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鹏
双鸭山双矿医院 黑龙江 双鸭山 155100
摘要目的:探究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患者予以可吸收螺钉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入选100例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导入观察对照两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可吸收螺钉治疗、对照组给予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指标。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更短、而术中出血量则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onstant评分、A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效果显著,且并发症低,值得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可吸收螺钉;治疗;安全性
在临床常见骨折类型中,肱骨大结节骨折十分常见,部分患者可单独发生、而大多数均在肩关节前脱位时发生,所占比约为10%[1]。根据临床资料显示,肱骨大结节骨折一般发生在30岁以下女性中,尤其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其发生概率更高,且肱骨大结节与小结节、肱骨干、肱骨头相比更为常见,发生率高达百分之三十。而对于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临床一般以手术方式治疗,以达到恢复大小结节和股骨头目的,但多数患者预后仍较差。本文目的在于探究可吸收螺钉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的价值,具体内容见下文。
1.资料/方法
1.1基线资料
将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纳入标准:(1)患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获得家属的同意;(2)符合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的诊断标准;(3)无手术禁忌症。排除标准:(1)排除伴有精神异常者;(2)排除临床资料不全者。
观察组年龄24岁~87岁之间,年龄平均值(55.54±1.64)岁,其中男10例、女40例。对照组年龄25岁~87岁之间,年龄平均值(56.21±1.32)岁,其中男11例、女39例。两组资料比较,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
给予患者常规麻醉,待麻醉生效后,采取仰卧位,并进行常规消毒铺巾。于C型臂X线机下进行定位,在患者肩外侧做一道纵行切口,长度为2cm,并将三角肌进行钝性分离,使三角肌滑囊和肱骨大结节能够充分显露。待复位后,采用2.7mm钻头钻孔,测量深度,并采用长度适宜的可吸收螺钉拧入骨孔内,通常选择2枚可吸收螺钉对骨折块进行固定。
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
与观察组相同方式将解剖钢板置入,距离肱骨近端1cm,最后将常规螺钉置入固定。
两组均在术后进行切口冲洗操作,并进行逐层缝合。术后指导患者采用悬带悬吊,于第2天-第3天开始肩部功能锻炼。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手术指标、并发症情况、各项指标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8.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ˉx±s)体现、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体现、用卡方值检验,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2.1对比2组各项手术指标
观察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png)
注: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逐渐呈老龄化趋势,且加之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不断增加,进而导致肱骨近端骨折发生概率随之提高[2]。研究显示,约有80%的股骨近端骨折仅伴有轻微移位,保守治疗即可获得满意疗效。但对于其他类型骨折,具有预后不佳、难治愈等特点,比如股骨大结节骨折,其中最为常见且严重的类型为撕脱性骨折。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一般以钢板内固定治疗为主,虽然其具有较强的牢固性,但手术易对患者骨折远端血运造成损伤,且限制了患者早期功能恢复锻炼,二次手术取钢板导致患者机体痛苦增加。而可吸收螺钉主要是在C型臂X线机下监督固定,能够促进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具有骨折愈合快、手术创伤小等优势,且术中不会对旋肱动脉、头静脉、腋神经等重要组织造成损伤,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和粘连情况[3]。可吸收螺钉在植入人体后,其初始强度能够维持16周-24周,无需进行二次切开取出内固定,且不会对肩关节功能恢复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可吸收螺钉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参考文献】:
[1]范国明,陈刚,李金, 等.关节镜缝合桥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肱骨大结节陈旧性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9,25(11):51-54.
[2]周虹羽,周德杰,汪姝玥, 等.钩钢板或空心螺钉联合锚钉治疗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20,26(2):155-158.
[3]王晓非,马振华,滕学仁, 等.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0,35(1):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