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核心探究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3期   作者:曹亚娟,陈卓*
[导读] 目的:本文主要介绍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曹亚娟,陈卓*   
        陇县妇幼保健院,   陕西宝鸡     7212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介绍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本院50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对患者使用围手术期护理办法。比较患者经干预前后的恢复效果。结果:应用了围手术期护理办法后,患者的预后效果良好,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科学应用护理方法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预后有较大积极作用,适合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关键字】子宫肌瘤;临床分析;护理体会

        子宫肌瘤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又称子宫体肌瘤,是女性生殖道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1]。本科研究发现,妇女子宫肌瘤的临床检查和科学护理有助于帮助确定病情进展,辅助医师制定治疗策略[2]。本科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若干妇女子宫肌瘤的护理关键,现将具体思路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与检查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选取2018年7月16日至2020年7月31日期间,本科室收治的50例子宫肌瘤病患为研究对象,患者平均年龄(56.35±8.45)岁。患者的文化程度为:高中及高中以上36例,初中9例,小学4例,小学以下1例。患者均被诊断为子宫肌瘤并被送入我院妇产科进行临床干预。全部患者均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
1.2临床资料
        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异常阴道出血、异常阴道排液、下腹隐痛不适等,并有贫血、消瘦等身体不适情况出现。本次研究中全部病例均为绝经期妇女,平均绝经年龄(50.23±2.61)岁。
        分期及病理检查: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CO)(1971)临床分期标准进行分期。进行相关病理学检查、血液生化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少部分病例(2例)进行子宫内膜活检[3]。
1.3检查方法
        本科采用病理学检查、血液生化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为主要临床检查手段,具体方法如下:
1.3.1病理学检查
        子宫肌瘤早期,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相关阳性体征。因多数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或心血管疾病,因此应关注相关系统体征。一般查体中,应注意是否因长期失血导致贫血而出现贫血貌。触诊锁骨上、颈部及腹股沟淋巴结是否肿大。
        专科查体时应行妇科三合诊检查。早期患者盆腔检查大多正常,有些患者子宫质地可稍软。晚期病变侵及宫颈、宫旁组织韧带、附件或淋巴结显著增大者,三合诊检查可触及宫颈或颈管质硬或增大、主韧带或骶韧带增厚及弹性下降、附件肿物以及盆壁处肿大固定的淋巴结。
1.3.2血液生化检查
        本科发现,36例患者中有35例患者出现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的特点,和正常妇女指标对比具有高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肌瘤症因子影响子宫内部供血有关。另外,因多数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或心血管疾病,血液生化检查时还需高度重视血糖、血脂等结果。
1.3.3影像学检查
        本科采用超声检查作为主要检查方法,辅以盆腔MRI检查。超声检查主要考察子宫大小、宫腔内有无赘生物、内膜厚度、肌层有无浸润、附件肿物大小及性质等特点。盆腔MRI检查则用于明确病变大小、位置,肌层侵犯深度等因素。
1.3.4子宫内膜活检
        在上述检查均不能支持子宫肌瘤,但无法完全排除子宫肌瘤的情况下,本科选择经阴道镜探入子宫内膜后取病变组织(或分泌物),进行病理学活检的方法作为诊断的最终依据。
2诊断和护理
2.1诊断
        病理学诊断诊断子宫肌瘤的标准,本科参考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将妇女子宫肌瘤分为如下类型:
2.1.1子宫肌瘤前期病变
        指子宫内膜出现典型性增生或在非典型增生中发现有内膜样癌性因子,二者皆可认为是子宫肌瘤的肌瘤前病变,其中典型性增生发展为子宫肌瘤的概率为健康妇女的14倍,非典型增生为45倍。
2.1.2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的主要病理类型有如下7种,分别为:(1)子宫内膜样肌瘤;(2)黏液性肌瘤;(3)浆液性肌瘤;(4)透明细胞肌瘤;(5)神经内分泌肿瘤;(6)混合细胞腺肌瘤;(7)未分化肌瘤和去分化肌瘤。
2.1.3分期
        因全部病例均为妇女,不需要考虑保留生育功能,因此本科主要依据宫内膜肌瘤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 2009)分期(手术-病理分期)进行临床诊断参考[4]。其中主要分为4个分期:(1)I期为肿瘤局限于子宫体;(2)II期为肿瘤侵犯宫颈间质,但无宫体外蔓延;(3)II期为肿瘤局部和/或区域的扩散;(4)IV期为肿瘤侵犯膀胱和/或直肠黏膜,和/或远处转移。
2.2治疗
        本科的临床治疗思路以手术治疗为主,放疗、化疗和激素冲击为辅。本科严格遵循各种治疗方法指征,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强调有计划的、合理的综合治疗,并重视个体化治疗。
2.3护理
        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时长40~80分钟的心理辅导,接受患者的情绪压力咨询,通过科学的心理学暗示和沟通交流缓解并释放患者的负面情绪,减少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感。
        准备手术前,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关注患者的饮食饮水情况。在进行手术之前,要帮助患者更换好手术用服装。取下患者身上的金属、贵重物品等。应注意患者是否有假牙、牙套等,去除相关物品。护理人员应当安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
        术中协助手术人员进行手术。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各种紧急情况,满足术中所需,做好手术记录。手术结束前,共同清点用物,及时记录。
        术后注意观察患者身体情况,做好各种术后疼痛及其他术后症状的应对准备。定期检查患者伤口创面包扎,保持术后包扎的稳固,外包扎敷的干燥。
3统计学分析方法
3.1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对比30天内不同护理方法下患者术后疼痛发作的次数差异,另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区别,积分采用0~3分制,分数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4]。
3.2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发作次数对比结果
        经过检查后,患者干预后疼痛发生率为26.27 %,干预前为60.00%,对比差异明显,其中严重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最为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可大幅降低术后疼痛的发作几率,对患者预后有利。详见表1:

表1 患者的干预前后疼痛发作次数对比量表[n]

讨论
        本科认为,在妇女子宫肌瘤的干预中,护理的关键思路在于科学的检查和诊断,配合综合性的针对性临床治疗方法[5]。子宫肌瘤的预后影响因素和分期及临床干预明显相关[6]。本科发现,科学的护理干预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妇女子宫肌瘤预后,但仍有很多相关问题需要积极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游薛慧,石兴苗.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效果探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23(S2):375-376.
[2]赵玲,霍福利.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22(10):1708-1711.
[3]李华.临床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切除子宫肌瘤的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05):102-104.
[4]陈霞.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效果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3):226-227.
[5]王秀兰,刘静,邸晓君.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03):308-310.
[6]袁中草,王定清,袁爱珍,吴柳玲,刘映文.临床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2,18(18):130-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