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5期   作者:彭静
[导读] 交接班制度是护理核心制度之一,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彭静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安徽芜湖市  241000
        交接班制度是护理核心制度之一,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规范交接班流程,完善交接班内容,提高交接班质量是确保护理安全的重要一环[1]。品管圈是指在同一工作现场内自主地进行质量管理活动的小组。2018年4月~2018年10月我科成立了QCC小组,将品管圈运用到护理交接班的质量控制中,提高护理交接班的工作质量,减少了护理缺陷发生,确保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针对性,降低了护理交接班的不合格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3],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急诊外科选取10名护士,自愿加入QCC小组。小组圈员中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护士3名;本科学历5名,大专学历3名,中专学历2名。推选责任组长担任圈长,护士长担任小组辅导员;圈名为“呼吸生命圈”,圈徽为“双手托着心肺”。QCC活动按照PDCA的步骤进行。
        1.方法
        呼吸生命圈成员利用头脑风暴和科室拟定的标准法进行评价,并采用问题达成型来完成本次QCC活动,以降低护理交接班的不合格率、提高护理安全为本次QCC活动主题。
        呼吸圈活动时间为2019年4~10月,活动周期为6个月,根据本次活动的内容,拟定活动周期的甘特图以及圈员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等。
        1.2.1 现状调查和原因分析
        1.2.1.1 现状调查 圈长或者辅导员带领2名圈员跟踪、检查交接班,2次/d,进行现状调查、统计、总结存在的问题。
        1.2.1.原因分析 采用头脑风暴,从人员、方法、设备、环境4个方面深入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确定要因,总结如下。
        人员方面的因素:①护士 对晨会上交班思想上不够重视,交接班前对所交接的内容不够熟悉;年轻护士缺乏呼吸专科评判性思维能力;交接内容没有体现重点,口头交班时不能反映出患者的病情动态变化,对下一班的护理重点及重要观察内容没有重点提醒;床头交接不仔细,没有将交接的各项内容落实;交班时站位不规范,造成患者对护士床头交接班满意度低;护士流动性大,护士人员配备达不到床护比1∶0.4。②护士长 对于年轻护士交接班的流程培训不到位;对于发现的问题只是和个人进行指正,没有及时在晨会上进行反馈。
环境的因素:①病房面积小,床头交接班时过于拥挤。②病人探视制度未执行,在交接班时,患者家属等闲杂人员随意进出病区;护士未将手机处于静音状态,甚至随意接听电话。③保洁人员清扫不及时,病区环境脏。④护士站桌面物品多,使用后的病历未及时收入病历车中。    
方法的因素:①管理不规范。科室无符合本科室操作性强的交接流程,无衡量晨间护理交接班质量的关键指标,未建立起科学的质控管理体系。②管理缺乏力度。发现的问题未纳入护士的个人绩效考核,造成同一问题反复出现。
           1.2.制订和实施对策
        呼吸生命圈小组成员开圈会做整体性的自主查检,尤其对数据收集、实施对策、圈员向心力、热心度等,全盘分析并提出改善方案。


        1.2.2.1 提高临床护士的责任心 加强护士责任心教育,树立核心制度的概念。护理人员要认识到核心制度―交接班制度的重要性,使其真正落实到实处。用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日常工作的安全防范中不断培养慎独意识,将护理过失防范于未然。为了使交接班更加规范,科内制订了交接班各项制度和相应的绩效考核措施,并组织学习以及实施。具体如下:①N4护士提前5-10min上班,在交班前评估本组所有患者的情况以及危重患者的病情、治疗及护理重点,并协助N3和N2护士共同完成晨间护理工作;②护士长提前10 min到岗,巡视整个病区,了解病区危重及昨日入院患者,从HIS系统中查阅本病区各类高危患者,和N4护士一起评估当天护理量,根据护理量做出计划并进行合理分工,指导护士给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
        1.2.2.护士明确交接班中各自的责任 交班者做到清洁交班,并为下一班准备所有物品。科室的各类器械和病人情况应当面交接清楚,接班时发现的问题由交班者负责,交班后发现的问题由接班者负责;前一班班内能完成的事尽可能不交给下一班,特殊情况下未完成的护理做好详细的交接。
        1.2.2.形成标准化的床头交接流程 晨间交接按照交班护士、护士长、N4、N3护士、N2护士、N1护士、实习护士顺序走进病房,交班护士问候病人,接班的责任护士进行自我介绍。交班护士站在病床左边,接班护士和N2护士、N4和N3护士站在病床右边,护士长及其他护士站在床尾。交班护士介绍本班患者病情变化的内容→使用的抢救设备→输液情况及穿刺部位情况→各种管道是否通畅→查看患者皮肤情况→床单位是否整洁干燥→接班护士核对交班内容→护士长或N4对于不完善的地方及时提醒和补充。
1.2.2.标本采集的交接 对已采集的各类标本做好交班,对未采集的标本和责任护士进行交班,并告知经管医生。本班采集的标本及时通知助理护士送检,要求已采集的标本在本班必须送检,不能进行交接。
结果
        护理交接班中出现的问题
        本月本科室交接班中出现的问题合计78例,经统计分析,确定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管道交接不清、护士站环境和床单位不整洁、标本未及时送检为交接班质量改进的重点,上述4个问题共占85.9%。
        护理交接班中出现的问题统计
   .目标设定及运用QCC管理后的效果
        根据工作年限、学历水平、个人能力评估圈能力为73.3%,确定目标值=现况值-=78-=44。经过6个月改进,交接班存在的问题例数下降到25例,即远远低于目标值的44例,说明将QCC管理运用到护理交接班后,护理的交接班不合格率大幅度下降,护理质量有所提高,即护理安全得以保证。
        讨论
QCC活动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后在企业广泛传播,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医院管理领域,近几年被国内少数医院引入护理管理领域。QCC是我国台湾地区医院最重要也是最普及的医务管理工具。QCC要求医护人员从根本上转变服务理念,变被动为主动,增强责任意识。近年来,QCC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中护理管理的各个方面,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综上所述,本科通过QCC活动发现了医疗护理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整改,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有所增强,团队精神有所提高,但在其他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以后工作中,本科将会继续完善QCC,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倪栋梅.品管圈活动在健康教育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7.
[2]章飞雪,于燕燕,徐枝楼,等.品管圈活动在急诊外科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27.
  [3]鄢雨英,林莉莉,郑佳音.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理病历书写完整性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0,9(7):6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