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4期   作者:关兆东
[导读]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关兆东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300

        【摘要】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 2 月-2020年2月肝硬化的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肝穿刺活检病理确诊,将50名肝硬化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每组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诊断方法为常规超声检查,实验组患者诊断方法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两组肝硬化患者经诊断对比活检结果的确诊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确诊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明显,确诊率高具有重要意义,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肝硬化;确诊率  
        肝硬化是临床中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是由一种及多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1]。数据统计在我国常见为肝炎后肝硬化,其次为酒精性肝硬化、血吸虫性肝硬化。肝细胞广泛坏死,残余肝细胞结节状再生,结缔组织增生,纤维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发展成肝硬化,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2]。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肝脏疾病早期检出率也不断提升,彩色多普勒超声又称彩超,是一种医用无创诊断设备,其工作原理就是在高度清晰的黑白B超基础上引进彩色多普勒技术[3]。本次实验选取本院50例确诊为肝硬化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 2 月-2020年2月收治的肝硬化的患者5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肝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早期肝硬化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男性患者为16例,女性患者为9例,患者年龄最小为43周岁,最大为76周岁,平均年龄为(56.34±2.51)岁,实验组患者男性患者为15例,女性患者为10例,患者年龄最小为45周岁,最大为74周岁,平均年龄为(57.23±2.7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理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属自愿参加本次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需在检查前一天晚餐应以清淡少渣食物为主,并禁食一晚,食后需空腹8h以上,检查当日早晨禁食禁水,并上午进行检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超声检查诊断(黑白B超),将患者腹部涂抹耦合剂后,患者取仰卧和侧卧位,用探头在患者肝部周围进行常规扫查,仔细观察并检测其肝脏大小、肝内管道结构走行及胆囊情况。
        实验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探头频率为 3.5-5.0 MHz,取耦合剂涂抹于患者腹部,患者取仰卧位和左侧卧位,选择凸阵探头检测患者肝脏、胆囊与周围血管、腹腔积液情况,仔细观察患者肝脏的大小、内部回声情况及肝内管道结构。从肋间至肋下进行常规横向、纵向检测,并观察回声是否均匀。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检查结果通过对比肝脏穿刺病理活检的确诊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比较两组患者的确诊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本次实验数据,将试验组与对照组得出的相关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并处理处理,确诊率以(%)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确诊率(96%)与对照组患者确诊率(76%)进行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肝硬化为临床消化科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患病者病程缓慢,免疫低下并具有并发感染等危险因素.其病理特征的表现为肝脏纤维化,肝细胞结节样增生等特点。随着病情进一步恶化,肝脏内部持续纤维化,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肝窦功能发生异常,也会引起门静脉高压的情况发生。肝硬化患者早期病症伴有肝炎表现,逐渐随肝功能损害,发生门静脉高压到达晚期,且肝硬化会引发多器官受累,诱发多种病症,如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激发感染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肝硬化初期症状不明显,影响该疾病的确诊率,临床出现较高的误诊与漏诊,肝硬化疾病若不及时发现治疗严重损害后会导致患者病情严重恶化,因此临床中需提高肝硬化早期确诊率,早期的诊断与治疗成为研究的重点。临床中常采用血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免疫学检查、腹腔积液检查、黑白B超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核磁以及CT等。
        近年来,黑白B超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已经成为临床中的常规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工作原理是在高清晰的黑白B超成像的基础上融入彩色多普勒技术,图像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图像,进一步优化常规超声,提供血流动力学的丰富信息,彩超比肝胆B型超声更为直观可靠,如果发现肿瘤,彩超信号可以用来鉴别良恶性,与B超相比,彩超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可靠的结果,本次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选取我院2018年—2019年肝硬化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经活检确诊为早期肝硬化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检查结果通过对比肝脏穿刺病理活检的确诊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实验组确诊患者为24例,准确率为96%,对照组确诊患者为19例,准确率为76%,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其早期肝硬化的诊断对临床治疗及评估起到积极地作用,可以作为诊断肝硬化的重要方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参考文献
[1] 李翠, 刘文文, 刘静.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硬化的临床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 004(004):251-252.
[2] 李晓金,郑慧,王迪等.组织结构声学定量分析技术评价早期肝硬化的应
用价值[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9,50(2):231-234.
[3] 胡晓霞. 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鉴别肝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
应用[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8,23(02):193-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