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欣阳
浙江恒欣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摘要:装配式住宅建筑的电气基础设计工作较烦琐,其不仅要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还需要保证建筑物的观感,提升用户的体验感。但很多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基础设计工作还存在着人员素养不高、技术落后等问题,使其设计效率和质量有所降低。
关键词: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基础设计
1 装配式住宅建筑的内涵与特征
装配式住宅建筑即是对建筑构件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完成一系列连接和装配任务,从而达到工程施工目的。该建筑主要分为木、钢、混凝土这三种结构,预先定制的建筑构件主要有楼板、柱子等,目前,半定制半施工的形式已在我国广泛应用。该建筑的很多构建都可以分为几个模块,这些模块先在工厂内进行加工生产,之后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组装。装配式住宅建筑的施工效率和质量较高,且施工周期较短,所投入的成本相对于其他施工模式来说较低,能为工程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基础设计要点
2.1 变配电部分
工作人员首先要明确该建筑物建成的目的及其实际占地面积,以此来确定其供电总量和性质。装配式住宅建筑物需要有一个电网总线来向各个分支的供电线路提供连梁,满足建筑物的用电需求。这就需要在建筑群内的合适位置设置一个配电总箱,之后将电流采用放射性的方式沿着分支配入每个住宅物内的配电箱之中,这些配电箱通过线路使电流流入电表之中,为住户供电。户内配电箱的位置不仅要满足其功能需求,还需要满足整个建筑物的美观需求。其主要设置于住宅内走廊、大厅等易于装修的位置,而承重墙、预制墙不允许安装配电箱。若该住宅建筑全部由预制构件组成,那么配电箱就需要安装于预制墙体上,但设计人员需要对配电箱的尺寸、规格等进行掌控,提前预留好孔洞,以为后续施工、维修工作打下基础。而在设置变电站时应保证其位置在负荷中心,并确定其供点半径。当进行高压配电时,输电方式为电流通过电缆架桥完成任务,当进行低压配电时,输电方式为放射式。
2.2 照明部分
装配式住宅建筑的照明系统设计中,工作人员需要从国家照明标准出发,满足不同场所的照明强度、视觉等不同的需求,且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工作人员尽量要选取高光效的照明光源,以有效避免光能浪费的现象。第一,设计人员需要充分利用自然光源。当住宅建筑物内有充足的自然光时,设计人员便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来将自然光导入室内进行照明,若靠近墙体一侧无法接收到充足的天然光线时,则需要工作人员单独设置电源线路来控制照明。第二,设计人员需要设置合适数量和规格的灯具。当在住宅建筑屋内设置灯具时,需要考虑所设区域的灯管用途,如在大厅、走廊等公共场所进行照明设置时,便可以采用自动化照明控制系统来实现对公共区域的分组控制。第三,用节能灯具代替传统灯。LED节能灯相对于传统灯具备耗能少、寿命长、环保等优点,且能在功能失效时被回收利用。所以设计人员应根据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性要求来选择更加绿色环保的LED节能灯。
2.3 电井的位置选择
为了有效降低电能的损耗量,设计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电井位置。一般来说,装配式住宅建筑的电井位置为负荷中心深处,这不仅能有效缩短低压配电的半径,提高书店效率,还能避免有色金属的浪费现象,充分满足住户的用电需求。同时,设计人员也要对电井的分布进行设置,确保三个住宅共用一个电井,这样就能有效提高电能利用率,避免因一户一电井所带来的不必要的损耗。而由于电井需要较多管线来支持,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加大重视,保证电井位置不在预制构件的范围内,避免预制构件中埋藏着大量的管线,从而为后续工作带来很多麻烦。
2.4 电气管线预埋
第一,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管线的敷设形式有以下两种。一是上配管形式,即电气管线在预制楼板层中,通过软管与预制外层板中的配电管进行连接,这一敷设方式能有效减少管线错位的问题。二是下配管形式,电气管线在预制外墙板内的保温层或者预制楼板的现浇层内,需要在预制板上开合适厚度的插座即接线盒凹槽。第二,管线预埋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在进行电气管线预埋时,设计人员需要将其位置详细标注于设计图纸中,且要做好隔声、防火、防水、保温措施。而预埋于预制墙板中的插座应合理布置于钢筋之中,同时也要优化综合管线设计,减少管线之间的重叠、交叉问题。对于暗敷管线,设计人员可以积极利用BIM技术来构建相应模型,为后续管线的敷设工作打好基础。
2.5 弱电系统设计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越来越多的智能化设施和手段应用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也促使我国建筑行业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建设和发展。而弱电系统在智能化建筑的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由于弱电系统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建筑智能化建设的效果,直接影响着用户的智能化生活,因此做好弱电系统的设计工作至关重要。
将BIM技术应用于弱电系统的设计中,能够使电气系统与建筑主体之间更好地协调,更好地对建筑弱电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弱电系统出现故障,工作人员就能在第一时间知晓,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危害降至最低。
2.6 照明设计
在功能区设计电气照明时会产生较多的计算量,提升了复杂性。对此可采用以下措施:
首先,在设计与计算照明及灯具布设时,可以在三维模型Revit软件中显示出灯具规格数据和安装信息。传统二维设计图纸中,在布设探测器和灯具时需要获取房间面积信息和使用功能信息,单独量取每一个房间;在使用面积指标时还需要再次进行测量,导致设计人员出现大量重复性工作。通过应用Revit插件,能根据建筑项目样板实时获取建筑不同功能区信息,能按照相关规范增加房间照度参数,以此建立房间照明标记,合理选择灯具规格、类型和功率,并且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分析。
其次,设计人员也可以将灯具套数输入模型中,联合建筑实际情况进行校正和调整,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在计算时需要应用灯具族进行设计计算,并且在房间照明标记中详细记录计算结果,以此生成计算书,从根本上提升设计效率。
3 结束语
电气基础设计工作对于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真正落实电气基础设计,相关设计人员必须从该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严格考虑电井、配电箱等的位置,并做好电气管线的预埋工作,将预埋管线明确标识于电气图纸之中,并加强与施工人员的联系,保证建筑物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不仅如此,相关单位也需要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电气设计团队的综合素养,以确保电气设计图纸能符合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从而不断提高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崔峰.现代城市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要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18):78.
[2]闫斌.住宅小区建筑电气设计及节能措施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9):71.
[3]李保强.建筑电气设计中电气节能标准的应用[J].中国标准化,2017(12):146-147.
[4]李林峰.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基础设计分析[J].建筑技术,2018,49(S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