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兴雄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黎安初级中学
摘 要:让学生学到有意义的信息技术知识,不仅是信息技术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更是考虑到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及其对信息学习的要求。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实施课堂分层教学法势在必行。本文中我将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为例,从学生群体的分层、教学目标的分层、课堂教学的分层三个部分简述分层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方式。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面对的学生基本能力并不相同,以往“一刀切”的方法很容易造成或顾了少数丢了多数、或顾了多数丢了少数等问题。新教育理念提出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全体学生的发展,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分层教学策略势在必行。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时,我们如何利用分层教学法保证学生更好地学习成长呢?
一、学生群体的分层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能力、知识接受水平等方面各有不同,要想在教学中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我们就必须意识到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产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的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以此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扬长避短式的学习发展。
如在第一堂课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根据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熟知的软件完成一个“创意show”,因为学生先前学习的水平不一而足,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有的学生可能会通过电脑自带的绘图软件画出一幅画、有的学生会利用PS技术做一个有趣的照片、而有的学生则可能会制作出一段视频短片等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根据学生制作的结果与学生制作的水平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层次a,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较强、基础较扎实,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为其设置一些较难的题目及注意课堂知识以外的拓展训练;层次b,学生的能力虽然一般,但是他们对信息技术充满着兴趣,在教学中,为提高此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我们可以采用先讲简单内容再逐步过渡的方法,以此让学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体验到信息技术的乐趣,继而得到循序渐进的信息技术成长;层次c,学生不仅基础差而且不愿意学习信息技术或对信息技术的重视欠佳,为更好唤起此阶段学生的信息发展,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一些趣味、生动、活跃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氛围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目标设置方面我们也应该尽量以让其掌握基础知识为主。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的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实施意义,其不仅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中心,更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新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分层教学目标的要求,分层教学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1】,分层的教学目标将统一的要求分解到了各个层次之中,其能更有效的让学生感到有达成目标的希望,继而就能得到信息技术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如对于a层次的学生我们应该尽量让其在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与拓展练习,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主要目标放到提高其创新操作能力之上,以此为学生的今后信息技术成长奠定基础;对于b层次的学生我们可以将目标放在学生的简单操作上面,并按照教学大纲让此阶段的学生可以掌握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以此为学生的今后信息技术运用做好铺垫;对于c层次的学生我们可以不做太高的要求,只要学生能以模仿的方法完成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即可。以“金山打字练习”部分的教学为例,在实际备课环节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定如下分层目标:a层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正确的打字指法,并能够以每分钟30字的速度准确、快捷的输入26个英文字母,为学生后续智能ABC输入法的学习做好准备;b层目标,要求学生在掌握打字指法的前提下,以每分钟30字的速度将26个英文字母输入到指定位置;c层目标,要求学生可以按照正确的指法进行26个英文字母的输入,在输入速度上我们可以不提出太高的要求。之后,在课堂教学以及课堂评价环节中,我们就可以按照这一目标,根据实际课堂的不同情况,以略微调整的方法进行教学改进。
三、课堂教学的分层
初中信息技术课是我们初中阶段教学的一个重要科目【2】,共性的教学方法是针对班级普遍存在的问题而确立的学习方案,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就班级信息学习中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确实利于学生的更好学习,但是在解决共性问题之余,我们还应该注意学生的差异性问题,即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如在“影片的后期制作”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在讲解完基本的操作方法以后,为学生设置如下三个教学小任务:任务①将影片中不要的片段去除,并为影片加上片头片尾;任务②根据影片内容添加字幕;任务③结合自己对影片的理解加入特效与声音。其中任务①为共性问题,即所有学生的必做任务,任务②③为选做任务,在任务设置完成之后,我们就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任务进行课堂学习。为确保学生的能力成长,我们还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的方法,让c层次学生在a、b层次学生的辅导下进行任务①的制作,b层次的学生在a层次学生的指导与c层次学生的观看中进行任务②的制作,a层次的学生边为b、c层次的学生讲解操作技巧边进行任务③的操作,以此利用集体学习的氛围唤起学生的共同成长。
四、总结
总之,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找到教学与兴趣之间的平衡点,通过分层教学的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以不同要求、不同模式、不同练习的方法,有效的解决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与因材施教理念之间的矛盾,以此切实为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注入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赵明军. 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设计模式[J]. 天津教育, 2019(3).
【2】吕敏. 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初探[J]. 考试周刊, 2019(9).
【3】张静涛. 分层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研讨[J]. 高考, 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