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激活生物课堂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0期   作者:李娜
[导读] 要想让学生喜欢生物课,就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李娜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都亭乡中学     072350
                 
        摘要:要想让学生喜欢生物课,就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要讲究语言艺术,多使用图片挂图多媒体等直观方法,多做实验,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等各种办法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兴趣  教学质量  课堂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习成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描述了万千纷繁有趣的生命现象,但由于生物学科教材中有不少枯燥的概念,深奥难懂的原理,特别是长期以来人们将生物学当副科看待。因此,导致学生轻视生物学科,他们对生物学缺乏学习兴趣,更缺乏探究热情。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生物学教学中,应积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力激活学生思维,在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学习,掌握生物学知识,并使之在学习中体会掌握生物知识的乐趣,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一、讲究教学语言艺术唤起兴趣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语言是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情趣的语言才能像磁铁般地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描述科学知识,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创造美妙的感觉和愉快的学习情境。教师在上课时,首先要注重语言的科学性,然后是语言的艺术性,因为教学语言艺术能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吸引学生集中精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上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备课,设计教法,精心安排和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板书设计。讲授的语言要生动有趣、准确、引人入胜,用词要准确,吐字要清晰,声音要洪亮,语调要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分明,富有节奏感,突出生物学这门课的重点,课堂知识密度适中。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可以使教学内容产生巨大的诱惑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住,从课外活动的兴奋转移到课内学习上来,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为新课学习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和认知环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利用直观教学方法激发兴趣
        教师在讲授知识时,运用图片、实物、模型、投影、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材料的展示与解说,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他们更容易接受知识;也可以把较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容易理解;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每节课选用合适的标本、实物、模型、挂图、课件等直观教具,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良好的作用。例如,在讲解《尿的形成》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地演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最终形成尿液的过程,在动态演示过程中并伴随着液体成分的变化 ,既形象生动又便于理解和记忆,很好地解决了课本的一大难点问题。

在讲解《种子的结构》时,将浸泡过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分发给每个学生,让他们进行解剖和观察,使他们通过观察比较去找出这两种 种子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引导他们进行比较、分析和讨论,使之在观察、比较、分析、讨论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这些课堂上,学生面对观察的对象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比较,积极地思考,,踊跃地发言,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
        三、联系生活寻求兴趣
        在教学中,将书本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以分析或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使理论再回到实践。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的基础是需要,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未必能使学生的兴趣持久,现代社会处处离不开生物,作为生物教师,只有使学生认识到生物课在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实践中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的兴趣才是自然的。我们要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所见所闻,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后,要经常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如利用电视、录像、电化教学等使学生开阔眼界,参加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农田进行土壤的酸碱度实地调查,参观奶牛场了解牛的生活习性,对校园的动物植物种类进行调查了解生物多样性等,如讲解《根对无机盐的吸收》后,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回家后观察你家的盆栽或周围植物叶片的颜色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又如何处理等。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彩图,分析无机盐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还有缺乏无机盐时的病症,放学后也可以向家长或有经验的农民请教,从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四、动手做实验强化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实验教学也是生物教学中付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生物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加深理解生物学知识,掌握生物实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能力都有重要作用。新教材更是非常注重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看到了自己平时看不到的生物微观世界,看到了平时看不到的生理过程和生理现象,并且这些生理过程和生理现象都是在自己努力下,亲自观察和体验到的,因此会十分兴奋和感兴趣,大大调动了学习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如学生对《观察细胞的结构》这一章的内容都非常感兴趣,印象也很深刻,就因为这一章的内容大多在实验室里完成,还有机会接触到显微镜和其它实验仪器。开始时学生们对于显微镜这种精密仪器是非常好奇的,连平时不怎么爱学习的学生都非常感兴趣,看到那么微小的东西被放大到那么大非常吃惊,做了一遍又一遍,围着老师问这问那,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除了认真探究课本安排的实验外,还可以设立课外生物实验兴趣小组,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探究蚯蚓的生活环境实验,叶脉标本的制作,探究小狗定点大小便的行为形成实验,观察羊群中头羊的生活习性,酸奶的制作等,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的课外实验、制作等,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还可以给学生展示创造才能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培养主动参与意识保持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景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感兴趣的重要条件。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长久以来,学生一直处于一个被教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他们一直是在被动学习,厌烦之情的产生实属必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去思考、探索,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了,自信心树立了,我们的课堂充满了活力,师生都会愉悦地度过每一节课,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才会大大提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