新课引入还是课堂总结环节,微课都能成为老师教学的好帮手,同时,教师还能针对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利用微课进行专题性、模块化教学,系统、科学地对相关数学知识点进行讲解,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事半功倍。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融入微课,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框架,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汉荣.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5(10):130-131.
[2]李建芹.初探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02):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