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2月36期   作者:刘健
[导读] 在社会大众需求不断变化和建筑领域迅速发展之下,传统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措施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管理要求
        刘健
        南京奥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在社会大众需求不断变化和建筑领域迅速发展之下,传统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措施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管理要求。对此,有必要从实际的管理和控制现状着手,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出良好的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引言:
        当前建筑规模及数量逐渐壮大增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在这之中,相关企业十分注重基本的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就控制,这是因为它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及空间,代表了企业的实际发展实力。因此要保证施工质量,就应加强工程管理,做好质量控制。但原先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基本需求,也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工程监督不足、质量及成本管理不力等。所以这就需重点对其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探究有效的管理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
        一、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
        (一)外部意义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节奏加快,给建筑工程质量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采取何种技术措施,加强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就成为了大众普遍关注的重点。一直以来,相关部门都尤为重视这一方面的管理和控制,也都先后制定了大量技术规范标准,有效降低了社会成本,促进了建筑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促进管理和质量控制发展,则能够有效节约材料,强化经济发展质量,建设出更多高品质的工程产品,满足社会需求。
        (二)内部意义
        对于整个建筑领域来说,施工单位在贯彻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责任当中扮演者重要决策。作为一类独立经营的运营主体,在竞争日渐激烈的当前,施工方必须不断强化自身综合能力,降低成本投入,提升经济效益。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导致成本和质量之间出现了艰难的决策。只有通过良好的管理和质量控制措施才可以在适当控制经济成本投入的基础上切实提升工程质量,实现持续性发展[1]。
        二、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现状
        (一)管理方面
        1.管理制度不完善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整个建筑工程都是以分包的形式展开,即先由施工方总承包,再通过分包的形式由其他单位进行。在这之中一旦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就会导致各分包单位的建设质量存在出现差异,进而影响到工程整体质量。但实际管理中,总包方和分包方之间的连接存在一定缺陷,导致两者时常因为交接不当而出现很多管理漏洞[2]。再因为各方应用的管理技术都有所不同,所以最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由于整体缺乏良好的规章制度,使得管理者不能完全依照规范进行工作,增加了安全隐患,由此影响到了实际的施工质量。
        2.监督管理力度较弱
        建筑施工中高空作业较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了监督管理的难度。有些人员在监督管理时并未依照具体标准落实,也没有科学操作机械设备,对具体技术和工艺的理解存在偏差。此外,某些管理者自身的素质不高,导致在遇到管理问题时无法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影响了监督管理水平。
        (二)施工质量控制方面
        1.材料与设备问题
        部分企业在材料与设备购置过程中并未完全意识到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时候为了追赶工期并未严格对材料质量进行严格审查,导致一些不合格的材料或设备被应用在实际工程中,进而给施工质量带来了一定影响。


        2.技术问题
        从目前的施工队伍来看,很多一线工人都是民工。其文化程度较低,对于工程流程和技术操作的知识掌握程度有限,不了解先进的技术,更不能熟练操作现代化的施工机械,从而导致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三、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一)优化管理控制体系
        为达到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目标,则应及时更新管理方法和理念,不断优化控制方法,从整体出发,使管理手段与理念都可以和行业发展要求关联起来,实现与时俱进的目的。另外,还应站在时代发展背景下,全面了解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工程建设中可能会出现的各项问题,将解决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中,保证管理工作的层次性与地进行,最终实现施工质量控制。
        (二)进行全过程质量管控
        1)决策阶段。建设方应做好充分的质量管理准备工作,依照具体程序办理与项目建设相关的手续,促进后续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另外还可以成立专家组,对质量管理工作实施科学评估,制定出严格的控制制度与标准,并在管理中全面落实[3]。2)招标阶段。企业需保证招投标是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开展的,并选择适合的施工企业选择,以保证建设质量。3)设计阶段。建设方应着重检查设计图纸,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防止因为图纸质量不合理而引起的质量问题。另外还应落实技术交底工作。4)施工阶段。应全面重视起施工质量控制,整个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缩小问题影响范围。另外还应对工期进行科学规划,以确保工程可以按期交付。5)竣工阶段。完工后建设方还应做好验收工作,依照具体的质量标准进行验收,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返工处理。
        (三)优化各环节的协调性
        建筑工程作业环节较多,且各环节都是由不同队伍和人员负责。比如在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中,防水和墙体保温就是不同队伍承建,但这两个环节多少又存在一定联系,所以在建设施工时应使其可以实现相互衔接,融合成一个整体,以此明确各单位的基本权利及要承担的责任。在实际落实中,还应形成合理的管理结构,完善管理模式,降低对个人能力的依赖性,提升工程质量。比如成立现代化的管理机构,建立管理部门。在项目分包中,不要进行过度分解。同时还应注重协调管理落实,建立详细严谨的协调程序,并借助现代化手段,如信息系统、BIM技术等,使工程信息可以及时上传到数据库中,促使各方实现信息共享,确保在出现冲突和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处理[4]。
        (四)严格控制材料与设备质量
        一是采购租赁方面。在采购或租赁材料与设备时,相关人员应将设计要求作为基本依据,确保其质量完全能够达到基本应用要求。二是入场验收方面。作业方应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材料和设备验收,同时严格执行具体的技术标准,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其入场,同时马上进行替换。三是在选择新型材料或设备时,应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整体工程预算进行全面考量。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各项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国内建筑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但在施工期间,却依然存在着管理不当和质量管控不严等问题。对此,在面对如此系统化和动态化的建设过程时,相关管理人员则应积极学习各项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时完善监督管理体系,从决策、招标、设计、施工、竣工等环节着手,实现全过程控制,促使工程实现高效率和高质量建设,最终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 陆刚.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法及控制策略研究[J]. 居舍, 2018, 000(006):P.127-127.
        [2] 奚光胜.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 环球市场, 2019, 000(020):350.
        [3] 文虎章. 关于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的思考[J]. 建筑技术研究, 2019, 002(002):P.161-162.
        [4] 张炳富.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及施工质量控制水准的有效策略[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 000(036):P.46-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