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比较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4期   作者:张红伟
[导读] 比较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采用美沙拉嗪
        张红伟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内蒙古包头 014010

        摘  要:目的:比较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采用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为研究时间区间范围,共择取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本研究样本,以治疗用药差异为依据,将50例患者平均划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为柳氮磺吡啶治疗,研究组患者为美沙拉嗪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采用美沙拉嗪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柳氮磺吡啶,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为结肠粘膜下层及粘膜层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发病初期病变可累及直肠,随病程延长,可导致全结肠病变[1]。受饮食及生活方式变化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发病率显著升高,且患者病情迁延,久治不愈,对工作及日常生活影响严重[2]。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以药物治疗为主,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均为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常用药物,本研究抽选我院患者为基础性评估样本,对比分析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为研究时间区间范围,共择取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本研究样本,以治疗用药差异为依据,将50例患者平均划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全部患者经结肠镜检查证实与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相符,且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总结并分析两组各项临床资料,研究组男女性别比例数据为13:12,年龄范围统计结果为24-68岁,平均(46.65±5.08)岁,病程范围统计结果为2个月-3年,平均(1.58±0.66)年。对照组男女性别比例数据为14:11,年龄范围统计结果为26-69岁,平均(46.77±5.12)岁,病程范围统计结果为4个月-3年,平均(1.69±0.72)年,基线资料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免疫抑制剂、止泻药物治疗,配合采用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治疗,并维持机体电解质平衡,对照组患者为柳氮磺吡啶治疗,每日口服3次,单次用药剂量为1g,共用药8周。
        研究组患者为美沙拉嗪治疗,每日口服3次,单次服用剂量为1g,共治疗8周。
1.3评价标准
        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标准为大便次数及性状正常,结肠镜检查溃疡面愈合,粘膜组织恢复正常,多项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标准为大便次数及性状正常,结肠镜检查溃疡面缩小,存在轻度炎症反应,临床症状好转,其他检查结果为评估为无效。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计量资料为(x±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检验方法为χ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0%,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2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头晕及腹泻,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属多因素所致肠道非特异性炎症疾病,病变可累及结肠粘膜、粘膜组织下层、直肠等区域,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粘液性脓血便、腹泻等,部分病情严重患者伴有全身性症状,且病情反复发作,极易合并结肠息肉、结肠扩张、肠穿孔等危重疾病[3]。
        柳氮磺吡啶为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规药物,其化学结构归属于磺胺类药物,用药后可与肠道内部微生物发生作用,形成磺胺吡啶及5-氨基水杨酸等物质,并可络合于肠壁结缔组织,长时间停留于患者肠道内部,达到调节免疫及消炎抗菌的临床疗效[4]。柳氮磺吡啶用药后吸收率偏低,极易诱发头晕、皮疹及腹泻等不良反应,整体疗效有待提升。美沙拉嗪为SASP治疗的活性成分,用药后可抑制肠道壁前列腺素及白三烯合成,且能够降低结肠粘膜组织释放PGE2总量,进而缓解粘膜组织炎症反应。与柳氮磺吡啶相比,美沙拉嗪抗炎效果更佳,且该药物为控释剂型,可持久清除患者体内氧自由基,抑制炎性递质合成及释放,不良反应轻微,药物疗效及安全性均具有显著优势[5]。
        总结分析本研究,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可认为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安全性优于柳氮磺吡啶。
        综上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采用美沙拉嗪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柳氮磺吡啶,可推广应用。同时,本研究中患者样本量较少,研究流程有待完善,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治疗药物仍需持续分析。
参考文献:
[1]曹华举.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与复方谷氨酰胺联合美沙拉嗪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1,28(2):68-69.
[2]山令顺,邬暾奕.美沙拉嗪联合地榆七柏汤灌肠治疗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1):30-33.
[3]齐莉莉.美沙拉嗪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有效性研究[J].特别健康,2021,(1):114.
[4]徐秀芬,苗芸芸.美沙拉嗪联合肠道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价值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2):31.
[5]祖亚洁,韦美华.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激素抵抗型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20,33(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