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深入信息化建设促进环境监测转型发展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7期   作者:刘芳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当前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广泛开展的一项任务。
        江苏省徐州环境监测中心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当前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广泛开展的一项任务。为了保证环境监测工作能够实现转型发展,需要实现深入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以此保证能够有效解决当前环境监测工作中真实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保证通过深入信息化建设,促使环境监测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环境监测;转型发展
        环境监测工作,是实现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环节,其能够起到非常大的提升监测质量、保证监测效率的作用。因此,为了保证环境监测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真正实现转型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信息化方面的建设,通过深入的信息化建设,促使环境监测能够从传统基础层面,融合到环境保护整体工作中。以此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真正成为探索环保全新道路的一个出发点,为更加有效的开展环保相关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一、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规划设计方面
        在规划和设计的方面,由于环境监测的信息化发展时间比较晚,加上在建设初期,缺少长远的统筹和规划,因此在环境监测信息化发展的前瞻性、科学化、可行性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1]。这些情况不仅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进程,同时也造成了资源上的浪费,无法真正满足监测部门、主管部门之间的有效信息互通和共享。
        (二)基础建设方面
        在基础能力的建设方面,虽然当前大部分环境监测机构在软件、硬件方面,都能够满足实际的建设需求,也保证了相关的资金投入力度,但是依然存在没有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建设的问题,与实际的建设标准差距比较大。同时在系统建设方面,一般只是按照实际业务需求,实现信息化的建设,对于业务之间的联系不够深入,无法满足实现一体化建设的需求。
        二、深入信息化建设促进环境监测转型发展相关策略
        (一)科学进行规划,保证布局统一
        想要保证环境监测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有序开展,并且获得应有的效果,最重要的就是要制定出,基于整体情况全面考虑的总体规划,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需要对布局的统一性、科学性进行考虑,应用前瞻性、整体性、可拓展性的眼光,对监测信息化建设进行指导和落实。尤其是在框架思路的前期阶段中,进行设计和规划过程中,不仅需要对现有的各种业务需求进行合理考虑,同时也结合转型发展后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业务需求[2]。以此保证能够后续实现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设空间,保证转型发展能够更加积极的进行。二,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相关主管单位,以及同级业务部门的实际工作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到上级的监测部门、国家监测总站,在转型方面的总体部署情况和具体要求,以此保证信息化建设能够与整体情况相符合,适合当前的发展要求和发展现状。三,对于一些在监测工作中产生的各种信息数据,需要及时的进行整合和汇总,切实有效的将现有监测信息系统、功能模块、操作平台实现有机融合,使其能够在今后深化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能够具备良好的适应性。
        (二)按照相关标准,加强基础建设
        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以各种标准作为建设的指导思想,并且将标准落实在实际工作中,保证建设工作能够符合当前国家、社会对于建设的同意要求,促使建设真正符合建设发展形势。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一,在硬件方面,需要将《环境信息机构标准化建设》中的各种要求作为基准,保证在资金投入方面的力度,积极扩大网络的覆盖范围,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和质量[3]。二,在软件方面,需要加强相关标准规范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重视相关数据库建设工作,建设其包含各种基础要素的全面数据库,保证数据信息的全面、准确性。

同时,需要对系统建设方面的规范进行确立,建立完善的编码体系、数据相关规则,以此保证能够建立起统一、规范的数据监测标准,以及相关的信息管理体系。这样既能够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能够为监测工作更加有效率、有质量的开展提供一定基础[4]。三,在项目建设的方面,需要建立起信息性系统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全新发展机制。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需要由一线业务科室科室提出相关的要求,信息建设的专门科室进行意见收集和整理,然后再对项目开展招标、具体建设以及项目验收等工作,并且实现后期的维护管理工作。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全新系统能够与原有系统实现兼容和统一,同时也可以为信息化建设真正落实在实际中,提供制度上的支持。
        (三)加强业务关联,实现动态融合
        信息化技术中包含的核心产品,是监测业务相关系统,系统与业务关联越大,越能够实现动态、有效的分析,这样融合监测业务的种类也会变多,能够更加有效的实现深度、深度解析。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随着监测业务的不断扩大和拓展,当前信息技术化在业务领域中的应用,不仅局限与常规监测、自动监测两个环节中,同时也可以将其扩展到预警监测、应急监测以及遥感监测等各个其它的领域中[5]。二,在功能上也不仅局限在对数据进行规范采集、有效审核,还可以延伸到实现业务信息的规范化、智能化、数据化抽取工作中。以此保证能够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GIS、集合数据库等技术优势,真正实现全方位、多层级、立体化的监测工作。进而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环境监测业务实现更好的发展、环境监测实现信息化建设并肩前行,通过全新的信息技术,将监测工作转型成果进行积极展现。
        (四)深入挖掘数据,实现综合分析
        环境监测工作一直以来缺少的并不是数据积累,而是对于收集数据的深度挖局、综合分析相关能力,在这两个方面还存在能够进步的空间。因此,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保证实现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非常重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通过合理有效的技术创新工作,致力于对手工监测平台进行合理建设,注重监测数据的深度挖掘工作,并且积极利用平台中开发的各个功能模块,对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抽取,将具有一定价值的信息抽取出来,从其中得到造成环境污染的真正因素,以及实际发展趋势。以此保证能够将环境监测工作的作用展现出来,为更加有效的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基础。二,通过不断的对自动化监测模式进行强化,研发和升级全新的仪器,保证能够提升自动监测能力,加强自动监测相关系统的实际统计功能[6]。以此保证能够逐渐实现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探究,以及有效的利用,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宏观和趋势方面的分析,同时还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对数据实现深层次的剖析,提升工作的准确性。
        结束语
        对于环境监测工作来说,其正处于非常重要的转型阶段,相关部门需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按照转型相关要求,保证实现当前和长久、宏观和微观方面的建设。以此保证能够通过信息化的建设,提升监测信息服务的效能,真正提升的监测能力,更加积极的打造出完善监测信息体系,开拓环境监测发展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宋斌,吕慧超,赵志成.浅谈深入信息化建设促进环境监测转型发展[J].商情,2020(41):260.
        [2]郭婧.我国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探讨[J].科技风,2020(13):154.
        [3]刘志峰.我国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探讨[J].科技风,2020(28):120-121.
        [4]杨永.我国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发展研究[J].区域治理,2020(9):101-102.
        [5]刘世博.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的路径探索[J].写真地理,2020(41):39.
        [6]陈旭东,王帅.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33):32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