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萍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人民医院 甘肃 酒泉736100
摘要:目的:研究在心血管护理实践中引入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在本次心血管护理实验中选取7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并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使两组人员保持一致。护理人员按照本次实验设计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工作,并对实验过程进行了记录。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实验组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更低,数据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护理实践中风险管理的引入及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其护理质量,降低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心血管护理;风险管理;护理实践
引言:
心血管疾病的特殊性使其在实际中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更大,而这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在护理工作中需要进行常规护理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但为了进一步的提升护理水平,则可以考虑在心血管护理实践中对风险管理进行引入及应用,并探索风险管理的适用性。在此次实验中选择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共计76例来进行实验,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探索风险管理引入护理工作的应用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对象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实验人数共计76例,38例患者为一组。对照组所选3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共有21例,较女性患者人数多4例,患病时间最短为1年,最长为7年,患者年龄最小为41岁,年龄最大为73岁,实验组所选3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为23例,较女性患者人数多8例,患病时间最短为2年,最长为8年,患者年龄最小为43岁,年龄最大为76岁,两组患者性别比例、患病时间及年龄方面差异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数据并没有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
选择标准:在本次实验中所选择的患者无其他会影响本次实验的疾病,所选患者都具备清楚的意识并了解本次实验内容,患者及家属认可及自愿参与到本次心血管护理实践中。本院伦理委员会准可本次实验的开展。
2、方法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在心血管护理中对于对照组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而对于实验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需融入风险管理理念。根据风险管理的要求,需统计目前在心血管护理中常见的风险事件问题,并根据疾病特征、护理情况、周边环境等因素来分析风险事件的主要成因,并成立风险管理小组来对管理责任进行科学的划分,使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融入到常规护理工作中。在本次实验之前对实验组的护理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主要是明确风险管理制度、管理责任、管理内容,使护理人员在实际中能够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确认病房管理、药品应用、护理操作等的规定,在确认常规护理融合风险管理的流程及标准后进行实验。
3、判断标准
在本次实验中主要是依据在心血管护理中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来进行风险管理应用有效性的记录、分析、判断。并统计学处理在SPSS22.0统计学软件下,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为(x±s)及(n),检验分别通过t及x2,P<0.05意味着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与讨论
1、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显示在心血管护理中实验组其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要远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风险发生几率为5.26%,对照组的风险发生几率为13.15%,由此得出在心血管护理中运用风险管理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使护理实验结果呈现较大的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png)
表2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感受情况
2、讨论
在本次心血管护理实践中可以看出采用风险管理能够及时的对常见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并在护理过程中针对风险因子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控制,达到有效降低风险事故发生几率的目的,进而提高护理效果,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心血管护理中的常见风险:①因患者自身而产生的风险因子,患者在就医的过过程中未按照医嘱来进行活会增加护理中的风险因子,并且部分患者未严格的遵循医院管理规定及配合护理工作也会提高风险发生几率。②因生活护理而产生的风险因子,部分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生活中存有着无法正常行动的情况,而这也导致其在日常的吃饭、行动过程中会出现风险问题,如噎呛、摔倒等都可能导致在护理中出现安全事故。③因器械设备而产生的风险因子,在心血管护理实践中工作人员需要按照规定的要求来标准化的操作器械设备,以此来提供心电测量数据为医师提供诊断依据,一旦因操作不当而导致数据出错则会对医师的诊断产生误导,进而带来护理风险。④因环境而产生的风险因子,在医院中一旦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与患有其他疾病的病人接触则会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因此在护理工作中需要通过风险管理来对此类问题进行控制。⑤因护理人员而产生的风险因子,部分护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因知识技能掌握不足或操作不当容易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意外伤害,如插管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机体伤害等问题。
心血管护理中的风险管理:①对护理环境进行风险管理,其主要是针对医院环境特征来对外部因素可能导致的风险隐患进行控制,在护理工作中融入风险管理的内容来减少护理环境中的风险容量。②确认风险管理目标,风险管理的应用需要保证其能够对潜在的风险事项进行有效的识别,因此在心血管护理中应选定适用的目标来保证风险管理的落实有明确的目标支持,并确认风险因子对管理目标实现所产生的影响,以此对护理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③对风险进行分析,针对心血管护理中的常见风险事件来分析主要的风险来源,从而在常规护理中能够更好的针对风险起因进行管理,应对不同风险所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判断、评估,从而在心血管护理中及时的进行风险应对。④进行风险计划及控制,应预先制定风险计划来针对心血管护理中常见风险事项设计应对措施,从而在风险发生时可以及时启动风险处治措施,并在常规护理中利用应对措施及时进行问题处理,提高心血管护理的安全。
综上分析,在心血管护理中采用风险管理其效果要优于常规管理,因此在护理实践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丁雪茹,马健.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004(049):P.18-18.
[2]黄妙琴,张建华,劳素银.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000(002):P.168-169.
[3]董丹萍,谢芳,文明.护理管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27):166,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