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卫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深圳分院 广东省深圳市 518045
摘要:EPC项目管理模式下,通常由项目承包单位负责设计、材料采购以及施工等项目建设的所有环节,这种新型的承包模式能够为项目承包单位带来更多的主动权,提升项目的利益空间,但也带来了全新的运营挑战。而对EPC模式下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造价管理不仅能够提升项目的管控水平,还能充分发挥EPC管理模式的优势,基于此,本文对EPC模式下政府投资项目造价管理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全过程造价管理手段,以供相关单位参考。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EPC模式;全过程;造价管理
引言: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项目管理模式也随之更新。EPC管理模式作为新型管理模式中的一种,能够从根源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EPC管理模式下,承包单位需要负责整个项目运营,包含设计规划等环节,提升了项目运营风险。而对项目全过程进行造价管理,能够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应不断提升造价管理手段,从而提升项目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一、EPC模式下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结算的造价管理
1、完善项目的造价估算工作
在EPC模式下,工程项目施工单位一旦签订相关合同,就需负责项目设计、原料采购以及工程施工等相关环节,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提升各部门间的沟通,保障项目建设工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利润,但也意味着项目施工单位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决策阶段合理的、科学的造价控制工作能够帮助施工单位更好的了解项目建设目的以及建设风险,从根源上提升项目的总收益。
2、严格把控项目招投标报价
在EPC模式下政府投资项目进行招投标时,项目施工单位将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能够获取到建设资格,盲目压低项目投标报价,试图用价格优势获取建设资格,一旦项目招标以及投标报价超出预期,将对施工单位运转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在项目的决策阶段,施工单位应重视投标报价控制工作,不可过度压低投标报价,对企业经济利益产生严重影响。此外,建设单位应控制好招标报价,使其具有合理性,由于EPC模式下政府投资项目在招标阶段由于设计图纸等资料并未确定,只能应用模块中标、理念中标等受到,难以对招标报价进行合理控制。因此,在施工前,应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项目的技术要求、施工工期等相关信息,从而提升招标报价的合理性,降低项目运行风险。
3、重视承包合同的拟定
在完成EPC模式下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工作后,获得项目承建资格的企业应与建设单位开展合同拟定工作,并以招标文件、地方规范为主要依据,建立项目承包合同,不断完善项目工程造价文件,为后续结算阶段提供依据。EPC模式下政府投资项目在签订合同时,应重视项目理念,总造价等相关数据的确定,并明确建设标准、原材料购买标准等等,施工单位应再次阶段对相关内容予以明确,确保在工程量方面能够获取到更大的主动权。
二、EPC模式下政府投资项目设计阶段造价管控
1、严格控制设计人员素质
设计单位作为EPC模式下政府投资项目造价控制工作的重要部门,施工单位应重视与设计单位的沟通,使自身能够获取到主动权。在开展设计工作前,施工单位应对设计人员素质进行监督,并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保障设计人员素质能够满足要求后,方可开展设计工作,从而提升设计工作的合理性,为后续施工的良好开展奠定基础。
2、运用限额设计理念
由于EPC模式下政府投资项目的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为了更好的对其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应充分运用限额设计理念,并将该理念贯彻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从根源上控制项目工程造价。项目施工单位应定期对设计进行考核,确保设计单位能够充分运用限额设计理念,为后续工程造价工作的良好开展提供环境。
3、强化项目设计审查工作
审查工作能够从根源上提升设计工作质量,相关单位应引起重视。尽管当前我国大部分总承包单位设立了设计单位审核制度,但落实程度仍不能满足要求,对审查工作不够重视,使项目设计审查工作不能充分对设计起到监管作用。因此,应不断优化设计审查工作,并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技术性审查。由于该项审查能对项目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直接对项目的可操控性进行判断,大幅度降低了工程施工过程中临时设计变更的问题,提升设计阶段工作造价控制工作的效益;第二,限额设计审核。限额设计审查能够对项目设计造价进行充分分析,及时发现设计预期的现象,并及时反馈至设计单位进行完善,避免项目后期施工不超预期。
三、EPC模式下政府投资项目施工阶段造价管控
项目的施工环节能够将项目设计转变为工程实体,也是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在该阶段,施工单位应重视设备管理、原材料管理等相关工作,从而控制项目的经济效益。由于该阶段将产生大规模的资源、资金消耗,如果不能对该阶段进行充分控制,将大幅度降低造价管理质量,为城建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项目承包单位应建立良好的工程管理制度,通过制度规范施工人员行为,定期对材料消耗情况进行审核,提升资源、资金运转效率。在EPC管理模式下,工程质量也将对项目施工单位自身利益产生影响,因此,承包单位应重视施工人员职业素质培养工作,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素质,从根源上提升工程建设质量。此外,应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管理积极性,不断培养施工队伍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使其在具体施工中做到原材料的合理运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在施工阶段,承包单位应以承包合同为主要依据,开展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确保造价管理工作具备和理性。由于工程造价、项目施工质量与合同拟定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承包单位应积极开展合同起草、修订等工作,提升合同的合理性,并将建设风险予以划分,确保项目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EPC模式下政府投资项目竣工结算阶段造价管控
竣工阶段作为工程结算阶段的重要环节,建设单位应与施工单位以施工合同为主要依据,对工程结算以及竣工结算进行分析,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对造价进行分析和控制,提升项目的经济利益。在竣工结算阶段,应重点对变更部分进行分析,确保变更部分在施工现场真实存在,并对其进行实地踏勘察,监测其施工过程中的影响资料,确保上述材料无误后,方可开展结算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为保障EPC模式下政府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应充分运用全过程造价控制理念,将造价控制工作与工程施工各个阶段进行充分融合,提升造价控制质量。此外,由于EPC管理模式具有特殊性,在开展造价控制工作时,应配置职业水平高的造价人员以及团队,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升企业的经济收益,确保项目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有磊.基于EPC总承包模式的造价控制[J].现代商业,2013,10(7):164-165.
[2]徐芳,陆瑾.总承包(EPC)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J].建材世界,2013,10(4): 189-191.
[3]费安清,郑新.EPC总承包模式下全过程造价控制研究[J].价值工程,2015,34(10):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