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引导,让初中生爱上语文学习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期   作者:张岩
[导读] 在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是要以爱为出发点的,假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张岩
        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伦河镇中学  152300
        摘要:在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是要以爱为出发点的,假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在当前,初中教师在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也应该做到以“爱”为引导,做到一切源于爱。这样既符合语文学科人文性和情感性的本质,也能深化学生在课程学习当中的体验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触动和感染,真正的爱上语文学习。
关键词:“爱”为引导;初中生;语文学习
前言:白居易曾经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充分说明了爱和情感的重要性。而教育也是如此,假如缺乏爱的话,就会变成机械的知识传送的工具,很难对学生的真情实感起到激发的作用。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真正做到以“爱”为引导。使得课程的价值和本质得到不断的展现,让理想的课程成效得到达成。
一、以“爱”为引导让初中生爱上语文学习的意义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往往从具体形象思维不断的朝着抽象思维过渡,但在认知及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是无法脱离情感的,本身对于各种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非常强,在思维上还依旧处在感性阶段。因此,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实际开展中,就需要教师站在心理角度下,不断在课程中加强爱的引导,应该在日常课程教学的开展中借助师生互动、创设情境、教材内容等使得学生接收到更多来源自爱的熏陶和感染。这样也可以在无形当中使得学生接收到来自爱的驱动力,使得教材、师生之间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达到情感整合的效用。使得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深刻的感受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情感性,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更加喜爱,使得理想当中的课程实施效果得到实现。
二、以“爱”为引导让初中生爱上语文学习的对策
(一)加强情感引导,实现以“爱”引导
        在以“爱”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不断展现情感上的引导,应该借助“爱”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和触动,使得理想当中的课程成效得到不断的展现[1]。所以,在日常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立足教材内容,对其中的情感因素不断挖掘,使得爱的引导得到不断的实现和达成,让学生的情感和爱都得到不断的深化。例如,在讲解《故乡》一课的过程中,作者鲁迅在其的文章当中主要将回故乡的活动作为线索,开展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为主要的情节安排,对故乡中的杨二嫂以及闰土等着重描写,描写除了人民生活痛苦的现实,以及对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抨击等。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为了使得学生的情感得到触动,教师也可以加强多媒体的有效运用,可以为学生播放辛亥革命时期相关的历史片段,让学生看到在那一时期下人民是怎样生活的?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是怎样对人进行迫害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珍惜当前自己的美好生活,能够好好学习、积极进取。

使得学生在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触动,使得学生自身的情感也变得更加丰富。
(二)重视文本诵读,实现以“爱”引导
        人们常常说“三分诗,七分读[2]。”为了在课程教学的开展中将爱的作用展现出来,教师在日常当中也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不断的进行朗读训练。从而借助朗读来体验爱、体会情感、感知形象等,促使理想的课程开展成效得到不断的实现。例如,在讲解《沁园春雪》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在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先展现自己的朗读功底为学生进行范读,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更好地进入到文本的情景当中。而在后续,教师就可以结合文章的意境为学生播放音乐,并且可以让学生对情感进行区分。比如上阙在读的过程中应该豪情万丈,下阙在读的过程中应该是居高临下的。从而使得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品位作者在古诗当中抒发的坚定信心和伟大胸襟等,使得学生和作者之间产生共鸣,实现有效的情感引导的效果。
(三)强化激励鼓舞,实现以“爱”引导
        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育开展的艺术不在于本领的传授,更多的则是在于鼓舞、唤醒和激励。所以,初中教师在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要想实现爱为引导,就一定要不断加强激励和鼓舞,使得理想的课程实施效果得到实现。例如,在讲解《我爱这土地》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先收集相关资料,在课程当中进行展示,对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爱国情感深刻的进行体会。在此过程中对于做的非常好的学生,教师也应该对学生不断的进行表扬和激励,使得爱的引导得到实现,达到理想中最佳的课程成效。
(四)深化内心体验,实现以“爱”引导
        人们常常说“亲其师信其道”[3]。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开展中,为了实现以爱为引导,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也应该从自身做起,做到尊重学生、爱学生,这样才可以使得良好的教育氛围得到构建,将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出来。例如,1.用爱来俘获学生的心。在日常的生活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爱学生、关爱学生、换位思考,对学生的心理加以了解。2.用知识吸引学生。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在知识讲解上深入浅出、热情生动,带给学生更加强烈的吸引力。3.用美丽品格折服学生。教师应该高尚、诚恳、坚强、善良等。做到一切教育源自于爱。
结论: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在课程教学当中做到以“爱”为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更多来自爱的情感触动,使得整个课程氛围变得更加温馨和亲切等,促使理想的课程成效得到实现。所以,教师在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就应该做到加强情感引导、重视文本诵读、强化激励鼓舞、深化内心体验。使得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源自于爱,达到最佳的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秦伟. 浅谈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的有效融合[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185.
[2]朱荣,李艺芳. 贫困地区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 现代交际,2020,(19):125-127.
[3]姜莹. 初中生语文作文写作能力提升研究[J]. 品位经典,2020,(09):169-1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