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21期   作者:池艳君
[导读] 我国教育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期,提高学生语文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池艳君
        四川省绵阳中学实验学校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我国教育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期,提高学生语文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思维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可以为各科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本文将以语文教学为例,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中学生、高中语文、语文思维、思维培养
        引言:语文思维贯穿各个学科,学好各学科需要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形象、发散、情感、概括等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势在必行。语文思维的培养工作契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教师在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当中不断探索语文思维的培养路径,以此来助力学生综合发展。
        一、语文思维的理解
        语文思维通俗的讲是学生通过对语文课程的思考和探究,将理论和认知进行融合,形成创新探索的一种过程。
        现在重视素质教育,单纯的靠死记硬背课文和知识点,不但对语文成绩的提高帮助不大,而且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于高中生而言,其各方面能力均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在这过程当中,适时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掌握的各种能力得到质的提高,并将获得的能力应用在学习当中。
        二、语文思维的特点
        第一,语文思维具有交流性:交流就是相互探讨沟通,不同思维火花相互碰撞,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第二,语文思维具有广泛性和发散性: 语文思维训练是十分广泛的。涉及社会、家庭、各学科、个体间等。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过程中,要注意新旧教材和新旧知识的联系,还要注意各个学期之间的知识联系。发散性就是根据已有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思考语文问题,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的一种开放思维模式。例如,文言文《伶官传序》最后的结论“岂独伶人也哉?”引发学生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就是一种平行性的发散性思维。
        第三,语文思维具有整体性:思维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基础知识有差异的学生都能得到语文思维的训练。
        第四,语文思维具有渗透性: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熏陶,比如语言、形象、意境美的情感熏陶,通过对学生情感思维的训练,将这些情感思维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中,潜移默化,形成学生情感思维的一部分。


        三、培养高中学生语文思维的方法
        1.提高教师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意识
        高中学习比较紧张,为了效率,语文老师主要以讲读为中心,对于每课的高考知识点全讲,讲深讲透,整堂课下来基本上是“一言堂”,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或者是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所以难以在教学中渗透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工作。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提高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意识。应意识到教学不是短期目标,应是一个长久大计,只有在教学当中不断渗透语文思维培养工作,方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2.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那么教师讲课就要有趣、幽默、有方法。比如在学习高中文言文《荆轲刺秦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此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文中对话很多,让学生翻译成白话文进行演绎,在揣摩各角色心里、神情、语言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联想、情感、交流等语文思维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喜欢上了文言文翻译和学习,并能独立思考。
        3.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
        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几个问题去搜索与新课内容相关的背景、趣闻、人物或事物介绍,结合课文,进行发散性思维和联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意图和情怀。比如,在学习高中语文诗歌《再别康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就以下问题搜集资料,比如,徐志摩的情感生活,写这首诗时的徐志摩个人生活情感是怎样的?国家处于怎样的时代背景下等。学生弄清楚这些问题后,教师在课堂上稍加点拨,让学生自己感受诗人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4.采用现代化媒体教学
        教学除了传统元素,也可以加入现代化元素,使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资源,可以融入音乐、视频、舞蹈等影像资料,广泛性多方面的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如,在学习高中语文诗歌《雨巷》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雨巷》舞蹈视频,让学生领略其中纯净、典雅和优雅的意境。诗歌和舞蹈的结合,使学生身临其境,不但领略到诗歌的意境,而且增强了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这就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5.采用交流性课堂教学
        语文思维具有交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教师设置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师生间交流时,当学生思维出现偏差时,老师可以在交流中适当引导,让学生思维回归,当学生思维迸发出新颖的观点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赞美,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信心,给予学生培养语文思维的精神养料。学生间的长期交流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合作、沟通的能力。
        三、结束语
        培养学生语文思维除了从教师、学生、教具、课堂等方面着手,并运用到教学当中,还要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出更好的培养方法。可见,教师的教学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万生科.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策略[J].品位经典,2020(09):131-132.
        [2]张丽花.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课外语文,2020(27):100-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