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禹平
四川省阆中人民医院 肾内科 四川省阆中 637400
摘要:目的探讨用药指导对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安全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组,常规治疗组就诊患者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用药指导组采取常规的药物+用药指导。比较两组用药不良反应;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降压药知识掌握度、合理用药的认知、血压降低至正常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压水平。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用药指导组用药不良反应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用药指导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降压药知识掌握度、合理用药的认知、血压降低至正常的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P<0.05。用药指导组血压水平、生活质量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常规的药物+用药指导老年高血压效果良好,可提高患者对降压药物知识的认知,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加速血压的控制和改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
关键词:用药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安全;影响
引言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疾病,高血压及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医疗支出占我国医疗支出的大部分。据报道,我国高血压发病人数连年增加,目前患病人数已超过2亿,且18岁及以上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3.2%。改善生活习惯与坚持降压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压的主要对策。虽然现有降压药可以帮助90%以上的患者控制血压维持正常水平,但研究显示我国高血压的治疗率与控制率仍明显偏低,仅为45.8%和16.8。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差是血压控制状况不理想的主要因素。病程长、用药复杂且缺乏合理用药等问题导致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不佳,有研究报道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低于30%。本研究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加强用药指导干预的措施,探讨药学服务干预是否能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以及提高治疗依从性,为制定措施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提供依据。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组,其中,常规治疗组男:女=28:12,61-78(67.25±2.67)岁。老年高血压患病1-17年,平均(8.15±0.27)年。用药指导组男:女=29:11,61-79(67.78±2.61)岁。老年高血压患病1-17年,平均(8.21±0.67)年。常规治疗组、用药指导组差异不显著。
1.2方法
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用药指导组采取常规的药物+药物指导。(1)加强用药指导。为患者细致的讲解药物使用剂量、用药注意事项,同时讲述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指导患者对药物说明书如何进行正确阅读。加强对患者疾病知识的宣传,提升其对疾病了解程度,得到其重视,从而让其建立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而首选的监督人员为家属。(2)加强药师与患者的交流。药师有义务为患者进行用药咨询,可使其用药依从性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也需不断提升本身的专业知识,进而有效且准确的为患者解决问题,拉近护患距离,提升治疗信心,使患者更有信心克服阻碍而坚持服药。(3)老年人群的用药指导。对老年患者因其年龄相对较高,记忆力出现明显退化,且用药方案相对复杂,患者出现漏服、错服药物的情况时常发生,对疗效造成影响的同时甚至出现药物中毒的情况。因各药物具有不同的药效学原理,因此其服药间隔时间也是不同,需明确告诉患者在用药期间若出现漏服情况不可擅自补服药物,应在医生或药师了解其具体情况下而告知其补救措施。
1.3观察指标
不良反应比较,血压水平,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降压药知识掌握度、合理用药的认知、血压降低至正常的时间,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良反应比较
用药指导组不良反应3.33%,远低于常规治疗组13.33%,P<0.05。
2.2血压水平
治疗前常规治疗组、用药指导组血压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用药指导组血压水平降低的程度大于常规治疗组相应指标降低的幅度,P<0.05。见表1。
3讨论
老年高血压即患者年龄在65岁或以上,且非同日血压值(或者持续3次及以上血压值)>标准血压(舒张压>90mmHg,或收缩压>140mmHg)。近年来高血压疾病表现越来越年轻化,其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早期多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疾病往往不易察觉。高血压前期(正常血压高值)如不进行有效控制,极易发展为高血压。文献报道,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行有效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血压水平,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发生,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疾病负担的目的。本研究仅选取了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但在调研中发现有不少高血压前期的老年患者存在,其亦希望通过慢病管理签约的形式来进行健康管理,这也给本课题组提供了后期的研究方向。高血压是一个需终身治疗的疾病,故药学干预的时间还将持续,样本量还需扩大,对高血压疾病的干预还可扩大至血压高值老年患者的血压控制。研究后期还将通过移动智能设备记录患者的生理指标和服药情况等,进行及时的个体化和精准的药学干预,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更加精准化、全周期的药学服务。我国已实行慢病防治和管理阶段公共卫生服务事业,药学干预使药师在服务患者的过程中建立了信任,从药师的角度而言,发挥了其药学背景专业特长,改变了药师的形象,调动了药师的积极性;从患者的角度而言,患者得到了合理用药指导和干预,提高了用药依从性,使血压平稳达标,减少了并发症,促进了合理用药,提升了其满意度;从社会的角度而言,减少了不良反应和再就医次数,降低了医疗资源的支出,提高了健康管理效率,为国家层面推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的目标也起到了一定的助力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常规治疗期间加强药学服务干预有助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水平,提高治疗依从性及高血压治疗效果,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蕊.观察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5):130-131.
[2]李芹.动态血压监测仪在非识字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指导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15):148-149.
[3]于小漪,尹美尚.高血压患者加强用药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0):155-157.
[4]杨红艳,武小平.用药指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安全影响探究[J].健康之路,2018,16(08):273.
[5]秦卫红.用药指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安全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8(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