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与椎间盘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复发率比较分析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4期   作者:解伟东
[导读] 比较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经皮椎间孔镜和椎间盘镜进行手术治疗的效
        解伟东
        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黑龙江 黑河 164300

        【摘 要】目的:比较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经皮椎间孔镜和椎间盘镜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对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法将我院2017年6月-2019年8月间行手术治疗的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B组则采用椎间盘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各项围手术期指标和复发率差异。结果:A、B两组经手术治疗后病情均明显改善并顺利出院;其中A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A组:(68.23±5.32)min、(2.89±0.36)d;B组:(94.78±8.62)min、(5.33±0.57)d],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复发率均低于B组[A组:(17.68±2.54)ml、(0.84±0.02)cm、0.00%;B组:(38.92±4.33)ml、(1.76±0.53)cm、14.63%],差异有意义,t=16.7830、27.0920、11.1070、23.1747、X2=4.4956,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和椎间盘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治疗中均能够取得优质的效果,但同椎间盘镜相比,经皮椎间孔镜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并能够降低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更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且患者复发率也较低。
        【关键词】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镜;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率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骨科常见疾病,患者普遍存在腰痛症状,部分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下肢不完全瘫痪、大小便障碍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目前,针对部分病情较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但是,临床对于经皮椎间孔镜和椎间盘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差异尚不明确。为此,本文便针对经皮椎间孔镜和椎间盘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差异进行了对比研究,希望能够为广大患者的康复提供一定的帮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双盲法将我院2017年6月-2019年8月间行手术治疗的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纳入41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符合手术指证,并签署知情同意书。A组中,男27例、女14例,年龄区间44-60岁,年龄中位数(51.25±3.46)岁,其中L3-4突出8例,L4-5突出22例,L5-S1突出11例。B组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区间43-60岁,年龄中位数(51.17±3.48)岁,其中L3-4突出9例,L4-5突出23例,L5-S1突出9例。经统计学软件对A、B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数据进行差异验证发现无意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A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手术。患者接受切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患者效果起效后取俯卧位,于影像学设备的帮助下进行穿刺点的选择,确定后穿刺进针于患者的椎间盘进行亚甲蓝溶液的注射,后取出穿刺针,与导丝中点作切开处理并进行经皮椎间孔镜的置入,对患者的椎间盘病变情况进行查看后取出蓝染变性的椎间盘髓核组织,经常规消毒止血后缝合切口,完成手术。
        B组则采用椎间盘镜下手术。患者体位与麻醉方式同上文,麻醉效果起效后于影像学设备的注视下在患者脊柱中线0.5cm处进行切开处理,放置椎间盘镜后对患者的病变情况进行观察,对病变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进行切除后常规予以止血消毒操作,缝合切口后完成手术。
1.3 评定标准
        经统计学软件验证比较A、B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各项围手术期指标和复发率差异。
        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
        复发率:两组患者术后均跟踪调查1年,记录患者的疾病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软件比较组间各项观察指标差异,计数指标采用n(%)进行表示,并应用X2进行检验,计量指标则应用(x±s)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后若P值小于0.05则表示组间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A、B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腰痛等症状均明显改善,经一段时间的住院观察后确认无异常情况,均顺利出院。
2.2 围手术期治疗
        表1显示:A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均低于B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 复发情况
        A组患者经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存在0例复发,复发率为0.00%,B组则存在6例复发,复发率为14.63%,组间差异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发现有意义,X2=4.4956、P=0.0340。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A组患者的各项围手术期指标均优于B组(P<0.05),且A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也低于B组(P<0.05)。得出该研究结果的原因在于:经皮椎间孔镜下手术结合穿刺术和腔镜技术,于人体椎间孔下方区域入路,并借助了椎间孔的自然孔道,有效避免了对患者机体组织的损伤,不仅降低了术中出血量,还缩短了手术时间,从而提升了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2]。并且,亚甲蓝的应用不仅对病变髓核进行了定位,提升了手术精准度,还避免了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害,故经皮椎间孔镜下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价值更高[3]。
        综上所述,但同椎间盘镜相比,经皮椎间孔镜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并能够降低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更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且患者复发率也较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秋杰. 经皮椎间孔镜和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J].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9,31(04):57-59.
[2]王渊明,侯彬,刘宇,等. 椎间盘镜手术与椎间孔镜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影响研究[J].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9,(05):34-35-36-37-38.
[3]张昌盛,孔凡国,潘其鹏,等. 椎间盘镜手术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 四川解剖学杂志,2019,27(03):121-122+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