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超短程抗结核方案联合手术治疗胸壁结核的安全性及疗效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3期   作者:吴海林
[导读] 目的:研究术前超短程抗结核方案联合手术治疗胸壁结核的安全性及疗效。
        吴海林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  165000
        [摘要]目的:研究术前超短程抗结核方案联合手术治疗胸壁结核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        我院30例胸壁结核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术前超短程抗结核方案联合手术,对照组术前长期抗结核方案联合手术,对比患者状况。结果:患者手术时间、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超短程抗结核方案联合手术治疗胸壁结核安全有效,不会增加胸壁结核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术前超短程抗结核方案;胸壁结核;疗效

        胸壁结核属临床常见胸壁疾病,主要是指胸壁肋骨、软组织、胸骨及肋软骨所发生的集合感染,多继发于支气管淋巴结结核、胸膜结核、肺结核等病变,该病多发于20~40岁青中年人群[1]。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位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且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2]。其发病隐匿,诊断困难,治疗方法多样,各级医务工作者对其认识不一,致使多数患者需要面对较长的病程周期、较高的复发率、曲折的治疗过程。许多患者术前需抗结核治疗 2~3月以上,术前较长时间的抗结核治疗较大地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依从性[3]。本次研究选取我院30例胸壁结核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探讨术前超短程抗结核方案联合手术治疗胸壁结核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纳入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30例胸壁结核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术前超短程抗结核方案联合手术,对照组术前长期抗结核方案联合手术。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1.2方法
        研究组术前超短程抗结核方案,对照组术前长期抗结核方案。超短程抗结核方案:给予利福平600 mg静脉滴注,1次/d;异烟肼300 mg静脉滴注,1次/d;乙胺丁醇750 mg口服,每晚1次;吡嗪酰胺1500 mg口服,每晚1次。对于复治结核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联合阿米卡星600 mg静脉滴注,1次/d;对氨基水杨酸钠针10 g静脉滴注,1次/d;左氧氟沙星600 mg静脉滴注,1次/d。如果有结核菌药敏试验,依据药敏试验选择4种以上敏感抗结核药物。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给予预防性口服保肝治疗。部分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患者给予护胃止吐药物及适当增减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钠等对症处理;对于有肝功能损伤患者联合静脉滴注保肝药物应用及适当调整影响肝功能药物;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患者行对症降压、降糖、调节心功能治疗。所有患者全身麻醉下行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手术切口需依据术前胸部CT定位,打开病变部位皮肤组织后,充分暴露,彻底清除局部坏死物、肉芽肿性病变组织,仔细探查窦道走行并切开窦道,使用刮匙清除其内病变组织。对于发现肋骨、肋软骨破坏者及窦道延伸至肋骨、肋软骨以下无法探查的患者应果断切断部分肋骨、肋软骨,彻底清除肋间肌内病变坏死物。止血后,依次采用3%双氧水、温盐水充分冲洗,局部留置利福平0.6 g、异烟肼0.3 g。对于较大残腔游离周围肌肉组织填塞残腔,隔离肋骨、肋软骨残端,必要时置入引流管,外接负压装置。缝合前锯肌、后锯肌、背阔肌等功能肌肉层后关闭切口。手术结束后给予绷带加压包扎,避免残腔积液、再次复发、愈合不良等。
1.3观察指标
        (1)患者手术时间。(2)患者复发率。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代入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复发率对比
 
3讨论
        胸壁结核指胸壁软组织发生干酪坏死、液化、脓肿形成,进而破坏肋骨、肋软骨、胸骨的结核病变,其多继发于肺部、胸膜、椎体结核,也可原发于胸壁组织[4]。多数胸壁结核单纯化疗往往难以完全消除,需外科清除病灶治疗。而目前对胸壁结核外科手术术前抗结核的治疗时间及围手术期治疗管理方案尚无一致意见,部分问题尚存争议[5]。避免术后结核病灶复发,胸壁结核患者术前抗结核治疗需 2~3月以上。术前应用抗结核药物的目的在于控制病灶内结核菌的数量并抑制其生长,避免因手术本身及围手术期免疫力低下等原因造成结核菌的全身播散可能。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多数胸壁结核患者病灶周围较易形成硬化壁层,影响抗结核药物向结核病灶内的渗透,不易达到抑菌杀菌浓度,甚至长时间的术前抗结核治疗可能增加潜在的耐药率。因而部分研究者已提出对胸壁结核可行短程强化抗结核,缩短术前抗结核时间。实验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术前超短程抗结核方案联合手术治疗胸壁结核安全有效,不会增加胸壁结核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家喜.彻底清除术治疗胸壁结核的有效性[J].医学信息,2019,(32):91-92.
[2]易征.彻底清除术治疗胸壁结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1):44-45.
[3]郭倩茹,梁萍,黄思思,等.胸壁结核的超声分型与临床术式选择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2):155-156.
[4]刘颖.细致化护理干预在胸壁结核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7):149-151.
[5]刘宝帅,于功惠.手术治疗胸壁结核及术后复发情况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8):136-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