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惠
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中心卫生院 重庆巴南区 401338
[摘要]目的:探讨高速涡轮牙钻及微创拔牙刀在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拔除阻生智齿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均60例。对照组采用骨凿劈冠法,观察组采用高速涡轮牙钻及微创拔牙刀。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干槽症、舌侧骨板骨折、邻牙松动、牙龈折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4.23±3.21)min、张口收限度(3.88±1.55)mm、肿胀程度(12.11±3.02)mm、疼痛程度(3.47±1.22)分、拔牙完整性(1.83±0.3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速涡轮牙钻及微创拔牙刀,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阻生智齿;高速涡轮牙钻;微创拔牙刀;临床效果
阻生智齿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症状。据相关报道,其发生率可高达20%左右,一定程度上患者的咀嚼功能均有一定的影响,并且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拔除的方式进行治疗,但是由于口腔的结构比较复杂,因此,在操作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与此同时,增加了手术治疗的难度[2]。以往手术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对患者的创伤较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拔除阻生智齿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均60例。观察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0.25±5.51)岁,体质量58.72~81.15kg,平均体质量(70.24±1.36)kg;对照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0.15±5.61)岁,体质量58.62~81.24kg,平均体质量(70.14±1.33)kg。两组一般资料在年龄、体质量等进行比较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拔除阻生智齿的诊断标准;肾、肺等脏器功能正常者;所有患者均无免疫性疾病;所有患者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肾、肺等脏器功能障碍者;伴有其他躯体疾病者;所有患者均无恶性肿瘤史;严重缺失阻生智齿的患者;伴有三叉神经痛的患者;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1.3方法
两组均予以适量的碘伏溶液进行消毒处理,再予以适量的利多卡因对患者的舌神经、下齿槽神经进行麻醉操作。
对照组采用骨凿劈冠法。首先将牙挺置于患者的压根以及牙槽骨之间,接着采用拔牙锤敲击患者的牙挺,接着采用杠杆原理的方式将患者的牙挺进行拔除,再予以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清洗,再进行缝合。
观察组采用高速涡轮牙钻及微创拔牙刀。牙齿表面的组织予以高速涡轮牙钻进行去除,并将患者的压根以及牙冠进行分离处理,再采用微创拔牙刀插入至患者的压根以及牙槽骨之间,再接着将患者的牙周膜进行切断,拔牙,再予以生理盐水进行清洗,复位,缝合。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
1.5指标评价
治疗效果:评估其治疗效果,主要包括手术时间、张口受限度、肿胀程度、疼痛评分以及拔牙完整性等。
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内容包括术后干槽症、牙龈撕裂、舌侧骨板骨折、邻牙松动、牙龈折断。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整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干槽症、舌侧骨板骨折、邻牙松动、牙龈折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3讨论
阻生智齿主要指牙齿不在正确的颌骨位置,不能正常的进行咬合。近几年,随着微创拔牙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一定程度上明显提高了智齿的拔除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拔出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高速涡轮牙钻及微创拔牙刀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与骨凿劈冠法进行比较,高速涡轮牙钻及微创拔牙刀能够明显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以及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但是本次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手术操作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医生的主观判断,因此,存在一定的偏倚,使得结果不准确。
参考文献
[1]袁华.高速涡轮牙钻及微创拔牙刀在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1):104-106.
[2]李坤. 微创拔牙刀结合高速涡轮牙钻拔牙法在下颌近中阻生智齿拔除术的效果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23):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