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铝模、爬架等为一体的 装配式住宅建筑快速建造技术研究和应用

发表时间:2021/3/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8期   作者:方杰
[导读] 摘要: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我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000
        摘要: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我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面对我国现今土地出让费用的增加、劳动人工价格的不断上升、人们对节能环保要求意识的逐步提高,建筑行业所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提高核心竞争力,新的行业产业模式——预制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装配式建筑的基本概念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上装配而成的建筑。早在20世纪初,装配式的建筑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后来在英国和法国等国家的尝试下已经初见雏形。又因为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以及生产的成本低等优势迅速在全世界推广开来。目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逐渐提高的节能环保意识,装配式建筑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在受到国外发达国家装配式建筑的影响下,也逐渐发展了一些适合我们国家的建筑技术,并且都有很好的效果。本文根据作者多年施工经验,对BIM、铝模、爬架等为一体的装配式住宅建筑快速建造技术研究和应用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BIM;铝模;爬架;装配式住宅建筑;快速建造技术;应用
        1、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1.1功能多样化现场大量的装配作业,而原始现浇作业大大减少。
        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成本。装配式建筑的主要优势是:节能,装配式建筑外墙设计有保温的功能,能够让住户在冬天的时候感觉到温暖,在夏天的时候感觉到清凉,节约了空调的使用次数,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隔音好,其墙体和门窗的密封功能足够强大,可以隔掉许多来自外界的嘈杂声;防火、抗震,装配式建筑的特殊材料可以给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不容易在干燥的天气下自燃,虽然外观不是特别豪华,但是长期使用不会出现裂缝、变黄等问题,在地震出现时,建筑的稳固性不容易使房屋倒塌。
        1.2施工装配化大量的建筑作品是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构件种类主要有:外墙板,内墙板,叠合板,阳台,空调板,楼梯,预制梁,预制柱等。
        其精密性符合国家的质检标准。装配式建筑采用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等程序,理想状态是装修可随主体施工同步进行。并且因为装配式建筑的重量比普通的建筑更为轻便,所以人们只要画好基本的构造图便可以直接在工地上进行施工,装配式建筑的施工速度非常快,可以让住户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居住,因此工地的工人减少了,工作效率也提高很多。装配式建筑在进行每道施工的工序时都会保证质量,按照严格的规定去操作,现场施工的声音小,不会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时间。
        1.3设计多样化
        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而且设计的标准化和管理的信息化,构件越标准,生产效率越高,相应的构件成本就会下降,配合工厂的数字化管理,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性价比会越来越高。而且目前的建筑在设计上多以房间内的固定的格局为主,房屋的整体运用不是很灵活,装配式建筑却可以避免这样的缺点,其主要住宅可以进行大小分割,根据住户的要求来居住。
        2、BIM助力铝模爬架施工体系的建立
        铝模爬架是当前建造体系的标准框架配置。铝模结合建筑外围采用全剪力墙设计,混凝土实测数据、观感效果好,能实现“零抹灰”或“薄层抹灰”的效果,且对防渗漏具有重要意义。爬架整体设计美观、防护效果较好,其与铝模体系搭配,能实现外墙底层涂料饰面及铝合金外窗、栏杆工程与主体工程的同步施工,能有效进行穿插,为有效控制工期奠定基础。
        2.1 BIM优化图纸设计
