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围围
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一病区 安徽省亳州市 2368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心内科患者服药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用药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文章挑选本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之间收治的84例心内科患者为对象,以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模式。总结患者服药安全性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组依从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分析,患者对药物认知、服药时机以及是否遵医嘱用药均是患者服药安全性的影响因素;护理后,观察组在用药依从率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的结局,两组存在分析意义。结论在心内科患者服药期间的护理中,患者对药物认知、服药时机以及是否遵医嘱用药均会引发不安全时间,询证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依从率,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心内科;服药;影响因素;干预;用药;安全性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该疾病发生后,主要采用最简单快捷的药物治疗方法,但在其用药的过程中,患者不遵医嘱按时、合理、正确的用药,导致患者发生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对心内科患者安全服药依从性采用护理干预模式,进一步研究其临床效果,做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挑选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之间收治的84例心内科患者为对象,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且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以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44~79岁,平均(56.98±2.68)岁;对照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45~78岁,平均(56.92±2.63)岁。样本数据在年龄、性别上分析,两组表示出P>0.05的结局,提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比性强。
1.2方法
1.2.1加强口服给药质量管理
科室安排护士专人负责口服药管理,建立药讯本,搜集药物的说明书及相关资料。新药使用前组织全科人员利用晨会时间学习药物的药理作用、半衰期、代谢过程、配伍禁忌等内容。对口服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予以高度重视,完善口服药物医嘱执行方面的制度、常规。
1.2.2做好口服药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要主动倾听患者讲述病情,了解病情同时也可表现对患者的重视,拉近与患者的心理距离,利用专业知识为患者解答疾病知识,为患者战胜疾病树立信心,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种以及文化程度,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药物药理作用讲解,在发药过程中,要让患者进行一对一辨认,防止药物的错服、漏服。
1.2.3改进给药流程及方法
(1)发药前询问有无不良反应,并做相关检查。例如发地高辛前,应询问患者有无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现象,有无视物模糊、复视、黄绿视等症状,并监测其脉搏,如脉搏<60次/分,应及时通知医生;(2)我科室对特殊药品警示卡,警示卡上有药品主要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制定了科室常见口服药宣传教本,护士人手一份。病人口服药卡悬挂在床头,责任护士每天检查督促,护士长每天下午检查一次,保证患者用药安全;(3)护士发药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对年龄大、记忆力差的患者要反复强调不同药物的服用时间,确保服药依从性。
1.2.4确保患者准确、正确服药
(1)口服药盒放置床头柜固定位置,在患者及家属视线范围;(2)每班护士发药后督促患者及时服下,避免延迟或漏服药物。对高龄、记忆力差的患者,护士协助服药;(3)行特殊检查的患者,责任护士在其床头柜放提示牌提醒患者服药,并做好交接班,及时提醒患者,避免漏服;(4)餐前、中、后服药及特殊要求的药物,严格按时服下。告知患者延迟或提前服药会影响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影响药效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例如华法林服用时和其他药物同时服会影响药效,所以强调患者早餐后两小时服用,并用定时器提醒;(5)服药方法:温开水送服,不可干服。服胶囊时应低头,服片剂应仰头,最好一次咽下,避免药物在口腔中融化造成不适刺激。舌下含化的药物应放于舌阜处缓慢吸收,不可饮水或咽口水,且避免讲话,防止呛入气管。
2结果
2.1两组的比较
经分析,患者对药物认知、服药时机以及是否遵医嘱用药均是患者服药安全性的影响因素。
2.2两组依从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用药依从率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48%和9.52%,均远优于对照组的52.38%和30.95%,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的结局,两组差异存在分析意义。
3讨论
随着心内疾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多,其科室的医疗负担也相对提高。在临床治疗中,部分患者需要通过口服药物来保证其状况的稳定。然而,口服药物对于用药方式、用药时间的要求均相对较高。例如,某些药物需要以水送服,某些药物需要冲水服用,某些药物用于饭前,某些药物用于饭后。在这种状况下,如果患者对药物使用方式与时间把握不准,很容易使得其药物使用后,无法达到对应的效果,甚至会导致其他不良反应发生。另外,在心内科住院患者用药中,部分药物不需要天天使用,而是需要在发病时才服用。心内科以老年患者居多,常见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是心内科主要疾病,根治难度大,疾病无典型的症状表现,大多数患者在疾病早期无较高的重视度。临床主要采取药物法治疗心内科疾病,由于病情相对复杂,因此患者需入院接受持续性的监测以及护理干预。心内科药物品种繁多,各种药物在服用方法、时间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性,药物剂量过多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过少无法达到预期疗效,因此在用药方面需加强指导。药物服用方式和时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药效,药物服用方式通常包括以水送服、用水冲服,药物服用时间一般是在饭前或饭后,若未在规定时间内未按照规定的方式用药,不但无法达到预期疗效,还会引发较多副作用,加重病情。部分心内科患者的有些药物只在发病时服用即可,属于特殊急救药品,患者要对该类药品的药性、作用以及服用方法进行详细的了解,以便在特殊期间保证自身的生命安全。老年患者理解能力和记忆力差,若医护人员因工作繁忙而未关注到患者的用药情况,极可能出现不良事件,因此提高患者药物掌握程度十分重要。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在用药方面加强护理干预,主要从药物质量检测、规范化药物指导以及掌握药物过敏史三个角度出发,药物质量检测能够保证药物化学性质未发生改变,规范化的药物指导可帮助患者熟记正确的用药方式和时间,掌握药物过敏史能够保证用药安全。结果部分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用药方式、用药时间准确率和药物认知合格率、用药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更高,P<0.05。综上所述,针对心内科患者采用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对服药依从性的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改善了生活质量,值得患者信赖和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石丽华,余凤嫦,陈红敏,等.认知和行为护理干预对心内科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全科护理,2016,15(06):605-607.
[2]李璇,李晓,姜贝贝.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91(56):5-6.
[3]周生艳.面向服药的100例心内患者护理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3,18(25):46-48.
[4]陈颂歌,乔秋萍,李亚飞.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3,13(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