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张译心
[导读] 德育教育指的是对学生进行美德、情操、性格、品行等精神意识层面、审美人文层面的培养

        张译心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雅溪学校   323000
        摘要:德育教育指的是对学生进行美德、情操、性格、品行等精神意识层面、审美人文层面的培养,它是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非常关键也是非常基础的教育内容。拥有美好道德情操,在正确三观陪伴下成长的学生,即使在智力层面无法开发到极致,仍然可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能够实现理想抱负的人。而小学阶段恰恰是学生可塑性最强,容易受到影响的时期,因此小学德育教育至关重要,教师应当在学科教学中合理地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德育;小学音乐;渗透
引言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首先需要尊重和发展音乐教学中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差异,进而在音乐教学中形成一种师生互相理解、关怀、谅解、信任和和谐的平和气氛,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收获到幸福感和自豪感。所以,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们在音乐学习中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帮助学生得到人生的启迪,从音乐中发现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他人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元素,丰富课堂上的德育资源,为学生营造开放有趣的学习氛围。小学音乐课本中包含的曲目和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德育资源,给学生积极的引导,向学生传递正面的价值观。教师采取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多利用一些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引发学生的感受与体会,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实施效果,让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更高。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现有的德育素材与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向学生传递正面的价值观,实现德育渗透目标,并让小学生逐步将德育中体现出来的内容转变为自身的行为准则。例如,《劳动最光荣》这类音乐就是良好的德育素材,其通过朗朗上口的音乐旋律向小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道德理念,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教师可以在教学这首曲目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积极帮助家长分担家务等,这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养成。
二、在音乐素材中渗透德育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虽然是抽象的,无法触摸的,但它会通过具体的音乐元素来传递力量,表达观点,这就是音乐素材,因此,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可以从音乐素材中入手。以“丰收之歌”这个单元为例,其主题是“丰收”,指的是农业领域的丰收,如蔬菜瓜果的丰收,稻米小麦的丰收,背后折射的是劳动人民的辛苦得到了回报,折射的是劳动光荣、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主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丰收时农地里的热闹景象以及大家会怎样庆祝,思考丰收对于农民的重要意义以及丰收之后农民都会怎样计划下一年的生产,通过具体的数据、照片、小视频、小故事等启发学生思考劳动虽然很辛苦,但是劳动过后的果实很甜、很美。这种先苦后甜的对比,能够放大凸显出劳动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敢于先苦后甜的美好品德,同时也通过劳动不易的故事培养学生珍惜粮食、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感恩美好生活的美好情操。
三、在小学音乐欣赏中渗透德育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们进行音乐欣赏,通过让学生们对一些美妙、哀伤、激情或者是婉转的音乐进行聆听欣赏,教师便可以在学生们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教师在让学生们欣赏品鉴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一首音乐歌曲时,首先可以给学生们播放一段录像,通过将录像与音乐进行结合,可以将班级中学生们的精神情感带入到那个战火纷飞的抗日年代,让学生被音乐歌曲中的小英雄王二小的爱国精神深深的感动。《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叙事歌曲,教师还可以通过学唱歌词让学生了解这首音乐歌曲背后的英雄故事,让学生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对革命英雄产生敬佩心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在音乐鉴赏后讲一讲自己所认为最有感悟的乐曲。通过这种以情动人的音乐教学手法,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们带入到歌曲英雄人物所生活的世界中,进而帮助学生们树立坚韧不拔的品格意志和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同样要关注德育的渗透,要充分利用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挖掘其中包含的德育要素,基于这些作品的分析、讲解和赏析将德育渗透到课堂中。在小学音乐课本中,学生会接触到大量不同类型的音乐曲目,学生既能够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作品风格类型上的差异,也可以感受到不同主题的音乐作品带来的不一样的学习感受。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内容,结合音乐曲目的分析、讲解,在课堂上有效渗透德育。这会让学生从多角度和多层面认识这些学习内容,能够建立学生积极正面的认知,并且向学生传递良好的价值观。让小学生获得更多有益的学习收获,是德育渗透课堂应当达到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义勇军进行曲》这一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音乐作品之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这些爱国歌曲创作的背景,将创作者在歌曲中蕴含的情感深入挖掘出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这类作品中包含的深厚情感。教师还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延伸,比如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聆听后的感受,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歌曲真正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促进德育的有效展开。这样的课堂组织与构建方式不仅能够让曲目教学有良好的落实,而且会让学生的认知不断拓宽,这才是德育渗透音乐课堂要达到的良好实施效果。
五、在小学其他音乐组织活动中渗透德育
        小学音乐教师除了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们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外,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每一堂音乐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进行师生问好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轻轻握手、互相鞠躬,告诉学生从小要做懂文明、不礼貌的好孩子。教师也可以通过《勤劳快乐的小蜜蜂》这一首歌曲向在校学生们传达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理想信念,然后让学生们根据这一首歌曲进行自我创作,将自己所自编的歌词唱给全班同学来听。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调动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气氛,同时还可以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人思维进行培养。教师通过在音乐教学中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以音乐为本,用音乐育人,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灵进行灌溉,使学生们更好地成长。
结束语
        德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提出的重点教学目标,主要致力于学生思想品质和人格素养的培养,通过教学科目的渗透提升学生的综合品质,它不仅关系着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还深深影响着国民素质的高低以及整体文明的延续。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德育素养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激发爱国热情,感受祖国和民族的伟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我国现代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创建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学内容的渗透引导学生规范自我、提升自身,最终成为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参考文献
[1]梁译方.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N].巴音郭楞日报(汉),2019-11-02(006).
[2]布仁切其克.德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96.
[3]马映芳.试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北方音乐,2019,39(06):176+178.
[4]王丽杰,赵艳.小学音乐教学德育渗透的原则及路径研究[J].黄河之声,2018(15):78-79.
[5]于晨帆.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J].才智,2017(34):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