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杨跃萍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下   作者:杨跃萍
[导读] 语文习作取材于生活,是生活的升华,学生只有根据生活体验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习作成为了语文教学的关注点。老师在对小学生进行习作教学时应该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生活融入到教学之中。学生的学习不能约束于课本之内,生活才是学生最好的学习资源。因此,在进行语文习作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对社会热点多一点关注,这样写作时才不至于才思枯竭

杨跃萍     广安市广安区希望小学校  四川  广安  638000
【摘要】语文习作取材于生活,是生活的升华,学生只有根据生活体验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习作成为了语文教学的关注点。老师在对小学生进行习作教学时应该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生活融入到教学之中。学生的学习不能约束于课本之内,生活才是学生最好的学习资源。因此,在进行语文习作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对社会热点多一点关注,这样写作时才不至于才思枯竭。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2-103-01

        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经历和体验都不丰富,这对于刚刚接触习作的他们而言写出一篇好作文并非易事。习作是生活的升华,学生的生活经历与学生的习作密切相关。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习作教学时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最有趣的事情莫过于生活,最大的习作素材也是生活。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必须要贴近生活,让学生在感悟生活中成长。本文是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简要的阐述下该怎样对小学语文进行生活化的习作教学。
        一.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语文习作本就与生活密不可分,我们把对生活经历的感悟通过文字表达了出来。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习作是语文学习最难的地方。因为学生需要去思考怎样才能使用合适的语言把自己的思想描述出来,这恰恰是许多学生不愿意去做的。小学生对觉得习作无趣、麻烦,他们不善于使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而对写作感到厌烦。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想提高习作教学效率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提升学生的兴趣。老师要对教师设计做出优化,让教学活动充满生活气息,这样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学习体验,进而对习作增加兴趣。
        比如,在学习《荷花》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写一篇描述景色的作文。但是很多学生没有思绪,为了应付作业他们就会根据课本内容或者其它资料进行胡编乱造,甚至还有学生写不出来,这十分打击学生的写作热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外出郊游,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和学生一起去附近欣赏风景,走进大自然的怀抱。这样学生就会有真实的生活体验,这不仅使得给了学生新奇的课堂体验,而且也让学生见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老师让学生用心灵去触碰大自然,与自然进行交流,进而激发学生描绘生活的欲望。和刚发芽的树木握手、看一看夏日里的荷花、摘下秋天的果实、在冬日里看雪花飘下,这些视觉或嗅觉方面的经历会给学生带来深刻的体验,这是普通课堂无法带给学生的。老师在出游结束后再让学生进行写作,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感受。这样小学生慢慢的就会养成用文字记录生活的习惯。
        二.用生活化的素材充实学生的写作
        小学阶段的学生表达能力欠缺,对于一些词汇不能恰当的运用。


并且,他们的生活经验少,所以要求他们按照老师给定的主题进行写作时,学生会刚到无从下笔,最后拼凑出一篇词不达意的文章。虽然学生日常有写日记,但是很多学生却只是应付了事,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写作,这根本达不到教学效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像写出好的内容必须要积累足够的素材,否则即使再用心也无能为力。所以在教学时,老师要带领学生一起发掘素材,为写作打基础,让学生的作文具有感情,能够从文字中感受到喜怒哀乐。
        比如在学习《天安门广场》这篇文章时,老师给学生讲述了天安门广场的雄伟壮观以及其对于中国人民的意义,这是全国人民都渴望到达的地方。老师可以让学生写篇作文讲述一个景点,以表达自己的喜爱。但是许多学生缺乏生活素材,所以会根据教材内容生搬硬套,没有感情、缺乏新意。这时老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去发掘生活素材,让学生回忆下假期时和父母一起外出游玩时的情景、和小伙伴一起在游乐园的情景,让学生把这些实际生活经历写进作文之中。生活中所遇到的有趣的事或者糟糕的事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学生都可以将其作为写作素材,让自己的作文带有血肉,把自己的感情传达给读者。把生活写进作文里,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好的素材。
        三.生活化的活动体验来充实写作
        小学生知识面小、生活简单,因此写出来的作文过于直白,让人读过后感到索然无味,没办法触动读者的心灵。没有情感的作文是苍白无力的,无法给读者身临其境般的感悟。针对这种境况,老师要多让学生走进生活,不能约束于课堂之中,真正的去体验过生活后才能写出深入人心的文字。
        比如在学习《第一次抱母亲》这篇文章时,老师让学生反复阅读此文章从中体会下作者的情感,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讲述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故事。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回忆与母亲的生活故事,可以是一件小事,也可以是一些不愉快的事。如果学生不知该从何写起,没有思路,对于一些故事也记忆模糊,老师可以给学生时间回家后去观察。学生把自己和母亲的相处日常通过文字表述出来,让文章流露出真切的情感,去触动读者的心灵。对于小学生这样一个感性大于理性的群体而言,要向让学生的作品之中真切的流露出情感,就必须增加生活体验。只有亲身的经历才能使文章极具真情实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习作的生活化教学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在进行语文习作教学时要冲破传统教学的枷锁,对教学活动做出创新,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生活,提升写作兴趣。写作素材的发掘也是十分重要的,要从点滴开始积累,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文之中。多让学生经历一些生活化的互动,学生才能产生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写出好的作文。生活是写作的宝贵资源库,因此在习作教学时老师一定要重视生活化教学,努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杨芮雯.生活化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分析[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11):44.
[2]陈玉珍.关于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思考[J].考试周刊,2020(88):29-30.
[3]李瑞芹.小学语文习作如何实施教学生活化[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10):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