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三种介入方法治疗甲状腺囊性结节效果比较分析

发表时间:2021/2/1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23期   作者:曹怀宇 ,张兰英, 刘励昂(通讯作者), 肖莹雪, 杜丽英
[导读] 评估分析甲状腺囊性结节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不同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
        曹怀宇 ,张兰英, 刘励昂(通讯作者), 肖莹雪, 杜丽英
        内蒙古包头市肿瘤医院超声科 内蒙古包头    014030
        摘  要:目的:评估分析甲状腺囊性结节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不同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开展本研究年限跨度为2019年12月-2020年11月,择取研究样本为此时间内收治84例甲状腺囊性结节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模式均分为A组、B组、C组,3组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抽吸囊液治疗,A组患者未注入药物,B组患者注入无水酒精,C组患者注入地塞米松与32P磷酸铬胶体混合液,对比3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3组首次治疗总有效率,C组更具优势(P<0.05);对比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囊性结节治疗中采用超声引导下32P磷酸铬胶体介入治疗疗效显著,可全面推广。
        关键词:超声引导;介入;甲状腺囊性结节

        甲状腺结节包括囊性结节与实性结节,囊性结节形成与甲状腺滤泡细胞病变期间增大及增生相关,多为良性病变[1]。临床治疗甲状腺囊性结节多采用手术切除治疗,此类治疗方案对患者机体创伤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是临床治疗甲状腺囊性结节的全新方案,其主要优势为创伤轻微,临床疗效显著[2]。本研究总结分析我院患者各项基线临床资料,研究并分析超声引导下不同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开展本研究年限跨度为2019年12月-2020年11月,择取研究样本为此时间内收治84例甲状腺囊性结节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模式均分为A组、B组、C组,全部患者经超声检结节边界清晰,无簇状或砂粒样钙化,属囊性或囊实性结节,符合甲状腺囊性结节诊断标准。汇总3组基础性资料,A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范围值30-65岁,平均(47.72±2.81)岁,B组28-66岁,平均(47.79±2.64)岁,C组31-65岁,平均(47.75±2.84)岁,基线资料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3组患者均采用我院超声诊断仪完成介入治疗,探头频率设定为7.5MHz。医师将患者体位调整为平卧,颈部下方垫枕,引导患者头部适度后仰,使颈前区充分暴露,并对甲状腺治疗区域皮肤组织实施消毒。医师单手持针,另一手将甲状腺肿物妥善固定。利用超声引导实施穿刺,使穿刺针准确进入囊腔内部,操作中需避免损伤颈部血管,并利用穿刺针抽尽囊液。
        A组患者仅采取抽液治疗,未注入药物。B组患者注入无水酒精,注入量为抽液量的30%,完成注入操作后间隔3min抽尽无水酒精,部分患者需重复注入1-3ml无水酒精。C组患者注入地塞米松与32P磷酸铬胶体混合液,依据囊肿体积注入1.85-3.70MBq/cm3 32P磷酸铬胶体及1-5ml地塞米松。完成治疗后退出穿刺针,常规压迫止血,创口利用创可贴保护。术后持续观察30min-1h,如无异常可离院。术后3个月告知患者复查,如细胞学检查疑似恶性病变,需实施手术治疗干预。
1.3评价标准
        对比3组首次治疗总有效率,显效评估标准为仅存在有机化结节或无囊肿,有效评估标准为囊肿缩小至原体积50%以下,其他情况为无效。
        统计3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检验方法为χ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结果
2.1对比3组首次治疗总有效率
        对比3组首次治疗总有效率,C组更具优势(P<0.05)。
 
        注:与A组、B组相比,*P<0.05
2.2对比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后3组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及持续性疼痛,A组、B组患者各2例不良反应,C组患者4例不良反应,组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与手术治疗方案相比,甲状腺囊性结节采用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操作简便,对患者机体创伤轻微,且囊液抽吸效果良好,医师可依据患者病情调整穿刺方向及进针深度,确保药物进入囊肿内部,避免损伤颈部大血管。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需合理选择注入药物,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3]。
        无水酒精是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的常规药物,注入结节内部可导致囊壁变性、脱水及凝固坏死,并可导致囊壁上皮分泌功能异常,囊腔体积逐步缩小或消失。32P磷酸铬胶体介入治疗可实现对囊性甲状腺结节的定位,对患者甲状腺功能无不良影响,该物质可释放能量为0.695Mev的β射线,其半衰期约为14d,此类射线对病变外部组织损伤轻微,且作用持久[4]。32P磷酸铬胶体可产生射线生物效应,诱导囊壁产生无菌性炎症,使其局部淋巴管及血管闭塞,分泌性细胞萎缩及变性,囊壁细胞被纤维化细胞取代,囊腔萎缩闭合,继而实现有效治疗。本研究中采用32P磷酸铬胶体与地塞米松联合完成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可有效降低渗出量,缓解局部异常放射反应,有助于降低不良发反应发生率[5]。总结并分析本研究相关数据资料,C组患者首次治疗总有效率为89.3%,显著高于A组、B组,且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可认为声引导下32P磷酸铬胶体介入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突出。
        综上分析可知,甲状腺囊性结节治疗中采用超声引导下32P磷酸铬胶体介入治疗疗效显著,可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高侃,王飞亮,彭艳, 等.超声引导聚多卡醇硬化治疗甲状腺出血型囊性结节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8,21(6):785-788.
[2]周宁,陈方红,冯娅琴, 等.超声引导下注射32P胶体联合地塞米松对甲状腺囊性结节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8,16(2):187-189.
[3]梁启硕,陈伟军.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单发甲状腺结节的效果及对患者甲状腺转移因子-1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10):39-42.
[4]麦文才,孟世英,童颖剑.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介入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方法及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6):107-108.
[5]方建强,赵维安,李庆.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9,30(4):250-252,2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