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琼,苗红2,吴希尧1,刘培强1,郝莉3,王伟伟3,李小爽1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健康管理科1;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基层卫生工作部2;济南市天桥区工人新村南村街道办事处交通社区卫生服务站3,山东 济南 250031
摘要:目的:研究PDCA管理模式对提高社区慢病规范化管理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0年10月到本社区就诊的慢性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和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PDCA管理模式。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的患者各项指标情况;2)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结果:1)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了解情况,服药依从性情况,生活方式优良情况及心理状态情况予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PDCA管理模式可以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较高社区慢病规范化管理质量。
关键词:PDCA管理;社区;慢病;管理质量
PDCA管理模式是由美国戴明博士提出的基于Plan(P,计划),Do(D,执行),Check(C,检查),Action(A,纠正)的一种管理理论[1]。慢病是一种因长期积累引起的疾病损伤,无传染性,发病隐蔽,病因复杂病程较长具有终身性和长期性,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成为近年来关注的重点[2]。本研究将PDCA管理模式应用到社区慢病的规范化管理中,以期提高社区慢病管理质量,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社区慢病的管理质量。
1.材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纳入选择2020年9月-2020年10月到本社区就诊的慢性老年患者1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60-87周岁,平均年龄为76.8±5.2岁,疾病类型:高血压患者15例,糖尿病患者15例,冠心病患者1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5例。观察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63-88周岁,平均年龄为75.6±6.2岁,疾病类型:高血压患者10例,糖尿病患者20例,冠心病患者1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7例。所有的病例诊断均符合美国疾控中心关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诊断标准。经过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患病史等一般性资料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和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知识宣贯,用药和日常饮食注意事项及运动指导等。
1.2.2观察组
在常规的药物治疗方法基础上结合PDCA管理模式[3],具体步骤如下:
1)P计划(健康档案建立):首先给观察组患者进行全面体检,建立慢性病健康档案,同时利用医疗设备,采集和检测各位患者的生理数据。同时提醒患者在就医时及时主动完善健康档案。社区医生根据健康档案建立公共健康平台,评估危险因素,实施健康干预。
2)D执行(健康干预):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从医学干预,生活干预和心理干预等三个方面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给观察组患者发放慢性病健康管理手册,普及宣贯疾病预防及用药安全知识。此外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进行适宜的康复训练和疾病护理,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及时给予患者心理指导,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增强自信心。
3)C检查(跟踪监测):通过定期体检及家庭随访,跟踪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并及时将健康数据上传至公共健康平台,社区医生可以结合健康档案历史数据及患者反馈的情况了解到干预的效果,并不断修正完善。
4)A纠正(效果评价):社区医生定期召开交流会,讨论干预措施,评价管理质量,分析遇到的问题。并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制定工作操作规范。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汇总,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改进干预措施,以此不断循环,提高规范化管理质量。
1.3观察指标
1)患者各项指标情况。从疾病知识了解情况,服药依从性情况,生活方式优良情况及心理状态情况给予评分,分别制定评分量表,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改善情况越显著。
2)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制定评分量表,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改善情况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情况
通过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了解情况,服药依从性情况,生活方式优良情况及心理状态情况予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情况(±s)
3.讨论
老年慢性病本身病程较长病情复杂,并且受家庭环境及经济状况的影响,给社区慢性病管理质量带来挑战。陈冬雅[2]等研究发现,在实施健康管理模式后,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生活方式优良率及膳食结构优良率均明显提高,说明实行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模式干预,可以改善疾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周桂枝[4]等研究发现,PDCA管理模式可以循环持续性的急诊科护理与医疗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具有推广意义。
本研究发现,在常规给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PDCA管理模式,通过健康档案建立,健康干预,跟踪监测及效果评价等措施的干预,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了解情况,服药依从性情况,生活方式优良情况及心理状态情况予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患者在对疾病有明确认知的情况下,有很高的服药依从性,生活方式及心理状态也更加健康。此外,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较好。PDCA管理模式可以提高社区慢病规范化的管理质量。
综上所述,PDCA管理模式可以较好的应用于社区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中,有针对性的提供干预措施,并不断的修正改善,给予慢性病患者全面的健康管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邓艳. PDCA循环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04):187-188.
[2]陈冬雅,钟雪花.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实施健康管理模式后的改善情况评价[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8):192-194.
刘宝玲,杨东,林佩珊. PDCA循环对病案质量管理效果的影响[J]. 中国病案,2016,17(12):21-23.
[3]崔华欠,周光清,付晶等. 基于PDCA循环质量管理理论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构建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9):3598-3600.
[4]周桂芝. PDCA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1):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