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全刚
(唐山市消防救援支队曹妃甸工业区大队 063000)
摘要: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消防员这一特殊职业开始逐步进入社会大众的视野,人们对消防灭火救援伤亡情况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本文主要从灭火救援行动中导致消防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入手,探讨了消防队伍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关键词:消防员;灭火救援;伤亡;安全措施
消防员是和平年代人民生命财产的“守护神”,他们用青春、汗水,甚至生命换来社会的安宁和稳定。然而,近几年人们经常会从新闻报道中得知消防指战员在灭火救援行动中牺牲的消息,牵动着社会大众的心。如何在圆满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同时保护消防员自身安全,避免发生伤亡事故,值得深思。
1、灭火救援行动中消防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近些年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使城市功能逐渐完善,各种新型技术、工艺以及材料得到广泛应用,而由此所引发的不安全因素也在逐步增多,造成火灾事故频发,并且伴有较强的复杂性与多样性。面对瞬息万变的火灾现场,在灭火救援行动中倘若指挥不当,采取措施不力,非常可能会对消防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具体来说,在灭火救援行动中造成消防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包括:①外部因素。比如有毒气体伤害、高温高热伤害、爆炸爆燃伤害、建筑坍塌和坠落伤害、器材故障伤害等;②内部因素。比如发生车辆安全事故、指挥员判断决策失误等。
2、消防灭火救援中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2.1作战岗位安全措施
①各级指挥员必须强化安全风险分析评估能力,指挥员在途中通过查询预案或平时熟悉掌握情况提前预判建筑结构、生产工艺、储存物资等危险;必须具备处理越级指挥压力和群众现场干扰的能力,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合理选定指挥位置,全面收集现场信息,科学评估安全风险,明确安全注意事项,监察安全措施落实;指派专人妥善处理各级领导的指示要求和现场群众的诉求,防止产生或激化矛盾。
②现场安全员必须准确掌握本区域内的作战人员数量、位置和状态等情况,按照等级防护标准,督促检查个人防护装备佩戴情况,明确紧急避险措施和撤离信号方式,并始终坚守岗位,保持与前方作战人员的联络,及时提醒空气呼吸器使用时间,做好接应准备,直至作战人员全部撤出。
③驾驶员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状态,杜绝疲劳驾驶,保持安全车距;根据现场情况,科学确定停车位置和车头朝向;遇有限高、限重、烟雾、沟壑、松软土质、冰雪坡面、铁路道口等路段时,必须在确认安全后缓慢通行。驾驶行政车执行公务时,要注意遵守交通规则,服从交警指挥,坚决杜绝开英雄车、霸王车、赌气车或闯红灯、“走禁行”等行为。由总队按月通报各单位行政车违章情况,对相关驾驶员,支队要采取诫勉谈话、警示教育、暂停驾驶、调离岗位等措施,严肃处理,坚决维护行车纪律。
④内攻(抢险)人员必须按等级防护标准佩戴个人防护装具,带齐防护、照明、通信等器材,并组队进入危险区域;要掌握自身空气呼吸器使用时间,为紧急撤离预留充足的供气余量;要严守各类安全操作规程,保持内攻人员间的相互联系和协同配合,落实同进同出要求,严禁单独行动。
⑤应急通信保障人员必须科学选定作业位置,按等级要求佩戴防护装备,落实防护措施。警戒、供水和战勤保障人员必须科学规范警戒范围、供水线路和战勤保障点位置,严格落实各项安全要求,重点注意行动过程中的车辆安全。
2.2灾害场景(作战环节)安全措施
①内攻作业时,必须穿着灭火防护服(防化服)、佩戴阻燃头套和空气呼吸器(或更高等级的防护装备),并达到等级防护要求;必须沿指定路线或水带线路推进或合理使用安全导向绳,严防迷失方向;每组应配备2部以上手持电台、1部热成像仪。
②破拆作业时,必须佩带手套和面罩,并检测确认现场无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蒸汽。
③登高(灭火)作业时,必须做好防坠落安全保护,窗口、屋顶等部位的水枪手要特别注意水压变化、水锤作用带来的安全风险;严禁在雨搭(棚)上或下方设置阵地,必须途径下方的,要视情做好支撑保护。
④井下或坑道作业时,必须掌握内部有无易燃、易爆和有毒气体,应先向内部补充空气、再开展救援行动;救援人员必须佩带移动供气源、防毒面罩或其他呼吸保护器具;采取倒立方式下井时,要掌握下井人员的极限时间,并保持通信联络。
⑤狭小空间、坑道救援或实施撑顶作业时,必须做好支撑保护,防止发生坍塌险情。
⑥扑救砖混(木)等三、四级建筑结构火灾时,应尽量在室外地面设置水枪阵地;燃烧半小时以后的建筑,没有人员被困情况下,严禁内攻;室外灭火人员必须佩带面罩(或下拉头盔面罩)和阻燃头套,防止窗口、门洞等部位喷出的飞火和炙热烟气灼伤;内部有人员被困时,内攻人员必须评估屋顶和墙体的稳定性,选派精干人员(3人为宜,1人水枪掩护,2人搜救人员),采取快进快出的方式进行搜救,确定没有人员后,应立即将阵地转移至室外,严防因屋顶塌落、墙体倒塌、轰燃爆燃造成人员伤亡。
⑦扑救高层建筑火灾时,必须注意高空坠物、飞火导致的安全隐患;高层供水必须设置泄压分水器(自带泄压功能消防车除外),水带接口必须进行安全保护,周边严禁无关人员靠近;优先使用建筑固定消防设施,消防设施不能满足灭火需要的,优先采取沿楼梯铺设水带的方式;靠近窗口等部位的作战人员必须使用安全绳保护,防止人员坠落;应科学使用消防电梯,并根据情况在楼内适当位置设置空气呼吸器保障点。
⑧扑救地下火灾时,必须建立地下与地上的通信联络,并始终保持通信畅通;现场必须统一确定排烟方向和排烟口位置,正确使用正(负)压排烟装备,排烟口位置尽量使用移动水炮进行设防;内攻人员宜使用移动供气源、隔热服或灭火机器人,并采取梯次掩护的方式进行推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消防指战员在组织和参与灭火救援行动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合理安排、优化安全防护措施等方式加强自身防护,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做好自身防护,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正超.消防灭火救援安全管理问题探讨[J].今日消防,2020,5(07):61-62.
[2]赵新明.减少消防员灭火救援伤亡的对策探讨[J].消防界(电子版),2020,6(08):37-38.
[3]田茂刚.消防灭火救援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4):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