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效果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期   作者:金京子
[导读] 目的:评估白内障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于术后感染性眼内压患病率的影响。
        金京子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护理单元 吉林 延吉 133000
        【摘要】目的:评估白内障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于术后感染性眼内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白内障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34例/组,接受传统护理的小组为对照组,接受护理干预的小组为观察组,将两组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感染性眼内压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0.00%)小于对照组(14.7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眼压(13.23±0.63)小于对照组(18.51±0.34),观察组视力(0.98±0.22)mmHg高于对照组(0.33±0.13)mmHg,(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以降低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患病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升临床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白内障;护理干预;感染性眼内炎

        白内障属于老年人常见疾病,疾病多采用手术治疗,然而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白内障患者在术后极容易引发感染性眼内炎,影响视力的同时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为评析白内障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效果,本次研究选择68例白内障患者开展调查。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病历选择我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68例,研究时间在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均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在随机数字表法下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小组各为3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20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39岁~77岁,平均年龄是(45.66±4.75)岁,其中,合并高血压者12例、合并糖尿病者8例。左眼发病者19例、右眼发病者15例。观察组,18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35岁~77岁,平均年龄是(45.87±4.58)岁,其中,合并高血压者10例、合并糖尿病者9例。左眼发病者18例、右眼发病者16例。两组白内障患者的资料相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1)符合白内障的诊断标准;(2)均为单眼发病者;(3)此次研究在伦理委员会批准下进行;(4)患者自愿入组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手术不耐受者;(2)癌症患者;(3)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4)术前出现感染性内膜炎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1)术前,为患者进行术前宣教,提升患者对于疾病和手术的认知度,通过与患者沟通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术前三天为患者以抗生素冲洗泪道,预防手术感染和交叉感染。(2)术中,减少手术室的人员流动,控制手术室的温度与湿度,降低手术室的细菌含量,术前对器械进行消毒处理,预防手术中手套破裂引发的感染。(3)术后,坚持无菌操作流程,患者所接触的物品采用消毒处理,密切检查患者的术后情况,术后24小时做好检测与预防,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渗血与感染,控制患者血压。(4)出院宣教,告知患者需要按时用药,正确使用眼药水,定期复诊,做好用眼卫生,若出现不适需要及时就诊。
1.3 观察指标
        (1)计算两组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2)计算两组白内障患者眼压与视力。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在核算无误后,准确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23.0进行处理,两组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的表述方式为(%),组间差异性应用卡方检验。计算两组白内障患者眼压与视力表述方式为(均数±标准差),组间差异性应用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计算两组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
        观察组,术后未出现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为0%。对照组,术后5例患者出现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为14.71%。两组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相比,组间差异性显著,(t=5.3968,P=0.020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计算两组白内障患者眼压与视力
        如表1,观察组术后眼压值小于对照组,但是视力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较大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年龄越大,白内障的患病率越高,手术治疗可以帮助白内障患者恢复视物能力[2]。据临床深入调研发现,年龄越大、手术切口越大、手术时间越长、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和玻璃体溢出者更容易在术后出现感染性眼内炎[3]。传统护理的效果不佳,护理干预具有预防性和前瞻性,通过术前的疾病教育,可以降低患者的不必要恐慌,提升患者的手术配合度,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通过术中的环境控制和卫生管理,可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通过术后的无菌操作和病情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患者不良情况,开展积极处理。通过出院宣教,督促患者定期复诊,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预后。据此次研究数据提示,观察组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眼压小于对照组,视力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白内障手术患者应用护理干预效果理想,有利于降低降低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患病率,具有使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南,林丽丽,王彦红.综合护理干预对白内障术后患者感染性眼内炎的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17,41(10):1115-1116.
[2]吴小玲,陈晓雅,谭丽容, 等.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相关因素和围术期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4):578-581.
[3]鲁为凤,彭洁,曹勍, 等.白内障术后患者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围术期护理的预防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23):5437-54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