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深基坑土方开挖技术探讨 黄艳飞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8月下   作者:黄艳飞
[导读] 深基坑作为建筑施工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建筑的质量。结合笔者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以某高层建筑工程大面积土方开挖施工为例,研究了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主要施工技术和深基坑质量控制措施。系统地阐述了深基坑开挖支护施工的重点和难点,以供参考。

浙江侨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黄艳飞 

摘要:深基坑作为建筑施工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建筑的质量。结合笔者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以某高层建筑工程大面积土方开挖施工为例,研究了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主要施工技术和深基坑质量控制措施。系统地阐述了深基坑开挖支护施工的重点和难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深基坑;土方开挖;技术管理
        1工程概况
        某工程a地块一期工程地块位于A市新市中路东南侧。根据现场调查,本工程地势平坦,场地内无构筑物。基坑北侧与施工红线之间的最小距离仅为1.5米,东侧靠近砖混结构的既有居住建筑。南侧为市政道路,距道路边线5m,西侧为高层住宅区。
        根据工程规划,本项目将建成九栋住宅楼和两座相邻的矩形基坑,分别为65米长和45米宽。根据工程勘察,基坑周边环境良好,基坑内无须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相邻道路与地下室结构的最小距离为10.0m,为了保证基坑开挖和土方运输顺利进行,基坑开挖一般从北侧向南部开始,形成平行流运行情况。同时采用分层分段开挖,大面积挖掘机采用大功率挖掘机进行大面积开挖,加快施工进度,下层基础部分由小型机械挖掘,下层需加钢板或箱垫,防止挖掘机下沉。同时,应严格控制基坑周围的堆垛荷载,不超过15kN/平方米。地表水和基坑水应及时排水,使基坑保持干燥。
        2本项目土方开挖施工重点和难点
        2.1开挖量大,支护结构复杂
        该工程有大量基坑开挖、土方开挖和外运。同时,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围护桩、钢支撑、桩与其他结构之间的喷射混凝土,比其他建筑物深基坑支护结构复杂,造成施工难度大。要求施工单位加强土方开挖优化组织,合理选择土方开挖工艺。
        基坑周围
        2.2复杂环境
        在该工程中,建筑红线与市政道路之间的最小距离仅为10.0m,基坑开挖容易引起周围结构和道路的沉降变形。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沉降变形监测,这对露天开挖基坑的稳定性带来一定程度的威胁。此外,项目影响区内还分布有高压电线和地下管线。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基坑土体的位移,破坏土体平衡,造成周围高压线路和地下管线的破坏。如果处理不当,将导致建筑安全事故。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在工程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加强基坑的水平位移和支护轴向力的监测,并密切关注周围结构的沉降变形,保证基坑的稳定,开挖期间的周围结构和道路。
        2.3施工紧,施工机械多
       在本工程中,规划土方开挖时间仅为30天,需要与基坑围护结构同时实施,施工期紧,施工现场有许多施工机械,部分工程机械的施工半径不足,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效率。针对这一问题,本工程采用分区对称施工技术方案,根据施工机械半径合理划分土方开挖段,待该段开挖完成后转入下一段,以满足工程现场的工艺流程要求。
        3土方开挖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在该工程中,两个基坑同时采用水流法施工,其施工顺序为:土方开挖第一阶段,钻孔灌注桩;树冠梁施工;冠梁锚索施工;基坑开挖第二阶段;→腰梁及锚索施工→第三阶段开挖至底板。对土方开挖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分阶段分析。
        3.1 土方开挖第一阶段
        开挖一级基坑支护边坡和平台,开挖边坡防护和喷锚支护工作面,形成天然边坡。整体开挖深度2.3m,局部开挖深度3.6m,第一阶段机械开挖至桩身、承台距离?300mm。机械开挖从300 mm的桩身开始,采用反向打桩模式(如图1所示)。第一阶段开挖应遵循分层开挖的原则,淤泥层开挖深度控制在1m以内,非淤泥层开挖厚度控制在2m以内。

        3.2 土方开挖第二阶段
        基坑围护桩、冠梁、冠梁锚索施工完成后,进行了二期开挖,分层开挖至7.0m,分层开挖厚度为2.0m,基坑支护结构采用人工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其他领域。基坑的坡度自然分级,土方开挖从第二阶段到第一阶段平台,然后通过第一级平台的挖掘机械转移到土方堆放区域(如图2所示)。


        3.3 土方开挖第三阶段
        在土方开挖第三阶段,基坑开挖至设计深度,采用阶梯开挖法进行天然边坡开挖。基坑开挖深度不超过2.0m,基坑底部土方预留300 mm手动沟槽清洗区。基坑开挖到基坑底部,基坑开挖到设计高程后,沿基坑底部顺时针方向开挖坡地台阶,并将其作为土方向外运输的封闭区。平整10m宽台阶,填筑800mm厚废砖渣,供土方外运车辆通行。人工清槽后,挖掘机采用反挖法开挖土方外运(如图3所示),其余土方人工修整后用塔吊运输。

        3.4 土方堆放
        在该工程中,在距基坑5m的基坑顶部设置临时土方堆场。土方开挖后,当班清理,不能当班清理时停止开挖。根据工程设计,基坑顶部3m以内的允许荷载为10kN/m,禁止土方堆放超过3m控制线,限制运输车辆的行驶路线和面积,避免因基坑边坡超载引起的边坡位移。
        3.5支护桩及疏干井保护措施
        为了防止基坑机械开挖破坏支护桩和排水井的结构,影响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和采水脱水效果,拟定并实施现场保护措施:①支护桩的开挖。为减少施工机械和车辆对支护桩的挤压作用,避免桩位偏移,本工程土方出口对影响打桩路线的支护桩进行开挖、截桩、回填,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再进行钻孔,机械出席;②机械开挖统一指挥。在支护桩、排水井附近进行机械开挖时,应设专人进行观测,加强现场指挥,防止超挖。必要时采用人工开挖支护桩及排水井附近的土方,然后采用机械沿开挖深度向后开挖;③合理划分人工开挖区域。机械开挖前预留300 mm厚人工挖土方,坡面人工挖孔土层厚度为150~300 mm,能满足基坑开挖高程和边坡坡度控制的要求,减少机械开挖对支护桩和边坡的干扰;④ 挖封底时,沿底板浇筑石混凝土垫层至支撑桩边线,将桩墙内沟清理干净,无泥浆。瓶盖须人工挖掘,严禁机械挖掘。⑤分层回填。开挖后,基坑暴露时间应尽量减少。地下室施工完成后,土方应沿地下室外墙与围护结构间隙分层回填。回填土方工程采用密度大于0.94的黏性土,进行防水施工。
        4结论
        从土方开挖过程及各方面的数据分析,得出了土质和基础工程量的完成情况,基坑监测数据良好,基坑稳定,满足基坑降水的基本要求。
        (1)开挖方法采用分区分段开挖的原则。采用机械开挖与人工开挖相结合。严禁超挖,防止土方开挖破坏边坡稳定性和支护结构的完整性。
        (2)加强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的施工监测是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施工单位应根据周围环境、施工进度、施工技术方案等因素合理确定基坑监测基准点,并确定各结构、基坑边坡和基坑底        面的监测点;从而保证基坑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防止和控制基坑变形和失稳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张丽.浅谈高层建筑深基坑土方开挖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11):3-4.
[2]李文哲,姜亚涛,张明明,吴刚,李彤博.高层建筑深基坑土方开挖与支护技术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0(01):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