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理念的公路工程建设关键技术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8月下   作者:宋盼
[导读] 就现阶段的发展而言,我国经济发展得到改善,但大多数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发展不可持续,迫切要求未来发展模式更亲近大自然。故低碳理念应运而生。在我国公路工程建设发展过程中,坚持走低碳发展路线,在项目建设现场以及周围形成绿色施工发展方式,对一切资源和能源高效利用,通过建立全面节约发展机制,实现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本文首先提出低碳理念产生的背景,然后分析低碳理念的公路工程建设关键技术

陕西海润建设有限公司 宋盼     

【摘要】:就现阶段的发展而言,我国经济发展得到改善,但大多数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发展不可持续,迫切要求未来发展模式更亲近大自然。故低碳理念应运而生。在我国公路工程建设发展过程中,坚持走低碳发展路线,在项目建设现场以及周围形成绿色施工发展方式,对一切资源和能源高效利用,通过建立全面节约发展机制,实现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本文首先提出低碳理念产生的背景,然后分析低碳理念的公路工程建设关键技术。
【关键词】:低碳理念;公路工程建设;关键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世界范围内都提出了低碳理念的发展模式。在进行公路施工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在继承和发展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运用生态节能理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低碳理念,必须要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通过全面节约和高校利用资源,推动低碳循环发展。
        一、公路工程低碳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
        1、公路低碳技术应用现状
        绿色低碳公路技术是近年来公路行业中出现的新型技术,从含义上来讲就是在进行公路施工的过程中,从组织施工作业,建造公路作业等方面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来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量和消耗量,也就代表着在公路施工过程中通过新型的技术手段减少由于施工作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维持生态平衡,推动可持续发展,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存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也符合我国近年来推行的和谐社会理念。由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各个行业的高速发展,能源需求量持续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也随之增长,二氧化碳排放量也随之增长,已经成为气候变暖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要想逐步缓解气候变暖的现象,必须要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对于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来说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发展低碳经济,关注绿色交通,是响应当今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建设“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是我国“十二五”交通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2、公路低碳发展政策背景
        “十一五”以来,针对建设绿色交通体系的技术要求,我国交通行业开展了大量公路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方面的研究,在公路生态恢复、节能减排、材料循环利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交通环境保护新理念与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公路行业环境保护技术进步,为公路工程环保提供了有力支持。
        当前,我国低碳发展的社会氛围正逐步形成。交通运输部先后出台多部交通行业节能及低碳发展的相关文件,《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是我国第一个涵盖综合铁路、民航、公路、水路、城市客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低碳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目标。我国已有越来越多志愿者加入到环保事业中,全国范围内的环保网络体系初步形成,环保事业的发展也得到了更多的民意支持,公众已经开始自发行动起来,环境污染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公众也是导致生态危机的重要源头之一,过低碳生活,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落实低碳理念,才能形成生态治理共治的局面。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国内公路建设的规模在不断增加,如果仍沿用以往的建设方法,必定惠带来严重的资源损耗和生态污染,这与现阶段国家所提倡的“绿色发展理念”相违背。因此,发展低碳理念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二、低碳理念的公路工程建设关键技术
        低碳环保的含义是宏观性的,是指减少日常作息时所耗用能量的生活方式。目的是要低碳生活,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低碳施工技术是公路建设的关键技术,尤其在施工中对沥青再生利用技术、水污染防治技术、噪声污染防治技术、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效果评价技术的运用进行优化管理,以最大限度减少碳释放量和能源消耗。



        1、沥青再生利用技术
        公路路面改造所产生的废旧沥青材料,由于其整体性能不能满足一般路用要求,往往会最为废旧垃圾处理,但通过沥青再生利用技术进行加工处理,可使其达到路用性能要求,重新获得路面利用价值。
        常用的沥青循环利用关键具体包括就地冷再生技术、就地热再生技术、厂拌冷再生技术和厂拌热再生技术四种。
        (1)就地冷再生技术
        就地冷再生技术是指在对道路进行维修施工中,在原有的旧铺层材料中加入一定量的新骨料,然后再按照相应的标准添加其他的原料,材料配制完成后,将其进行铣刨、破碎、拌合等工作,最终将其投入到道路维修工作中。
        (2)就地热再生技术
        就地热再生技术是一种就地修复破损路面施工技术,是通过对破损路面废料的加热软化处理,使其与新骨料、新沥青粘合剂就地混合后而重新铺在原路面上的施工技术。
        (3)厂拌冷再生和厂拌热再生技术
        厂拌冷再生和厂拌热再生技术是把回收的旧沥青运至材料拌合厂,经破碎和筛分后,与一定比例的沥青粘合剂、集料、填料等进行常温拌合而形成新沥青材料的一种技术。
        2、水污染防治技术
        公路建设的施工中,容易对沿线水环境造成水污染和环境破坏,建立公路水环境绿色施工技术体系,是通过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可以建设与施工规模相一致的沉淀池,把所产生的废水全部排进池中,经过沉淀和过滤处理之后,在排放到指定的水沟之中和,如此,可以有效降低对洁净水源产生的污染,还要妥善处理泥浆水,不能直接排放到河流和污水管道中,需要做好净化工作。在项目工地中产生的生活污水,我们可以设立一个简易的隔油池,修建下水道,将生活污水排入到特定的下水道中,做好定期拘油工作,能够有效避免水污染的情况发生。
        3、噪声污染防治技术
        在公路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一定会用到许多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容易出现高分贝噪音,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所以,要求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操作中,尽量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降低对居民造成的不良影响。而那些产生噪音分贝过高的设备尽量避免使用,或者利用噪音较小的类似设备代替。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强化对施工现场操作人员整体素质的要求,让员工做到不扰民、不喧哗,避免产生人为噪音。
        4、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效果评价技术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即便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和保护技术,也会由于不可控因素造成一定的生态破坏。对于这些生态问题,必须要在公路建设结束后进行集中性的修复和治理。例如建立生态环境恢复与效果评价技术体系。生态环境恢复与效果评价技术是根据公路干线周围的生态环境状况与特征,设计的对公路全生命周期的生态环境恢复效果评价方案,该方案一方面是对生态恢复与自然景观的融合情况进行观察,另一方面是对公路建设全过程的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进行检测,确保公路建设与绿色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制约性关键因子及其影响和制约关系,实施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的效果评价,反馈和指导公路建设和管理。
        5、服务设施垃圾分类收集技术
        对公路服务设施的垃圾末端处置技术进行研究,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系统和堆肥处理设施,提高垃圾中可燃成分,提高燃烧效率,减少垃圾焚烧量,降低碳排放,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城市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充分融入低碳理念,低碳公路建设就是让体现低碳、绿色、环保理念的新材料与新技术在公路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得以充分应用,以实现环境保护的最大化和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