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
南京建宁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当中,管理者必须要将工程造价预算分解,落实到每个施工环节当中,以此来控制工程成本。即工程造价预算对成本管理有指导作用。同时工程结算可以保证施工企业资金得到有效利用,其能够显示出施工企业工程进度并衡量施工企业经济效益,通过比对阶段性施工成本和分解预算找到其中浪费因素,使得下一阶段施工有所借鉴,更好地控制工程成本。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成本管理;施工企业
前言:工程预算当中会考虑到具体的工程量、人力、材料、设备、管理费等因素,最终形成一个总体的预算。但是随着工程展开,其中的人力、材料等单价价格会有变化,这就导致施工管理者会按照造价预算来对这些成本因子进行有效调控,保证工程可以按照合同完成,让施工成本在预算之内,以此来保证施工企业的利润。故此工程造价预结算和成本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双赢的关键。
一、工程造价预算和成本管理的关系
通过建筑工程预结算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其表格内具体组成为:工程量和综合单价两大栏。工程量当中又分为单位、数量,其指的是施工面积、材料总量、设备台数等;综合单价当中则主要包含了人工单价、材料单价、设备单价、管理费单价、利润单价等。而施工成本管理当中,主要是针对人力、材料、机械设备、管理费用等进行调节。由此可见建筑工程预结算和施工成本管理含有相同部分。在具体成本管理当中,管理者以工程造价预算具体内容为依据,来对成本因子展开调节。通过合理安排人力、降低材料采购价以及提升材料利用率、综合安排机械设备采购和租赁来综合降低成本。所以说,建筑工程造价预算表对成本管理具有指导性。以人力单价来看,在预算阶段人力单价为200元/日,在具体施工当中实际人工成本为220元/日,此时管理者就会对人工进行整合安排,力求在保证完成工程的基础上来降低人力成本;材料采购上,会参考工程造价预算表,积极地通过货比三家的形式购买到符合合同要求的材料并有效降低采购总价,以此来控制材料成本。笔者总结多年从业经验认为,工程造价预算当中,材料费用占比60%,人工费占比30%,间接费用占比10%。可见成本管理中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材料、设备、人工三者单价控制上。若是成本管理不当,就会造成成本超预算情况[1]。
二、工程造价结算和成本管理的关系
之前工程结算都是在总体竣工以后一次性结算,但是这种方式会对施工企业造成很大的负担,经常会导致施工企业资金断流,增加工程停滞的风险。故此现如今开始了阶段结算,即某个子工程完成后,或者某一段时间后进行结算。这样保证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良好互动。在结算阶段可以结合预算表、合同、施工图纸等来进行具体计算,对具体单价套用、工程量、技术等进行审计,可以帮助施工企业发现结算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故此工程造价结算是衡量结算性施工质量和进度以及施工企业利润的重要指标。
三、影响工程造价预结算以及成本管理的因素
1.人员素质。即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审核人员、成本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思想道德、职业观念对具体工作的影响。不管是造价预算、造价结算还是成本管理,其中一个环节的负责人没有尽心尽责,就会导致工程成本超预算,导致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蒙受损失。
2.审计工作。对于大型工程来说,审计工作对于工程造价预结算都有很好的监督、评价作用,其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了保障。但是目前很多审计工作都是在竣工结算环节来展开的,而此时施工成本已经形成,审计工作对于成本管理来说已经没有太大意义。况且一些执行阶段审计的工程也存在审计不严格的情况,审计对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具有的作用较弱。
3.管理模式。在很多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预算管理并没有积极地执行事前预算、事中监督、事后结算的流程,导致阶段工程里就出现了成本超预算情况,对后续工程也形成了明显影响。若是不采取积极措施,就会导致这种错误逐渐叠加,最终造成了总成本超预算[2]。
四、确保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和成本管理协同作用的策略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成本管理、建筑工程竣工结算,这是工程造价管理的三个重要环节。在过程当中积极地进行成本管理可以保证总体造价处在预算之内,使得施工企业可以增加利润额。为了保证这个链条的稳定合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和建设单位协商,形成科学预算。建设单位想要降低预算,保证最低投入获得最好工程;施工企业想要降低施工成本完成合同工程。这就使得二者必须友好协商,最终确定一个合理的预算额,既能让建设单位达成最佳投入产出,也使得施工企业有一定额度利润。一般来说,这样的预算额度是通过建设单位招标来实现的。但是招投标活动影响因素多,导致很多企业利用低报价来寻求中标,无形中使得施工企业利润较低,最终必然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管理,可能会出现以次充好的情况。故此建设单位需要明白这一点,不要将审核指标集中到报价这一点,还需要综合考量投标企业的综合实力,如资质、施工案例、客户口碑等,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建设单位找到合格的施工单位,降低工程施工风险,达成最初建设预期。
2.提升人员素质。工程造价预结算人员、施工成本管理人员都必须要拥有职业证书,并且要对他们从业思想进行考量,必须让有水平的人员进入岗位,从源头上保证工程造价预结算、成本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合理性。要对他们进行严格考核,建立奖惩制度。
3.提高审计水平。以三峡工程为例,该工程历时久、工程量庞大,涉及到了群众迁移补偿、设备费用、工程量计算等问题。在该工程进行期间,我国审计署总计进行了13次审计,通过这种全过程审计保证了预算和成本管理的协同作用。在一次审计当中,便使得闲置的设备重新被利用,为国家节省了1500万元损失。由此可见,改变传统审计方式,转变为全程审计以及全程预算管理对于工程成本管控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4.改革管理模式。积极地在整个工程当中植入信息技术,这样保证工程筹建、工程设计、工程预算、工程施工、工程结算等紧密关联。能够从最初的预算阶段就有非常详细的造价计算,保证预算尽可能考虑更多成本因子,保证造价的科学性、系统性。在施工过程里可以融入BIM技术做到精准的成本管理,确保工程造价预算得到积极执行,并可以对接当前单价进行科学调整,确保成本处在可控范围。例如在香港地铁沙中线建设当中就植入了BIM技术,其在构建冲撞、成本管控当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得工程提前完成。仅提前完成工程便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工费[3]。诚然,若是实力允许可以考虑建设一个功能强大的工程管理ERP系统,将BIM技术嵌入其中,这样的平台功能更为强大,利于施工企业做到精细化管理。
总结:工程造价预算、成本管理、工程结算三者中,成本管理属于预算执行阶段,其是施工企业保证成本符合预算的根本保证。故此工程造价预结算对成本管理具有指导作用以及检验作用。只是这个过程里我们不能忽视人员素质、审计水平、管理模式这些影响因素,需要对三者提高重视,这是保证成本管理效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芷淳.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关系[J]. 江西建材, 2018, No.228(03):198-198.
[2]黄静文. 影响工程造价预结算的主要因素及成本控制方法研究[J]. 建材与装饰, 2020, No.606(09):109-110.
[3]戴军, 韩文照. 香港BIM技术的发展及对内地的启示[J]. 冶金丛刊, 2018, 000(008):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