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护理对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5期   作者:朱萍萍
[导读] 目的:探究体位护理对于玻璃体切割结合硅油填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朱萍萍
        芜湖市眼科医院   安徽省芜湖市  241000
        【摘要】目的:探究体位护理对于玻璃体切割结合硅油填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在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入选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视网膜脱离患者60例开展对比研究常规组提供常规医嘱护理。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服务模式,实验组应用体位护理服务方案。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舒适性、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的舒适性、满意度评价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体位护理方案对于接受玻璃体切割结合硅油填充术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并发症的防控作用明显,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整体预后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体位护理;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术后康复;并发症;康复影响

        近些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持续性发展以及用眼习惯的不断改变,导致眼科疾病的发生率不断提高[1]。从当前临床诊疗技术现状来看,玻璃体切割和硅油填充术的结合应用属于多种眼底疾病的常规治疗方式,从以往的研究来看玻璃体切割结合硅油填充术可以有效应用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增值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增值型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疾病,整体治疗效果较好并且安全性较高[2]-[3]。但是因为硅油本身的特殊物理特征,在眼底填充硅油后患者在采取长时间俯卧位时会导致多种并发症,例如硅油游离,从而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眼科疾病手术治疗患者的整体预后水平,本文以对比方式探讨常规护理和体位护理的应用差异。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入选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视网膜脱离患者60例开展对比研究两组均入选患者30例。分组结果保持例数相同,实验组中男女分别19例、11例,年龄(38.64±3.61)岁,疾病类型中孔源性型16例、增值性糖尿病型14例,左眼15例、右眼15例;常规组中男女分别18例、12例,年龄(37.94±3.58)岁,疾病类型中孔源性型15例、增值性糖尿病型15例,左眼16例、右眼14例。上述资料无统计学对比价值,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同一组医师、同一种手术方案,所有手术患者均通过巩膜睫状体扁平25G标准三切口的玻璃体切割治疗,手术治疗期间采取气液交换与眼内硅油填充术,对于无晶体患者实行6点位的虹膜周边切开手术。
        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服务模式,实验组应用体位护理服务方案。
        常规组采取绝对卧床,固定头部并规避过多活动而导致裂孔闭合,头部采用裂孔最低位置从而让视网膜下液体有效排出。
        实验组采取体位护理,具体方案如下:采取俯卧位,基于患者的舒适性状态提供U型软枕实现体位辅助处理。术后体位的选择应当基于视网膜裂孔在上的基础原则。裂孔位置在后部的患者应用俯卧位或坐、面朝下的体位,采取坐、卧、走等头低位。裂孔位置在上方的患者,采取坐位或半卧位,裂孔位置在下方时采取头低脚高位,也就是让颞侧裂孔侧向手术眼对侧卧位。裂孔位置在鼻侧裂孔侧向术眼时采取同侧卧位。
1.3观测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舒适性、满意度。
        舒适性、满意度应用自制量表以百分制数据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舒适性、满意度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应用RCT研究原则,研究数据处理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数据处理过程基于数据类型采用不同检验方式,其中对于百分数数据应用x2检验,均数应用t值检验。在数据处理期间p<0.P5则证明数据差异达标统计学标准。
2.结果
2.1并发症对比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玻璃体切割结合硅油填充术属于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方式,整体手术治疗效果比较好并且手术期间的安全性较高。近些年有许多研究认为,对于眼科手术患者,手术治疗之前、术后的护理很大程度决定着疾病的康复效果,特别是硅油填充术治疗后患者的体位会直接决定硅油填充效果,这也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4]。
        手术期间采用硅油填充,术后体位要求其必须基于视网膜裂孔在上的原则基础上进行调整与选择,充分应用硅油的浮力以及表面性张力实现平铺于视网膜,其会被挤出到视网膜下液从而让其保持平伏,促使视网膜功能逐渐复位[5]。手术治疗后的24小时内应当严格落实俯卧位,这也是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在以往研究中认为,手术治疗后5天应当保持至少22小时的规范体位,但是长时间的体位压迫会导致患者无法根据自身感受而改变体位,此时会出现各种不适感。对此,可以在基础原则的基础上调整与优化体位护理方案,嘱咐患者保持适当的姿势变换,在不影响术后疗效的基础上提高舒适性,提升整体预后水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的舒适性、满意度评价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这一结果充分证明借助体位护理对于玻璃体切割结合硅油填充术患者的预后推动作用明显,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康复期间的各种并发症风险,尤其是对于患者舒适性的改进效果突出,可以作为常规护理方案。
        综上所述,体位护理方案对于接受玻璃体切割结合硅油填充术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并发症的防控作用明显,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整体预后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艳.27G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20,v.34;No.648(04):180-182.
[2]姜安丽.整体护理对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视网膜脱离术的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9,41(02):148-151.
[3]王晓丹.QCC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9):88-90.
[4]李红岩.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在玻璃体腔硅油填充术后患者体位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v.27(03):96-98.
[5]文春艳、廖少雁、黄旭、闫惠青、谢冰冰.微信平台对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大众科技,2020,v.22;No.254(10):60-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