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莉莉 魏旭红 苏君艳
庄浪县妇幼保健院 甘肃平凉 744699
摘要:目的:探讨庄浪县200例0~3岁小儿贫血状况。方法:选择庄浪县妇幼保健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接收的贫血筛查小儿20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为0-3岁,分析0-3岁小儿的贫血发生状况,评价贫血小儿的贫血严重程度,计算不同年龄段小儿的贫血发生率,总结小儿贫血的影响因素。结果:(1)0-3岁小儿贫血发生率为13.0%,53.85%为轻度贫血、30.77%为中度贫血、15.38%为重度贫血,年龄≤1岁与1-2岁小儿的贫血发生率比3岁高,P<0.05。(2)小儿贫血发生影响因素包括46.15%断乳期间未正确添加辅食,19.23%日常生活中挑食,7.29%呼吸道感染和饮食不均衡、长期腹泻以及胃纳差,3.85%母乳贫血。结论:庄浪县0-3岁小儿的贫血发生率较高,多为轻中度贫血,年龄≤1岁的小儿容易发生贫血,小儿贫血的发生与断乳期辅食、挑食和感染、饮食不均衡、长期腹泻等情况密切相关,极少数小儿因为母乳贫血发生贫血。
关键词:小儿;贫血;0-3岁;影响因素
小儿贫血属于血液系统综合征的一种,常见患儿皮肤和黏膜表现为苍白色,发病是因为患儿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及破坏失衡,致使其血液成份异常。临床上常见的小儿贫血是造血物质不足、感染和炎症以及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等情况造成,容易对患儿的正常发育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目前非常注重小儿贫血的筛查。本文对庄浪县妇幼保健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接收的200例贫血筛查小儿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总结0-3岁小儿的贫血状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9年8月-2020年8月,选择庄浪县妇幼保健院儿保科筛查贫血的200例小儿为对象,年龄0-3岁,男性117例,女性83例。纳入标准:(1)自愿来我院筛查贫血;(2)小儿家属知晓临床研究;(3)临床资料完善。排除标准:(1)血液疾病史;(2)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3)慢性肝病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1.2方法
取小儿清晨空腹状态下肘静脉血2ml,采用血液分析仪对小儿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观察样本中的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
1.3观察指标
(1)观察和计算0-3岁小儿的贫血发生率,贫血评价参照中国小儿贫血诊疗专家共识,根据小儿血液样本中的血红蛋白与红细胞计算,将小儿贫血分为:①轻度:血红蛋白每升90-110g,红细胞每升3-4×1012;②中度:血红蛋白每升60-90g,红细胞每升2-3×1012;③重度:血红蛋白每升30-60g,红细胞每升1-2×1012;④极重度:血红蛋白每升<30g,红细胞每升<1×1012。
(2)分析总结小儿的临床资料,了解影响小儿贫血的相关因素,分析重点为断乳期有无正确添加辅食、日常生活饮食、感染、是否腹泻、胃纳差以及母乳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Excel、SPSS 完成处理。
2、结果
2.1 0-3岁小儿贫血发生率
200例小儿中26例(13.0%)发生贫血,轻度贫血14例(53.85%),中度贫血8例(30.77%),重度贫血4例(15.38%),极重度贫血0例(0.0%)。年龄≤1岁和1-2岁的小儿贫血率高于3岁,P<0.05。见表1:
.png)
注:“*”表示与3岁小儿贫血率比较,P<0.05。
2.2小儿贫血影响因素分析
26例(13.0%)贫血小儿的贫血发生影响因素存在差异,12例(46.15%)小儿因断乳期间未正确添加辅食发生贫血,5例(19.23%)小儿因日常生活中挑食发生贫血,2例(7.69%)小儿因呼吸道感染发生贫血,2例(7.69%)小儿因饮食不均衡发生贫血,2例(7.69%)小儿因长期腹泻发生贫血,2例(7.69%)小儿因胃纳差发生贫血,1例(3.85%)小儿因母乳贫血发生贫血。
3、讨论
小儿贫血的危害较大,一般会对小儿的生长发育造成较大的影响,比如小儿长期处于慢性贫血缺氧状态,小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降低,便会导致血细胞的携氧能力欠佳,从而导致小儿呼吸加快。病情严重时会致使小儿发生心力衰竭和脑缺氧,因为贫血持续加重会引起心脏扩大,这时小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衰,且机体长时间脑缺氧时,则会出现智力减退的情况。现代病理学研究指出,贫血也会对小儿的神经系统造成影响,致使小儿神情淡漠或者对应系统功能减退,对小儿身心健康造成的威胁很大。
本次分析庄浪县200例0-3岁小儿的贫血状况显示,该年龄段小儿的贫血发生率较高,多数小儿因为断乳期间未正确添加辅食发生贫血,再者是小儿在日常生活中挑食、饮食不均衡和消化不良等情况造成,贫血多见于年龄≤1岁的小儿,轻中度贫血的发生率较高,有1例小儿因为母乳贫血发生贫血。小儿在2岁时,其生长发育快,机体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但该年龄段的小儿也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比如腹泻、胃纳差等,这会严重影响小儿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再加上家长的辅食添加不正确时,则会导致小儿每天摄入的铁元素较少,不足以支撑其机体的正常发育。2-3岁的小儿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挑食,导致饮食不均衡、营养物质摄入不全面等,所以该年龄阶段的小儿容易发生贫血,从而对其身体发育造成较大的影响。
人在婴幼儿阶段的机体铁储存不断消耗,出生6个月后,母乳中的铁含量较低时,则婴幼儿极易发生贫血,尤其是缺铁性贫血。朱琼等[3]指出女性在分娩4-6个月后,其母乳含铁量会明显降低,通常低于妊娠期的50%,且婴儿的粪便排铁量高于成人3倍,所以年龄≤1岁的小儿贫血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段。添加辅食是小儿断乳期的重要喂养措施,由于女性母乳中的含铁量明显降低,小儿不能摄取到适量的铁元素,所以要注意给小儿正确添加辅食,同时女性也要注意自身营养的补充,保证机体营养状态良好。女性分娩后也要注意自身贫血的检查,及时遵医嘱治疗,防止贫血对小儿的身体状况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陈莉莉, 夏伟桃, 何志勋. 2岁内早产儿营养性贫血现状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 内科, 2020,15(02):86-89.
[2]高越,崔素莘,廖建军,等. 新疆自治区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0,28(10):1148-1152.
[3]朱琼,戚屏,汪洁云. 不同年龄段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0,31(07):933-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