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勤
(义乌市宾王小学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在新时期、新视角下,教师要主动融入核心素养思想,完善学生的学习环节,让学生通过核心素养思想的不同角度探索语文知识学习的基本方式,养成优质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过程,以核心素养思想的不同维度,对学生实施指引的方式会实现学生思维意识上的启蒙和学习习惯上的有效塑造;教师通过语文知识教学优化学生心理,让学生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良好的学习态度,以此保障学生取得丰硕的语文学习成效。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核心素养思想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提升;教学质量;分析
前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教学情境、融合信息技术等不同角度、不同方法,为学生提供优秀的语文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方法策略的变革中掌握一定的学习经验,能够在课堂中通过不同视角、不同环节入手,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学习意识。核心素养思想体现了先进模式与课堂教学环节的融合,会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学习视角、优秀的学习方式;也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教学方法的变化,让课堂教学过程更具凝聚力。
一、设置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的方式,增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同时,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教学情境中教师指引学生参与互动、参与探索,保障其能够认识到语言文字的价值和魅力,促使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学习中应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显示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促进其学习信心的形成[1]。
例如:在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文知识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美景的不同描写方式。基于作者对小兴安岭的描写,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回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不同美景,模拟作者对小兴安岭的描写,在教学情境中让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完成表达。教师以课堂教学过程的变革,在教学情境中通过语言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教学模式的变化,让学生善于将语文知识应用到实处。
二、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实践活动的开展会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学生能够积极思考、积极跟随教师脚步探索相应的语文知识学习,其取得的相应学习效果也会跟随着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塑造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提升,在优质体系的完善下让学生取得优秀成效,会促使学生形成核心素养思想[2]。
例如:在有关《天净沙·秋思》的古诗教学中,教师为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让学生理解古诗、认识古诗,可以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探索马致远在古诗描写时的所处环境、所处境遇、生活状态。随后,探索马致远的其他古诗、探索其古诗词描写的不同特征。以实践活动的组织召开,让学生形成文化理解能力,挖掘故事背后的思想内涵、文化内涵,让课堂教学与学生在传统文化中的探索、实践脚步融合,提升学生对古诗的认知能力。
三、融合信息技术,增强学生的文字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会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环节内教师硬性介绍知识,完成知识讲解的过程;改变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枯燥性。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方法为学生提供图片、视频的多元化课堂教学体系,促使学生能够完美认知知识、探索知识;也会在信息技术构建的多元化课堂中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形成[3]。
例如:在有关《风筝》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模式为学生展示不同的风筝形式图片。同时,展示视频课件,在视频中风筝正在天空中飞舞。随后,激活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好奇教师即将教学的课文。在学生好奇心的驱使下,教师与学生同步完成课文风筝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增强学习能动性,保障学生在课堂中勇于参与、勇于探索,理解作者应用不同文字描写的不同画面,理解和感悟文字的力量,增强学生的文字审美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形成优秀的核心素养思想,也可以推动学生更好的认知生活。
结语: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核心素养思想的不同维度,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学习环境,会让学生掌握高效掌握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核心素养思想构建的高质量语文课堂,也会促进学生在课堂中取得综合进步,有助于鞭策学生的语文学习整体过程,让学生受到文化内容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课堂中促进学生掌握经验,获取全面发展,保障学生通过语文知识学习获取技能。在熏陶和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语文学习环节。为学生的日后学习提供阶梯。
参考文献:
[1]赵福君,黄小琴,高婕.创新“三段五步”式复习策略 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为例[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1,31(01):55-59.
[2]郑菁.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实践路径——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12):63-65.
[3]关健,桓明慧.立德树人背景下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现状分析——以内蒙古赤峰市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12):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