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建筑防火安全问题及对策建议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8月下   作者:张明启
[导读] 文物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研究和探讨文物的防火意义重大。由于文物的特性,文物的防火安全不能主要基于灭火,而主要前提是最大程度地保护文物。因此,必须从预防和控制开始,消除文物的不安全因素。基于此,本文结合文物防火的现状,分析了文物火灾的成因,并根据现状和实际工作情况提出了几点思路和具体对策。

河北保定易县消防救援大队   张明启   074200

摘要:文物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研究和探讨文物的防火意义重大。由于文物的特性,文物的防火安全不能主要基于灭火,而主要前提是最大程度地保护文物。因此,必须从预防和控制开始,消除文物的不安全因素。基于此,本文结合文物防火的现状,分析了文物火灾的成因,并根据现状和实际工作情况提出了几点思路和具体对策。
关键词: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现状;防火对策
        一、文物古建筑防火安全隐患分析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文物和古建筑发生了火灾。例如,2019年4月在巴黎圣母院发生的火灾以及2019年5月在我国平遥古城武庙发生的火灾都是文物和古建筑中的火灾。与传统意义上的火灾事故不同,文物和古建筑火灾造成的损失往往无法估量。在这种情况下,文物和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就目前的文物古建筑防火问题而言,存在一些隐患。
        (一)耐火等级低的问题
        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文物和古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仍是砖木,导致古建筑的耐火性低。根据我国现行标准,其耐火等级在3-41的范围内。其中,确定耐火等级的指标主要来自建筑物的功能、高度和难易程度。由于与现代建筑不同,我国古代的建筑文化遗迹主要以砖木结构为基础,即整个建筑主体是用木头建造的,然后是青砖建造的。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物本身中的木材量非常大,导致火灾负荷增加。另外,随着时间的流逝,古建筑中使用的木材已经非常干燥,因此具有辅助燃烧的特性。而且,在建造许多古代建筑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都强调所谓的宽度,这使火灾易于迅速蔓延。可以看出,古建筑与现代建筑之间存在许多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使古建筑容易发生火灾。
        (二)古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许多古老的建筑都有悠久的历史。与现代建筑防火设计的兴起不同,古人在设计建筑物时并不注意建筑防火设计。在中间,我国许多古建筑以密集的布局和深深的庭院形式存在。另外,许多古代建筑在设计过程中仍然存在相互连接和蜿蜒的道路,不利于消防员开展灭火活动。此外,深山和悬崖上有许多古老的建筑,给交通带来不便,因此一旦发生火灾,消防员很难迅速做出反应。
        (三)建筑的管理和使用体制不健全
        文物行政部门与辖区政府之间的管理和使用制度不完善,是文物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使用部门经常忽略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管理。在使用文物时,大多数现象是电线的随意拉动和连接许多可燃物,许多明火以及不规则使用火和电的现象。一些文物与居民区或商业服务场所相邻,一些文物还配有餐厅、旅馆等,并且火灾危险因素显著增加,这些管理和使用问题严重影响了文物的防火安全。
        二、文物古建筑防火对策建议
        (一)健全、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体系
        各级政府作为行业监督机构,必须协调管理,组织制定消防计划,确保对文物消防工作的经费投入,并逐级签署文物消防安全责任书。消防部门应当与文物部门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在节假日、庙会等特殊时期,要加强对隐火隐患的调查和整改,指导和督促所有文物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对隐患进行整改,形成联合管理,确保文物安全。


作为文物和古建筑管理和使用的消防安全责任主体,应将文物的消防安全放在首位,严格遵守文物安全的底线,应始终加强安全。必须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以明确消防安全责任。指定专职消防管理人员,制定并严格执行消防管理工作制度,加强消防抢险应急演练,提高自身的消防抢险能力。
        (二)强化文物古建筑的安全管理
        仅依靠系统的顶层设计实际上不能满足文物和古建筑的防火要求,因此这需要多层防护,例如安全消防设备和人员。首先,在这一过程中,地方单位应努力组建一支专门的古建筑消防队,即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批经验丰富的人员,成立专职或自愿的古建筑消防队。该小组的职责是负责安全检查、消防和救援、消防概念培训等;其次,在加强文物古建筑管理的过程中,应注意消防和雷电的完整性,保护设备。根据中国相关法规的描述,文物古建筑应配备包括烟感系统和消火栓系统在内的消防系统,以及相关的消防水管网和灭火池,应根据实际情况安装。另外,应注意的是,如果古建筑在雷击区域或有雷击历史,则应及时建设相关的防雷工程,以防雷击引起火灾;最后,应加强对电气火灾的预防和控制。其中,古建筑的照明设备应最适合低压弱点和冷光源,并避免使用大功率电力。相反,电线应用金属管保护,禁止电动汽车停放在古建筑中。最后,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古建筑的消防管理,禁止工作人员和游客在古建筑内吸烟。对于容易着火的区域,应及时涂上耐火涂料。应当指出,对于一些古老的宗教建筑,由于需要焚香和祭祀,在管理过程中,应确定特殊的祭祀区域,以防止祭祀活动引起的火灾事故。
        (三)开展应急演练,加强宣传教育
        制定消防救援和紧急疏散计划,并明确各个岗位人员的警报,疏散和灭火职责。在开展大型活动之前,应制定一项特殊计划,并且至少每六个月进行一次消防疏散演习,并应加强与当地消防员的合作以提高应急能力。此外,有必要定期对员工进行消防相关业务培训,以增强他们的防火意识和防控意识,以便员工可以使用消防设备扑灭初起的火灾,报警并组织疏散。向公众开放的文物古建筑还应张贴消防安全图标、禁止吸烟标志等,并发布消防安全手册以提醒游客注意消防安全。相关部门在对古建筑物进行防火管理的过程中,应根据区域内古建筑物的特点,制定专门的应急疏散预案、灭火救援方案等,这期间,相关单位应明确界定,火灾事故发生时工作人员的责任,即报警、扑救以及疏散责任,从而做到有备无患。并且,相关单位每隔半年的时间,便应该组织一次大规模的疏散演练、灭火演练,这过程中,相关单位应注重同地方消防部门之间的协作,继而提升自身的紧急情况应对能力。最后,在强化应急演练的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相关培训,以此来强化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为火灾防控提供良好的前提基础。并且,相关部门还应定期到基层群众中去,开展并宣传古建筑物火灾防控教育,并向游客发放相关的消防手册,继而最大程度上的避免火灾问题的发生。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督查制度应不断完善,因为一些时候仅依靠消防手册,很难落实游客的消防意识。所以,这就需要相关单位制定严格的处罚制度,对于不遵守消防规定的游客,要采取必要的惩罚机制,从而为文物古建筑物的火灾防控,提供侧面的保障,继而落实火灾事故的防控。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文物和古建筑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而容易着火。针对这种情况,地方部门应以客观现实为出发点,对文物古建筑的火灾隐患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效地预防可能发生的火灾。这样既保证了文物和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又促进了我国古建筑防火防控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施青飞.文物古建筑防火安全问题及对策建议[J1.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4):154-155.
[2]范岩.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7):84-85.
[3]褚玉亮.文物古建筑的火灾隐患及防火措施[JL冶金丛刊,2019,4(2)193-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