        解决一体化工艺的施工难点,需要从设计和施工2个角度进行改进。在设计阶段,应结合技术储备情况和厂内设备处理精度对图纸进行重新深化,PC构件的尺寸设计过程中,需要依据安装偏差预留对应的调整空间,提升拼装容错率,考虑设计交圈会议及二次深化,或可以采用BM技进行查验斜撑碰撞、PC上预埋件与铝模碰撞问题(利用BIM碰撞分析调节工艺斜撑碰撞位置)例如,某胶囊旅馆单元预装过程中,项目标准设计为3m,因加工精度限制存在8mm的误差可能,所以图纸在钛合金模板衔接处预留了1cm的空隙用来提升预装单元容错率,如有需要可以使用橡胶条等工具进行缝隙填充。

减少铝模板支撑压力和斜撑幅度,需要在设计定型前反复计算斜撑指数,尽量让PC构件斜撑幅度和铝模斜撑幅度在拼接过程中互留余地,对墙阴角的模板加装竖向的支撑板,让双向的斜撑角度成45角。为减少设计纰漏,前期策划务必考虑周全,避免后续工序进一步放大错误。
        2.2装配式建筑爬架体系
        装配式建筑爬架体系的建设施工要全面考虑和结合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它只能在现浇剪力墙部位设置爬架附着,故爬架采用3种附着形式,即在飘窗内侧现浇楼板处附着、剪力墙与边梁处附着、现浇阳台处附着。爬升过程采用计算机操控,为施工楼栋的安全保驾护航,爬升随主体结构施工分为2片爬升,整个爬升的建设施工过程大约需要3h。爬架的设计优化需跟铝模、预制构件、塔式起重机及结构布局等综合考虑,爬架爬升附着位置必须固定在现浇结构部位,塔式起重机附着须设置在现浇结构部位,且须避开爬架爬升轨道,结构布局根据建筑采光、通风、立面造型及房屋等综合进行受力布局,预制构件、爬架附着、塔式起重机附着等均可能出现冲突,塔楼初步设计出来后需将爬架附着、塔式起重机附着及爬架背楞斜撑、预制构件角码等的位置考虑在内,进行综合调整,使其达到既满足建筑形体、结构受力及户型实用性等要求的建设施工目标,同时也能有效避免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中各项建设施工措施之间的冲突。
        2.3铝模施工
        PC构件结合铝模施工是住宅工业化施工常采用的施工方式,PC构件的成型质量精度较高,这就需要现浇部分的精度与之匹配,铝模的使用几乎是为此施工方式量身定做,相得益彰,既保证了混凝土成型整体质量高精度,也使预制构件与现浇部分的连接更可靠。在PC 构件吊装、安装就位后进行墙柱、局部大梁钢筋绑扎,紧接着进行铝模安装、校正、调平,最后进行叠合板吊装。PC构件与铝模施工体系中铝模的拼装、局部节点优化等和全部采用铝模现浇有很多不同处。铝模配模时,采用铝模阳角模与预制墙面重合,PC 构件与铝模接缝部位较多,为避免PC构件与角模接缝处漏浆及避免预制构件表面平整度、吊装精度的偏差问题,在连接角铝与预制构件贴合面粘贴双面胶,再用角模及连接件固定,保证其接缝及整体混凝土成型质量。预制凸窗采用在PC构件上预留对拉螺杆孔及角模、连接件固定的形式,确保预制凸窗混凝土浇筑成型质量。叠合板吊装完成后,叠合板端部靠梁边或剪力墙边铝模板角模支撑,且叠合板就位的控制线也设置在梁侧铝模上,剪力墙顶部角模、梁侧边角模的安装质量及精度将直接影响到叠合板安装的精度。
        3、穿插提效施工
        主体结构施工采用预制构件结合铝模的施工方式使内外墙均达到免抹灰移交装修的效果,外架采用爬升式脚手架,形成“装配式构件、铝模、爬架”的一体化施工体系,在建筑外立面、室内均提供穿插施工工作面,同步采用流水施工,在住宅产业化建造中采用此施工体系,与整个施工过程穿插提效完美契合,全面实现住宅产业化“两提两减”理念。穿插提效施工通过高效合理的组织管理,提前穿插,用空间换取时间,提高整体效率;通过集中加工、工业化产品运用、高周转、可组拼部品生产等提高产品精度,统筹组织,从“建造”到“制造”,提高生产效率;通过采取各种防通病措施及节点深化等,避免空鼓、开裂、渗漏等风险,提高质量;通过采用装配式工业化产品、铝模等各项新技术,降低对工人技能的依赖,降低对木工、泥水工等工种技术水平的要求;通过提前穿插施工,降低对工人人数的依赖,减少单工种作业人数,使培训及管理更加有效,有效提高作业质量。根据项目特点,结合“装配式+铝模+爬架”施工体系,从外立面、单体、水电、市政及配套等综合策划,保证各工序紧密衔接,形成整体、单体、工序等的流水施工,提高施工效率。
        4、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时代背景下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产物,更是符合我国建筑行业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趋势的重要建筑工程项目之一。BIM、铝模、爬架一体化施工技术是新技术在建筑行业中具体应用的重要体现,它在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水平,切实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质量与安全的同时,还能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向着工业化、现代化的趋势发展,实现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白爽;;浅谈BIM技术在机电安装工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J];科学技术创新;2019年33期
        [2    钱源;;基于“互联网+BIM技术”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年23期
        [3]周小艺;;BIM技术下的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改革构想[J];黑龙江科学;2019年23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