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方式分析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期   作者:周卫东
[导读] 语文学科的知识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同时具有广泛教学作用,由此可见,其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
        周卫东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同沟寺镇初级中学 陕西汉中724200
        摘要:语文学科的知识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同时具有广泛教学作用,由此可见,其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就初中语文教学而言,首要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这也是引起广大教师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新课改倡导的是为学生构建高效课堂,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重视整合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注重从听、说、读、写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阅读和写作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教师想要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务必要将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到一起。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引言
        阅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出的行为,同时这也是我们进行任何一种学习之前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写作对语文来讲,更是至关重要,所以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设计是有必要的。而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进行阅读和写作的理性结合,即多角度、多层面领悟文章内涵,用理性思维思考文章表意,客观看待文章内容与作者的观点。这类读写结合方式对培养学生的理性客观思维极为有效;有助于帮助学生多角度理解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有助于丰富学生做题答案的层次,提高得分机率。
一、开展名著阅读,提高阅读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总会布置一些名著阅读的任务,如果学生不懂得敬畏知识,不懂通过阅读感悟思想和情感,只是将其作为一项教师布置的任务来完成,则会使得阅读毫无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名著阅读引领学生去欣赏作品中人性的美丑善恶,能够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文学中大家的思想和情感,但是过于功利化的阅读目的反而会使得这项活动失去阅读原有的价值和意义,使得学生的文化素养无法通过阅读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教师在开展名著阅读活动时,不能仅仅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而是要引导学生去阅读,并通过阅读名著有所收获,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阅读目标,然后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
        比如,教师在推荐学生阅读《镜花缘》时,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以下的阅读目标:要熟悉全书的所有情节和文章中的主要角色,了解这些主要人物的艺术形象和作者所采取的写作手法,还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后有一定的阅读感悟,对文字中的文化、社会风气、生活习惯、人物形象等内容均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然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你认为唐敖这个人是怎样的一个人?你认为文章中的女儿国和西游记中的女儿国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对文章内容的回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在开展名著阅读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作者通过这篇文章的描写和这些人物形象的描写反映出了什么,以及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教师要和学生共同阅读,将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优美词句和一些有趣的情节和学生进行分享与交流,从而让学生也养成主动记录阅读感悟的意识和习惯。
二、以写导读,掌握写作手法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它的工具性、人文性特点奠定了其学科的重要性。而读与写是语文学科基本的素养中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教学一定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联系,着力并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阅读是由外到内的吸收,写作是由内到外的表达。由此可见,阅读与写作是一个互递的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写要讲究策略。

大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作者胸有境,人境始于亲”,就是说在我们的写作教学中要善于引领学生进入描写的情境,充分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要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写,其实就是一个思维重组的过程。把从语文课文中积累到的大量素材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进行个性化加工、重组的一个过程。
        如:学习了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后,要求学生如原文一样采用横式结构的方法,先概括景物最后以赞美结尾,写一篇题目为《秋》的文章。读亦有章法。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读的要领,读的时候要眼到、手到、心到,要圈点勾画。其次要学会推敲、理解、体味、欣赏有表现力的重要的语句;要体会作者的整体思路,谋篇布局。最后要重读课文,再借鉴。对于教材中的佳作,我们要就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写作技巧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这些从语文课本中得到的知识积累和情感体验对于写作而言,作用重大。如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紫藤萝瀑布》、《走一步,再走一步》都是写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对美好人生的向往。通过反复的诵读、品读文章中的优美语句“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等,就会大大强化学生的语言积累,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还要加强学生对写作手法的运用与积累。如象征、借景抒情、先抑后扬、托物言志等写作手法,在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后,我让学生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但是……”进行仿写,要求在这个句式中融合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段。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反复品味这段描写优美的语段,而且可以让学生在体味的过程中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心得记录的习惯
        如今的学生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在阅读完毕后并没有养成良好的记录自己心得的习惯,导致最终的阅读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教师应该在阅读课堂上为学生讲解如何科学地阅读,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并且教师还应该在阅读课堂上,控制学生阅读的节奏,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让学生在适当的时间内读完之后,将自己心里所想写下来,进行详细的记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上课的积极性和阅读的效果。同时学生进行写作时,就可以运用自己所积累的句子,这样让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一个深度。
        例如在讲授七年级课文《我的老师》这篇典型的回忆性散文时,文章作者将对教师的敬爱之情通过情感主线娓娓道出,初中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应先让其体会文章,然后要求学生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对身边的人或事进行感悟,并将阅读后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该单元教学侧重于童年往事,写作题材以学生对童年有深刻印象的事情进行回忆为主,初中语文教师可借助该课文中抒发情感及人物描写的手法等讲解,分段式训练学生,让其将自己拥有最深感悟的文章片段体会写下,学生的阅读方法得到有效运用的同时还能够将写作技巧牢牢掌握。初中语文教师借助该教学方式可培养学生阅读期间将心得体会记录的习惯,从而有效促进读写能力的结合。
结束语
        就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师想要取得理想的“读写结合”教学成效,就需要其具备较强的灵活性,重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将阅读和写作进行有机结合,促使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帮助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知识,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徐海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方式分析与研究[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2):174.
[2]蒙荣啟.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方式分析与研究[J].东西南北,2019(21):192.
[3]邓美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分析[J].家庭生活指南,2018(0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