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紫超
云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金翔幼儿园 650032
摘要: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融入本土民俗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更加了解本土文化,弘扬和传承民俗文化的传统精髓,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发挥幼儿园教育阵地作用。本文从云南昆明地区的本土民俗文化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了其民俗活动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创新运用,以期推动幼儿艺术教育的长效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艺术教育;本土民俗活动;创新运用
云南地区民间传统艺术的发展源远流长,民俗活动的开展形式多样,且各具特色。将这些本土民俗活动创新运用至幼儿园艺术教育过程中,不仅是推动了幼儿艺术教育的长效发展,以孩子们熟悉的本土文化为契机潜移默化增强自身的艺术修养;另一方面也是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便捷的途径去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民风,有助于培养孩子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但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预先规划和长久推进,但本土民俗文化活动如同取之不尽的宝藏,在进行文化继承的同时也能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创新,这也为幼儿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助力。
一、幼儿园艺术教育融入本土资源的重要意义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便已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艺术教育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艺术教育开展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立足于“因地制宜”这一要求,从实际民情文化出发,挖掘更加适合融入艺术教育的要素和内容。正如《指南》中也提出“要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开展教育活动”,本土资源多集中于本土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资源等内容,极具教育意义和价值。立足于本土资源,不仅能够从孩子熟悉的内容出发,激发学生的参与热忱;同时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之间进一步加深孩子对家乡的内心情感,增强爱家爱乡爱国情怀。尤其是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融入本土资源,有助于拓展教学资源的类型及范畴,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加丰富的知识呈现效果,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本土民俗活动具有极强的文化内涵及人文风情特征,且不同地区极具本土个性化的特征。云南昆明是一个多民族汇集居住的城市,有汉、彝、回、白、苗、哈尼、壮、傣、傈僳等多个民族形成聚居或混居村街。多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及社会交往等活动中相互影响和交融,但同时又保留着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方式习惯、人文风情等,进而形成了百花纷呈、风格各异的本土民俗内涵。这也为幼儿园艺术教育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幼儿教师需要有意识地挖掘本土民俗活动可借鉴、易融入的要素及内容,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
二、本土民俗活动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创新运用
(一)结合本土民俗活动,创设独特艺术环境区域
在幼儿园艺术教育过程中,可以注重区域环境的创设,为孩子们带来更加能够身临其境的艺术环境氛围。以本土民俗活动为契机,教师可以此融入民俗民风、人本风情以及地域文化的核心特色,引导孩子们一同参与环境区域的设计和布置。
首先,教师可充分发挥材料教学的作用,选择极具民俗特色的材料,例如影片《阿诗玛》中的民族服饰,男子的麻布对襟短褂,女子的五彩花帽等,都可以作为民俗文化的特色点缀在幼儿园区域环境之中。同时还能结合不同节日或是不同节气,布置凸显民俗文化的区域环境,让孩子们一进校园就能感受到浓厚的民俗文化气息。
(二)融入本土民俗活动,感受人本文化风情
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本土民俗活动极具教育价值。这不仅是对本土资源的再次开发和利用,同时也有助于在孩子的心中埋下文化传承的根。尤其是在当前注重素质教育培养的新课改形势下,对于孩子的艺术素养培育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实质上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内容极为丰富,这涵盖了美术欣赏、艺术创作、游戏建构、手工制作等内容。教师可以结合本土民俗活动和传统课程体系,实现两者统一,增添民族的特色内容。以昆明羽毛画为例,教师可以收集相关的素材,通过多媒体技术在班级内展示羽毛画的图案、特色以及发展脉络,同时还可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羽毛画创作,将自己身边最为熟悉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进行创作,更好地培养孩子对于艺术的感知意识和创作能力的发挥。
(三)开展亲子民俗艺术活动,增强多方参与热忱
实质上,在幼儿园艺术教育过程中融入本土民俗活动,这并不只是教师一方的教学责任,这可以将教师、家长、学生等多方主体都纳入教学活动之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多方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增强彼此之间的熟悉了解程度。对于孩子而言,在成长过程中拥有许多亲子活动的记忆是非常珍贵的,有助于让孩子在心智发展层面拥有更多安定感和满足感,对其成长是极为有益的。幼儿园艺术教育将民俗艺术与亲子活动结合起来,甚至还可将此作为幼儿园的年度特色项目。如幼儿园可以有意识地打造“节日文化场”这一项目,云南地区,在众多的民族节日中,许多都久负盛名。例如云南地区的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白族“三月街”,苗族“踩花山”,傈僳族“刀杆节”等,节日活动精彩纷呈。各民族群众都会盛装打扮,汇聚一起,欢庆节日。以传统的“三月三”山歌会为例,在幼儿园艺术教育过程中便可打造这一文化场,邀请家长参加,穿上极具特色的民族服装,与孩子一起,在幼儿园内展开亲子歌会,加深情感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
结束语:
在幼儿园艺术教育过程中创新运用本土民俗活动,需要以幼儿教育目标为指导,以艺术领域为基准,基于孩子的认知水平及兴趣爱好,选择适宜融入和广泛运用的本土民俗活动。云南昆明地区多民族文化特征明显,民俗活动丰富多彩,为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以极具民族特色的美食、服饰、物品以及节日等为切入点,营造热闹有趣的氛围,让孩子们都能够快乐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陈旭华. 本土民俗活动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创新运用??[J]. 新校园旬刊, 2016(2):164-164,共1页.
[2]宋武贤. 农村幼儿园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开展艺术活动[J]. 新课程(综合版), 2019(4).
[3]舒燕芳. 本土资源在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中的运用[J]. 甘肃教育, 2018.
[4]陈英华. 本土资源在幼儿园户外活动中的运用策略探究[J]. 教育艺术, 2019, 000(00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