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乐先
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省鸡西市158100
摘要:目的:对超早期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本文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按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组患者25例。结果: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发生率20.00%,观察组发生率8.00%,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选择性动脉溶栓应用到急性脑梗塞患者中,可提高临床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超早期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效果观察
急性脑梗塞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多发于老年患者,同时合并诸多慢性疾病[1],临床医学通常采用溶栓,可获得显著临床效果,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值得注意的是,溶栓过程中伴随出血高风险[2],因此医务人员应加以注意,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50例,患者年龄35~75岁。对照组25例,男患15例、观察组10例,平均年龄52.5岁;观察组25例,男患20例、女患5例,平均年龄51.5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静脉溶栓。
观察组采取动脉溶栓:
对患者采用Seldinger穿刺法穿刺股动脉,采取肝素抗凝下完成血管造影,注入30~50万U尿激酶溶于0.9%20ml氯化钠溶液,15~30min内完成。
分别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方法治疗,比较每组临床治疗效果。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有效率为68.00%,观察组有效率为92.0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下:
.png)
2.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满意度60.00%;观察组100.00%。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下:
.png)
2.4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中2例脑出血、1例黏膜出血、2例皮肤出血,发生率20.00%,观察组中1例脑出血、1例黏膜出血、发生率8.00%,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下
.png)
3讨论
急性脑梗塞作为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3],近年来趋于年轻化,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有效方法,可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4-5]。为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应对医务人员加强管理培训力度,使其掌握更多治疗方法,提升专业素质水平。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8.00%,观察组有效率为92.0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NISHH评分比较,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将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应用到急性脑梗塞患者中,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应用[6]。
参考文献
[1]丁佳.超早期急性脑梗塞对比介入选择性动脉溶栓并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与静脉溶栓疗效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06):26-27.
[2]刘云.超早期急性脑梗塞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疗效对比研究[J].中外医疗,2017,36(16):112-114.
[3]龚瑞,胡晓月.急性脑梗塞动脉内溶栓时间及梗塞部位等因素对疗效的影响分析[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6(09):12-13.
[4]何亚文,梁亚明,卢伟坤,陈文焰.超早期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急性脑梗塞[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01):44-45.
[5]孙颖,汪秋红,李彦颖,芮德源. 早期介入溶栓合剂综合急性脑梗塞的研究[A].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成人教育委员会.《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5)——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成人教育委员会三届五次理事大会暨医药教育创新研究和慢病防治学术研讨会[C].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成人教育委员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2012:5.
[6]颜博,庞明武,何超明,林康.超早期动脉溶栓结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急性脑梗塞1例的报告[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9(1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