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健康儿童肠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征研究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3期   作者:尹佳锋,郑昕,韩蓓
[导读] 目的 为了解本地区健康儿童的肠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水平
        尹佳锋,郑昕,韩蓓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摘要:目的 为了解本地区健康儿童的肠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水平。方法 健康儿童粪便标本中分离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检测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51株大肠埃希菌分离株耐药率分别为红霉素94.11%、氨苄西林72.55%、四环素62.75%、头孢曲松52.94%、环丙沙星27.45%、氯霉素11.76%。分离株的多重耐药表型以四重耐药菌最高(16/31.37%),且以头孢曲松、红霉素、四环素、氨苄西林的四重耐药型别为主(12/23.53%,p<0.005);一株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菌株,为五重耐药菌,仅对环丙沙星敏感。结论 本研究发现本地区健康儿童肠道大肠埃希菌存在较高多重耐药性,建议关注耐药基因在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之间的转移。
关键词:健康儿童;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性;毒素基因检测
中图分类号:R1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得抗菌药物直接或间接进入人体,在抗菌药物选择压力下,大肠埃希菌出现多重耐药、交叉耐药。同时,可介导抗性基因在肠道菌群内发生水平转移而形成的超级耐药细菌,造成潜在的严重的公共卫生危害。目前大多数大肠埃希菌研究都是针对成人的致病的菌株,缺少关于健康儿童的研究。为了解本地区儿童大肠埃希菌生物学特性及其耐药特征,结合食源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研究结果,为建立更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粪便标本来自西安市54位本地长期居住、半年内未服用过抗生素的6岁以下健康儿童;培养基、药敏纸片购自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PCR引物、扩增试剂盒购自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质控菌株 ATCC25922 达到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药敏质控标准。
1.2方法 以《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 [1] 、GB4789.6标准[2] 、2017年CLSI[3] 标准操作。 OMEGA-Bacterial DNA Kit(D3350-01)试剂盒提取、扩增,PCR产物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EHEC毒力基因。
1.3 统计方法 SPSS 17.0 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从54份粪便样品分离、鉴定出51株大肠埃希菌,对6种抗生素的药敏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其中红霉素的耐药率(94.11%)最高,氯霉素(11.76%)最低。见表1。最高为四重耐药(16/31.37%),存在显著性差异(χ2 =154.720,P<0.005),2株出现6重耐药(3.92%),仅有1株菌对6种抗生素呈全部敏感。检出1株(1.96%)EHEC,且为多重耐药菌,仅对环丙沙星敏感。


        表1   药敏结果
抗生素    红霉素    氨苄西林    四环素    头孢曲松    环丙沙星    氯霉素
耐药率(%)    94.11%    72.55%    62.75%    52.94%    27.45%    11.76%
中介率(%)    1.96%    11.76%    1.96%    1.96%    13.73%    3.92%
 3.讨 论
        环丙沙星和氨苄西林为成人临床常用药;头孢曲松和红霉素为儿童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四环素和氯霉素为常用兽药。健康儿童肠道内的非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红霉素耐药率(94.11%)最高,与报道中动物和成人中一致[4-5]。四环素与报道中住院病人较高水平接近[6]。氨苄西林、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均高于2011年陕西本地食源性大肠埃希菌的报道[7]。环丙沙星和氯霉素耐药率较低可能是因为不是儿童常用用药。环丙沙星和氨苄西林的中介率较高,不仅增加治疗难度,还可能会被诱导成耐药株。1株EHEC致病株,且为5重耐药菌,说明非致病株很可能是耐药基因库,可对耐药基因在非致病株和致病株间的转移进行研究。
        最高为四重耐药,以头孢曲松、红霉素、四环素、氨苄西林的四重耐药型别为主(12株/23.53%,p<0.005),2株出现6重耐药,仅有1株菌对6种抗生素呈全部敏感。普遍认为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动物用兽药残留可能是人体多重耐药菌出现的主要原因。大肠埃希菌通过动物性食物传递并定植于正常人体,进而造成耐药菌株扩散。同时健康人群可排出大量耐药大肠杆菌,也可通过环境污染在人群中传播[8]。因此健康儿童肠道大肠埃希菌对所检抗生素呈高的耐药率,也很可能是由于大量使用抗生素的选择压力或者接触到食物来源的耐药大肠埃希菌引起的。
        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特别是规范使用兽药、减少动物饲料添加剂中的抗生素,同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规范食物的操作及加工,减少耐药菌通过食物的传播,以有效降低/控制耐药性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尚红,王毓三,申子瑜 .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560-8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GB4789.6-2016[S],2016.
[3]Hu X, Xu X, Wang X, Xue W,et al. Diversity of New Delhi metallo-beta-lactamase-producing bacteria in China. Int J Infect Dis[J].2017 ,55:92-95.
[4]陈娟,史辉,余博旸, 等.成都市武侯区动物性食品源大肠杆菌耐药表型的检测与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2(3):268-273.
[5]Titilawo Y, Sibanda T, Obi L, et al. Multiple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dexing of Escherichia coli to identify high-risk sources of faecal contamination of water [J]. Environ Sci Pollut R Int, 2015, 22(14):10969.
[6]薄德映,娄婷叶,赵菊花.2013年~2017年大肠埃希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医学检验与临床,2020,31(8):27-30. DOI:10.3969/j.issn.1673-5013.2020.08.008.
[7] 只帅, 席美丽, 刘攻关,等. 陕西部分地区不同食源性大肠杆菌耐药性检测[J]. 中国食品学报, 2011, 11(1):196-201.
[8]杨承霖,舒刚,赵小玲, 等.2010-2016年四川省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20,48(9):24-30,36. DOI:10.13207/j.cnki.jnwafu.2020.09.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