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3期   作者:范丹丹
[导读] 目的研究社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范丹丹
        马鞍山市中心医院 安徽省马鞍山市243000
        摘要:目的研究社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本次试验研究将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8例作为试验对象,根据其病例序号单双数的不同分为两组,给予社区护理干预的44例患者作为试验组,给予常规护理的44例患者作为对比组。结果在复发率、生活质量、健康行为以及心理状态等情况的比较上,试验组患者与对比组患者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为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社区护理干预的运用减少了患者病情复发情况的出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规范了其健康行为,改善了其心理状态,因此,可以将其作为一种理想的冠心病患者护理方法进行临床应用。
关键词:社区护理干预;冠心病患者;影响
引言
        冠心病是一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动脉硬化以及血管堵塞所引起的,近年来冠心病发生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在多种诱发因素的影响下患者常见情绪激动、劳累、病情因季节变化等,对其生活质量产生影响较大。为此展开科学护理,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心绞痛的发作次数,以往在冠心病心绞痛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但是自我管理效能较差,为此还需要应用相应的护理模式维持患者的健康行为。本文分析了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研究将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8例作为试验对象,根据其病例序号单双数的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比组,每组有患者44例。试验组中男、女比例为27:17,患者年龄介于55~82岁,平均年龄为(65.2±2.9)岁;中男、女比例为29:15,患者年龄介于56~81岁,平均年龄为(64.8±2.7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心理护理:冠心病在临床中病症较重,且患者的病程较长,病症易反复发作,患者长时间在病魔下,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家庭状况,社会关系,个人能力,性格特征等进行全面了解,针对患者的自身状况进行心理干预,在进行沟通的过程中需注意换位思考,耐心聆听,然后进行护理干预,促使患者保持平稳的心理,必要时与家属共同开展心理干预,提升患的治疗信心;2)健康教育:通过印制宣传手册、播放视频、观看图片等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采取1对1或1对多的方式,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冠心病心绞痛,向其讲解自我保健知识、疾病发展情况、以及治疗方法,争取患者的高度配合,并向患者强调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以及随意更改药物剂量、随意停药的严重后果,指导患者在饮食方面保证丰富的营养,禁止食用刺激、生冷、辛辣的食物、并定期进行回访,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对不良行为习惯进行及时纠正。3)中医辩证护理:针对气滞血瘀型患者,以活血行气、辛散温通为主,发病初期患者需要持续吸氧并卧床休息,改善气血,待其病情稳定后,可行适量活动,以疏通血气,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调整情志,通过心理疏导、房间光线的调和,减少对患者精神的刺激;在饮食上采取少食多餐,多食用活血食物,比如木耳、山楂等。针对寒凝血瘀型患者,舌下含服苏合香丸,以通气血清浊气;叮嘱患者家属随时调整房间温度,叮嘱患者根据气温适当增加衣物,预防寒气入体;饮食上增加温热食物,可饮用少量低度的酒,促进中阳运行,有利于温和经络,打通经脉。针对气虚血瘀型患者,需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丸,以达到消除淤血、缓解疼痛效果;指导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多休息,饮食上禁止食用辛辣、生冷、油腻的食物,针对心血瘀滞型、气阴两虚型患者,叮嘱患者家属保持房间通风、干燥,患者不宜久坐,出现胸闷时应及时吸氧,饮食上可增加山药、竹笋、萝卜等,有利于通阳排毒、活血化瘀和防湿祛痰。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复发率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健康行为以及心理状态分析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复发率情况比较
        试验组有患者44例,其中出现病情复发的患者有2例,其复发率为4.5%;对比组有患者44例,其中出现病情复发的患者有10例,其复发率为22.7%,试验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P<0.05)。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健康行为以及心理状态分析比较
        在生活质量、健康行为以及心理状态等情况的比较上,试验组患者与对比组患者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3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对人们生命健康具有严重危害的疾病类型,此类疾病的发生率不仅呈现为增长趋势,同时现阶段已表现为年轻化趋势,如果不能给予患者有效地治疗措施,随着病情恶化可能会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是一种具有病程长、易复发和难以根治特点的疾病,良好的服药依从性可减轻经济负担,也是冠心病患者预后和康复的重要手段。目前临床上针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后产生的创伤性比较小,有利于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采用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心肌供血不足,仅仅采用治疗措施不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为此需要展开科学护理。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在社区冠心病患者中增强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原因分析为:心理护理在临床中可良好依据患者的个人状况进行心理疏通,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患者,耐心聆听患者的述说,使患者能够良好表达心声,同时使护理人员能够清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从而良好开展心理护理干预,促使患者积极面对病症,配合临床治疗;健康教育在临床中采用不用的方式促使患者对病症相关的健康知识有较为全面的理解,患者对相关冰镇健康知识的了解,有助于患者配合临床治疗,也能更好的理解医护人员的行为,可提升医患关系建立质量,综合来看,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在临床中可促使患者良好认识病症,在日常生活中较好的应对,同时可促使患者良好的进行心理调节,两面的护理干预增强,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质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存质量,而冠心病则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社区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冠心病等慢性病的临床治疗目标逐渐转变为在社区和家庭层面上为患者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区护理干预在对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影响,有较高的运用价值,可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梅,吴晓磊,靳敬伟,王金艳,郑少茹,刘艳青,周相霞,刘翠.基于医院-社区-患者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全科出院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15):1121-1125.
[2]马波.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方案在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4):67+69.
[3]王菊艳,高砚珠.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慢性病学杂志,2019,20(05):699-700+703.
[4]诸春燕.社区家庭医生社区规范化管理对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和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9,33(05):39-40.
[5]周贺今.社区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疾病控制与预防保健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51(04):512-5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