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建筑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 江苏省 21000
摘要:工业革命后,人类运用机器,大量生产满足人类物质的商品,致使自然资源加速损耗,美丽乡村建设是对当下乡村居住环境建设的一个综合整治。美丽乡村生态环境的建设有利于乡村对土地、水体、景观、人文的合理规划及充分利用,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地发展,在原有基础上再创新高。同时,环境的整治有利于乡村居民素质的提高以及精神文化层面的创新,推动人文发展的同时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乡村景观;建设与规划;对策分析
一、乡村景观现状
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一般来说是相对而言的。乡村一般是指以农业为主,自然用地较多。乡村的用地几乎都用作来栽培庄稼、畜牧使用,这与特定的乡村居民居住环境以及文化背景是相关的。其中居民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等因素,促成了乡村景观的形成。国外学者贝尔格曾做过一个报道,指出乡村景观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当地的气候、土壤、特色植物以及动物。这些独特的地方产物,恰巧促成了当地景观独特性和地理性。乡村景观的另一个影响因素便是聚落是分散的,对景观的形成大小以及影响也是不同的。相对于人口密集的地方,乡村景观的建设是大于人口较为稀疏的地方,因为人们的需求性可能就更高,经济形态的发展也可能更快,在满足日常生活的前提下,更有对居住环境的进一步要求,追求精神层面的提高。
二、乡村土地规划
随着城乡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用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的促进城市的发展,当下对乡村土地征收的力度愈加强烈。上文已经提到,乡村用地大部分是用作于栽培庄稼或者用来发展畜牧业,乡村居民住房对土地的利用率较低,造成了大部分的土地资源的浪费。但是这个是和人文环境以及居住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在特定的环境下,一个大的空间,可能因为聚落问题,得不到一个好的利用,但是怎样在不改变聚落问题的前提下,能够使土地资源最大化的利用,便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了。我们都知道乡村都是地广人稀,想要通过改变聚落问题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无疑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因为随着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也越来越低。乡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较低的另一个因素便是不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优势。
乡村景观用地规划,要严格按照当地独特的地势条件、地理气候、物种多样性出发,构建多样性、空间异样性景观。据研究表明,景观多样性、异样性的构建,有利于提高和改善景观的质量,在设计构建上,尽量考虑自然、半自然、人工的设计手法,使自然最大化,这种表现形式有利于构成当地独特的地理景观,为生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进而达到人与自然的统一。
三、乡村植被规划
因不同地区,不同地理条件、气温气候等因素影响,不同环境地带的生态植被规划工程实际上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应该从现实问题际出发,充分利用地被植物、灌、木、乔等乡土植物来开展植被建设工程。对于不同区域的不同功能要求,功能定位,结合整体景观的规划以及建设,应该使用能够满足当地特色的生态植被种植模式,来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确切的分析和整治。目前植被生态建设防护工程有农田防护林、丘陵、山地、水土保持林、田埂地带、村庄以及其周边水体沿河地带,生态绿色且能够对外开放的空间。
乡村植物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便是具有效益性,这个效益性体现在生命力和亲和感,从美学上分析来看,这无疑是一个对乡村景观独有的看法,从环境角度来看,这无疑又是生物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社会立场出发,这恰好又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统一,从精神层面来看,又使人们记住了这浓浓的乡愁。在此,同时对乡村道路也进行相应的规划。硬质道路作为乡村主要的道路规划,对生活、生态环境的发展具有不利的影响。硬质道路的增加是加快了生态景观被破坏的原因之一,也是形成干扰与隔离效应的原因和前提。为了维护好生态环境的发展,减少对生态的破坏,乡村道路的运用于建设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否与生态环境协调统一发展,并且能够运用到社会实践中。美丽乡村的道路规划应该符合当地的地域特色,充分利用本土植物,充分表达当地乡村独特风情,且能够创造出独具乡村特色的环保型生态景观道路。对于道路的绿化工作同样也是工作重点,该工作的工作顺序是应该先保护,在绿化,不可本末倒置。把植物的生态性合理化,维护植物的多样性。其次乡村道路的建设主要作用是通行,植物的合理性搭配,可以满足道路的主要功能,车辆的正常运行同时创造特色景观。生态路面在设计难点方面在于路面结构的透气、延展、透水性,根据道路的使用路段以及等级,合理规划道路建设的方法,避免田间道路没有硬化或硬化过多所产生的不必要的损失。
四、乡村对水体的规划
不同乡村环境的差异性构成了不同的水体环境。这些水体主要包括了乡村水体所覆盖领域,例如河道、池塘等。这些水系构成了乡村水体这一个大的体系,具有景观、生态、生产、社会功能以及美学等重要价值。在乡村水体规划上我们要坚持遵循自然,依形造势的原则,遵循原有河流的水势,尽量对河床减少改造,保护自然河道。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河床的曲曲折折,保护河道河床的外形和自然形态的自由性,保护水体的自我调节和更新功能。在满足水体河道防涝决堤的安全前提下进一步研究河道的特殊性质,例如水质水温、河道植物、河滩构成等功能的需要,能够更加完善的确定河床和河面宽度,断面的设计、隔离缓冲带的修建以及周边植物的搭配形式和方法等。
水体规划在乡村景观建设中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自然的河道生态系统,是健康充满活力的,水体规划的意义在于生态景观的维护以及可以为乡村文化提供相应的价值,不仅可以丰富乡村景观,还可以为乡村景观提供一个好的开放空间,成为乡村中最具魅力以及特色的地方。河岸的保护同样要做到精益求精。河岸在保护防护方面主要以自然系统和原有自然形态为主要依据,对河岸周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查漏补缺。并且能够及时分析处理,对破坏的原有河岸绿化带进行修复和保护。在统筹规划中,以自然生态优先发展作为首要原则能够使河岸周边生物进行可持续多样性的发展,尽量采取临水区域自然生物群落生长的方式和模式,增加生态的全面性,建立一个多方位、多层次、的复杂性质植物群落,能够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价值,创造生态多样化,提高生态和谐发展,达到自我修护、自我补充为一体的强大能力。自然生态优先保护,以保护原有生态环境为主,修复为辅。有的河道水流比较汹涌,并且河岸长期受到水体和风化的腐蚀,这种情况的便可以河床采用石头、混凝土来加固防腐蚀,把两大技术相结合,综合提高河道生态景观的硬件服务设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丽乡村”建设得到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持,目前国家对乡村建设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乡村居民对居住环境水平和乡土景观规划也提出了更深更多的要求。“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不仅仅是在乡村居民生活生产环境的整体提升,也是推动当地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关于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分析[J].魏婷.智能城市.2019(20)
[2]基于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探析[J].崔丽华.现代园艺.2019(12)
[3]分析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研究[J].王恒.乡村科技.20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