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琰华
江苏省溧阳市上兴中心小学 213300
摘要:对于小学语文来说,为了保证可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的掌握学习技巧,需要不断的将生活与语文的学习结合在一起。通过对生活进行观察,寻找到学习的机会。因此老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授时,应充分的认识到生活教育对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性。通过不断的对生活教育理念进行探索,开展语文学习。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小学语文教学;运用
引言:目前国家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倾向于在教育中将生活与教育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将生活与学习融合在一起,逐渐的转变对于语文学习的理念。传统的语文教学,在知识讲授方面更加习惯于以一种灌输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很少可以从生活的层面对教学进行审视。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主要内容在于将生活看作为教育。认为一切学习的主要观察对象是生活。只有不断的以生活为基础进行教育,才能从本质上让学生具有学习的意义。这一理念对于学生进行小学语文学习来说十分重要,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因此在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课改时,也要更加遵循从生活中反映教学意义。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爱来积累相应的语言知识,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散思维。但目前小学语文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上度过,已经失去文化应有的色彩,让教学与生活离得更远。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对于教育来说是一个起点,也是启迪心灵的源泉。在对学生进行课程教授时,不仅需要学生对基础知识更加熟练的掌握,也要培养学生在生活过程中应该具有的生存和发展能力。语文学科想传达的思想不仅包括人文精神,也应该有学生对于现实世界具有的幻想。
老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的向学生渗透陶行知生活教育和新课程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贴近自然、生活,来加强对语文的学习和现实生活中对语文的了解。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措施
1.将文本生活化,引领学生体会情感
通过小学语文教材的学习,学生可以从优秀文章中体会到,作者在进行感情描述时对于美好生活的热情与渴望。通过这些内容可以更好的激发和启迪学生,对于生活的信心并且了解更多的生活经验。以文字描述的方式,可以轻松的让学生在脑海中对生活画面有一个初步的印象。除了通过文本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对文章有初步的了解,也可通过生活教育理论与课文内容结合的方式,以一种情景在线的模式让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环境,这种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模式,更有利于学生领会作者对文章重情感的表述[1]。例如老师进行《燕子》这篇文章教学时,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播放多媒体的方式,让学生对燕子的样子以及习性有初步的了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燕子的栖息地进行观察,观察结束后,学生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谈一谈自己,对于这次燕子观察的所感和所闻。除此之外,老师可对观察地进行拍照,并将照片制作成课件播放给同学,这种照片更具有真实性,以生活化的方式为学生展现文章中做表述的主要内容,也在学生心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2.情境创设生活化,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
为了更好的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现实中的课程讲解联系在一起,教师还需要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统一结合。在对生活化教学情境进行设立时,需要对学生的了解情况进行摸底,根据学生们已经有的经验进行创设,更有利于学生融入到情境教学中。在创设过程中也要将教学情境与书本知识进行平衡,以更加合理舒适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吸收。从而保证在情境模拟过程中丰富个人的知识经验。
例如在《对坐井观天》这篇文章进行学习时,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强,对井沿这类词语十分的陌生,甚至有些小学生根本就不知道井是什么样子,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为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先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询问学生小鸟飞来之后会落在哪里,当学生回答井沿上之后,再继续询问井沿应该是在井的哪个位置,学生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之后,老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的方式,以其他相似物品模拟井沿的样子,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对熟悉的物品进行模拟描述,加深学生对陌生事物的了解[2]。可以将碗的边缘称作碗沿,也可以将床的边缘称作为床沿,在这种模拟的状态下,学生就可以更加清楚明了的知道井沿的概念。模拟完成之后,让学生标注井沿的位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遵循的方法是利用学生脑海中存在的旧知识不断的进行新知识的拓展,对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利用,获取了更多的知识经验。
3.字词欣赏生活化,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语文教授过程中,不仅应该将其与生活的知识教育联系在一起,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主要体现了语文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上的综合特征。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不断的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灌输,为学生后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学习时,需要不断的进行字词分析。老师可以通过教授关键字词的方式,让学生对课外有更加精准的把握。体验课文想要展现的中心思想,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进行道德品质的提升。例如在对《我不能失信》这篇文章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在整片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围绕‘信’字进行解析,将其与生活中常见的信誉、诚信、失信联系在一起。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内容是,宋庆龄在很小的年龄就知道诚信的可贵。在对《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进行教学时,通过多媒体播放来展现大树的茂盛,将其理解为不断的对树根进行养料输送,‘亲’就是代表具有血缘关系的人。在教授过程中,老师可以以生活中学生与亲人之间的关系为例子,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亲人的看法和理解。在进行字词赏析教学时,将其更好的生活化,有利于老师再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充分的发掘学生对于亲这个字的理解,发挥德育价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4.语言实践生活化,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这些语言文化知识学习过程中,应不断的将其应用在实践上。写作对于学生来说是将综合进行实践应用的主要途径。老师在对写作实践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应该以陶行知生活教育为指引,让学生在动手写作过程中更加直观得进行情感表达,通过文字展现对生活和人文的热爱和关怀。对于写作来说,是与生活不可分割的,老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对生活进行记录的方式来养成学生写作的好习惯。写作内容可以包含,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并对自己有怎样的启发与启迪,通过简单的描述,可在不断的累积中展现人文情怀,将真人真事通过写小作文的方式进行描述,有利于真实情感的抒发和表达[3]。例如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对学生进行作业布置。如果需要对冬天进行描述,作文题目过于宽泛,学生可能不知从何写起,这时老师可以提醒学生在课余时间内对生活进行仔细观察,通过感受冬天的风以及飘落的树叶等,加深对冬天的感受,更加清楚通过描述何种事物更能表达自己对于冬天的理解。凭借平时对生活的不断积累,有利于学生利用更加丰富多彩的写作内容,创造出更加优美的文章。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陶行知教育思想理念融合在教学模式中,使学生更加深切的了解生活与语文学习的关系。将文本不断的进行生活化,有利于促进学生在生活中不断的积累语言环境。再通过情境创设,字词分析等方式,辅助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这类教学模式是新课标改革的重要体现,也保证小学语文教学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秦丽.将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J].语文教师,2019(2):139-140.
[2]谭强.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9(16):86-87.
[3]李玉.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9):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