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3期   作者:吴成延
[导读] 目的:观察分析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常规开腹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吴成延
        黑龙江省集贤县中医医院    黑龙江省双鸭山     155900
        
        【摘 要】 目的:观察分析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常规开腹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6例,分为开腹组48例和小切口组48例,对比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2组手术指标对比,小切口组情况明显优于开腹组,开腹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2.92%,小切口组发生率为6.25%,小切口组更为安全(p<0.05)。结论:应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更为理想,优于开腹手术,患者恢复时间短,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手术治疗;开腹手术;小切口;疗效;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病程短﹑症状明显、容易引起胆石性胰腺炎等特点[1]。手术治疗要对胆总管结石和胆囊结石进行处理。本研究中应用开腹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对2种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6例,均为2018年8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行手术治疗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开腹组48例和小切口组48例,开腹组中,男19例,女29例,年龄 23~74岁,平均年龄 43.5±3.5岁;小切口组中,男18例,女30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 45.0±2.5岁;2组基本情况无差异性,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小切口组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切口长度仅3~6cm。一般根据术前B超定位,可选择右肋缘斜切口、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胆总管、胆囊及胆囊三角应充分显露,分离时应用组合式牵开器或2-4个专用单牵开器使手术野暴露良好,术中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手术野。同时,可采用专用照明设备,保证作业区域的清晰,严格避免在显露不良的情况下操作。结扎胆囊动脉,游离胆囊,胆囊床周围浆液边缘,用电刀或氩刀再次电凝。在处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时,必须仔细辨认和结扎相应的结构。手术中如遇出血等紧急情况,可用夹钳控制,然后将术野吸净。可以仔细识别出血位置并进行处理,在无出血或胆汁后,进行逐层闭合。
        开腹组采取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切口斜向肋缘或经右腹直肌切口,长度约10~20 cm。解剖显露胆囊三角,顺行切除胆囊,行胆总管探查取胆总管结石。
        所有患者术后进行抗感染,止痛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手术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长、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进行专业统计学运算处理,p<0.05为有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 对手术指标进行对比
        开腹组48例,切口长度(10.8±2.5)cm,手术时长(53.2±16.8)min,出血量(145.1±20.6)ml,肛门排气时间(50.5±9.6)h,下床活动时间(26.1±8.1)h,止痛剂应用次数(7.2±0.6)次,抗生素应用时间(6.60±1.32)天,住院时间(9.5±3.5)d;
        小切口组48例,切口长度(4.2±1.8)cm,手术时长(41.8±15.0)min,出血量(54.3±10.8)ml,肛门排气时间(20.2±5.3)h,下床活动时间(16.8±4.9)h,止痛剂应用次数(15.8±2.3)次,抗生素应用时间(4.05±0.31)天,住院时间(5.5±1.2)d。
        2组手术指标对比,小切口组情况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
        2.3 并发症情况对比
        开腹组48例,发生切口感染3例(6.25%),肠梗阻3例(6.25%),胆管损伤3例(6.25%), 胆汁渗漏2例(4.17%),总发生率为22.92%;小切口组48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2.08%),肠梗阻1例(2.08%),胆管损伤1例(2.08%),总发生率为6.25%。
        开腹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2.92%,小切口组发生率为6.25%,小切口组更为安全,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约为10%~15%[2],尽快对病变的胆囊进行切除,减少对机体的伤害十分重要[3]。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创伤小、外形美观的胆囊切除术。切口长度约5.0cm左右,一般不超过8.0cm[4]。但因手术空间小,对胆道系统及周围器官的探查有限。因此,小切口术中应重视术前常规检查和辅助检查,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不足。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对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小切口是保证创伤小、美观的基础;适当大小切口提供良好的组织暴露,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与传统的胆囊切除术相比,它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恢复、住院时间短。但因手术难度加大,有一定的并发症和手术风险。因此要求主治医师应具有丰富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经验,克服小切口造成的困难,对部分病人无法小切口条件下完成,需延长切口,顺利达成切除胆囊的目标。
        本研究中,小切口组切口长度更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下床活动、排气时间更短,优于开腹组,小切口组止痛剂应用次数更少,抗生素应用时间和住院时间短。表明小切口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更具有优势。因小切口对组织损伤小,为保证手术效果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延长切口,避免术中并发症发生,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本研究中,小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开腹组的22.92%。
        应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更为理想,优于开腹手术,患者恢复时间短,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石启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 的临床对比[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45):18,20.
        [2]王保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 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8):3413-3414.
        [3]高祖巨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并发胆囊炎可行性及效果初评[J]. 现代诊断 与治疗 ,2015,26(13):3063-3064.
        [4]胥勇.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11):157-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