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雯
文山市人民医院 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663099
【摘要】目的:观察温针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坐骨神经痛患者中随机选择58例研究,依据数字简表法将其分为不同组别,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刺治疗,实验组接受温针治疗,最终对比效果。结果:治疗前,实验组VAS评分为(5.64±1.02)分,对照组VAS评分为(5.35±1.25)分,对比P>0.05。治疗后,实验组VAS评分为(1.28±0.56)分,对照组VAS评分为(2.86±0.67)分,对比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5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86%,对比P<0.05。结论:坐骨神经痛患者接受温针治疗,要比传统的针刺治疗效果更好,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症状,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温针 临床治疗 坐骨神经痛 治疗效果
坐骨神经痛作为临床针灸科室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是指沿着人体坐骨神经通路以及周围区域分布的疼痛综合征,属于我国中医学中的痹症[1]。中医认为坐骨神经痛患者常因风寒湿邪侵袭患者的经络,或者由于闪挫伤筋导致机体出现气血堵塞经脉,进而诱发人体出现病变[2]。基于此,本文将主要针对2019年1月-2020年12月时间段内接受治疗的58例坐骨神经痛患者进行研究,以此分析温针的治疗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坐骨神经痛患者中随机选择58例研究,依据数字简表法将其分为不同组别,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实验组年龄范围在22-70周岁,平均年龄范围为(63.84±2.69)周岁。对照组年龄范围在22-70周岁,平均年龄范围为(63.92±3.23)周岁。对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分析后,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纳入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1)符合坐骨神经痛诊断标准。(2)自愿参加,且知晓实验内容。
1.2.2排除标准
(1)哺乳期或孕期女性。(2)无法配合实验,如智力低下、语言功能障碍。
1.3方法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穴位一致:医生需选取患者的穴位进行针灸,其常选择的穴位为督脉、腰阳、足太阳穴、大肠俞、环跳、殷门、委中、悬钟、夹脊等为主要治疗穴位,而辅助治疗的穴位则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刺治疗:医生需对患者进行常规消毒,将毫针垂直刺入患者的治疗穴位中,以患者感到酸麻为宜。此时,医生需连接电针机器的电源,将电流设置为疏密波,强度需根据患者的耐受合理调整。
实验组接受温针治疗:患者前期操作与对照组一致,随后医生需点燃温针灸治疗的热源,即1厘米左右的艾柱,将其插入毫针顶部,使艾柱的热度可以顺着针刺穴位进入患者肌肉深层组织,艾柱热度以患者的皮肤温度微红为宜。所有患者持续治疗一个月。
1.4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VAS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疗效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显效:疼痛消失,腰腿部功能恢复正常。有效:疼痛显著好转,腰腿部功能受限程度降低。无效:疼痛及症状并未改善。
1.5统计和分析
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分析,计算型指标则以例(n/%)表示,并使用x2值检验,计量型指标则选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同时采用t检验。P<0.05,则代表本次实验的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治疗前后疼痛评分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png)
3 讨论
坐骨神经痛是以坐骨神经径路及分布区域疼痛为主的综合征。坐骨神经痛的绝大多数病例是继发于坐骨神经局部及周围结构的病变对坐骨神经的刺激压迫与损害[3]。中医认为坐骨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多为肾气不足、脉络淤堵,人团体气滞血瘀不通时,则会出现疼痛的情况。因此,中医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原则为疏通脉络,祛风散寒止痛[4]。根据中医辨证发现坐骨神经痛患者多为足太阳经以及足少阳经患病,则治疗穴位主要为大肠俞、环跳。环跳是足少阳与足太阳的汇合部位,且这两个穴位均容易得气,对该穴位进行温针治疗,具有较高的舒筋止痛作用[5]。由此可见,坐骨神经痛是风、寒、湿结合引起的关节痛,临床治疗需要祛风散寒、除湿。针灸主要选择局部近端选穴和远端选穴相结合,以及内外经络相结合。大多数坐骨神经痛沿着膀胱通道。除了膀胱通道选择,针灸部位也选择肾通道点。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坐骨神经痛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温针治疗的方法,可以提高疗效,改善疼痛程度。
参考文献:
[1]严武,曾伟权. 温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估[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15):54-56.
[2]陈秀红,周双宝,邬兰. 蒙医温针对坐骨神经痛的镇痛作用的临床研究[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0,26(03):13-15.
[3]金秋,阿古拉. 蒙医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0,26(02):13-15.
[4]张刘波,周峻,王佩佩,谭明生. 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选穴规律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2020,36(01):53-56.
[5]赵琦,赵宝力,谷羽. 温针灸联合矫正骨盆移位在坐骨神经痛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症,2017,26(09):1662-1664+1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