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幼儿园游戏故事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期   作者:陈思烨
[导读] 课程游戏化就是将游戏融入幼儿的学习过程中,幼儿边游戏边学习,
        陈思烨
        云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金翔幼儿园     650032
        摘要:课程游戏化就是将游戏融入幼儿的学习过程中,幼儿边游戏边学习,教师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知识的灌输,幼儿也能够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有用的知识点。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幼儿教学来说,作用积极而明显。因为大多数幼儿对于学习这件事总是产生抵触心理,他们刚刚从游戏中过渡到课堂中,他们天性好动,天性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幼儿喜欢无拘无束的感觉,不喜欢被强制性做某件事的感觉,所以如何让幼儿熟悉并喜爱上课堂,如何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是教师需要考虑到的问题。
关键词:游戏故事;幼儿园课程;课程实践
引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对游戏的极高兴致,使得游戏成为幼儿园中的主要活动形式,通过参与游戏,幼儿不仅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同时能够实现智力和思维等多方面的发展,以便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但是,在当前游戏化的课程中,仍然存在部分制约有效游戏活动创建的因素,造成幼儿不能基于游戏活动实现全面发展。那么教师应当如何针对当前幼儿课程游戏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策略,逐步完善课程游戏活动设计体系?
1.幼儿园游戏故事的产生背景
        游戏作为重要的教育手段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但在幼儿园开展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游戏的理解和把握往往存在偏颇,不能很好地建立起教师教学与幼儿游戏之间的有效连接,致使游戏仅仅成为一种教育教学手段,而没有与幼儿的整个学习与发展过程联系起来。基于对游戏工具价值的认识,幼儿园教师在组织开展游戏教学活动时更多的是从教师自身的角度去看待游戏的价值功用及其与幼儿学习之间的连接,并依据自身的认识、经验和教育目标去选择游戏主题、创设游戏环境和组织游戏活动过程,这种基于成人视角的游戏教学活动一般难以调动幼儿的参与兴趣。以成人视角组织开展的游戏教学活动不仅难以有效发挥对幼儿学习的促进作用,同时各种“伪游戏”和“假游戏”也被认为是对幼儿游戏权的剥夺与侵害,幼儿园游戏教学活动也必须改变幼儿被游戏的现实。研究表明,理想的游戏、教师理解的游戏和儿童经验的游戏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尤其是教师理解和组织的游戏与幼儿所需要的游戏之间存在较大的不同。这也就意味着,幼儿园教师如何理解游戏和组织开展游戏教学实践活动对于游戏价值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
2.游戏故事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价值
        2.1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游戏能有效扩大幼儿的社会交往空间,增加交往对象的数量。能够让幼儿体验更多也更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从而刺激其交往欲望,增强其交往技能,特别是独生子女,在家经常是一个人玩儿,通过玩游戏可以帮助他们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是要会懂得人与人之间共同合作,另外,游戏故事还能够帮助幼儿学会照顾同伴的感受,分享自己的快乐,还有有些过于内向的幼儿经常缺乏自信,会对成人特别依赖,缺乏自信,不利于幼儿合作交往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等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幼儿的成长。

而开展游戏故事有助于培养幼儿自己处理问题的意识,能够帮助企业克服过度依赖别人的心理。因为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之间能够完全投入的交流,如果教师能及时的肯定幼儿的一举一动,他们会重拾自信。
        2.2有利于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幼儿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包括幼儿生活经验不足,都容易导致他们对于日常行为及道德准则的不明确性,他们往往无法分辨是非,而在这个阶段进行行为道德教育又是必然的,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说教式的知识灌输往往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幼儿往往对于教师的指令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对于这一现象,教师要加以改进,善于利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一幼儿才能够在和谐的气氛下去适应课堂,适应学习和生活,并建立良好的道德行为及日常习惯等。举个例子,在“乘火车”的游戏当中,教师在开展游戏之前先进行游戏规则上的说明,让学生明白,如果不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则游戏无法顺利进行,对于游戏过程中的问题,比如“火车为什么停下来了”?教师可以告诉幼儿因为有伙伴不遵守游戏规则,所以火车停下来了。在这个时候,幼儿就会去想,怎样才能让火车不停下来,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让幼儿想到只要排好队,大家都遵守秩序,火车才能一直开下去。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遵守秩序,才能让游戏顺利地进行下去,而不守规矩的人往往不受欢迎,不守规矩不是一件好事,这样学生在心里就会有一道无形的“道德标杆”,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就此养成了。
        2.3为幼儿创设更为自主和开放的游戏环境
        幼儿的学习是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进行的,而游戏故事是幼儿学习过程的记录册,它能够反映幼儿游戏学习的整个过程。游戏故事一般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即实现对幼儿学习的观察、用于对幼儿学习的评价以及为幼儿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策略。要达成上述功能,教师就要切实转变主体观念,要注重对幼儿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支持,要注重幼儿的内发性发展。游戏故事记录了幼儿的游戏过程和游戏行为状态,通过对游戏故事的分析可以窥见幼儿真实的学习状态,可以还原真实的问题情境,让教师更为清楚地洞悉幼儿游戏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当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幼儿游戏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时,就可以更好地为幼儿的游戏提供适宜性支持,从而让幼儿的学习变得更为自主和开放。
结束语
        “游戏故事”迎合了幼儿的话语“胃口”,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有效载体。然而,“游戏故事”的运用是一门艺术,运用“游戏故事”提高幼儿语言能力需要教师不断实践探索,从而让“游戏故事”更好地发挥载体价值,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幼儿的语言建构能力。
参考文献
[1]虞永平.课程游戏化的意义与实施路径[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5(03):4-7.
[2]杨恩慧,邱学青.游戏内涵在我国学前教育法规中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9(02):41-47.
[3]丁海东.幼儿园区域环境的游戏性缺失与回归[J].学前教育研究,2019(12):77-81.[4]
[8]高祥.通过游戏来学与教:幼儿园游戏教学实践的个案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2-3,34-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