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住宅项目安全管理思路探讨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7期   作者:但雷 秦地阳 陈仁聪 曾俊华 彭浩涵
[导读] 摘要:能够在项目得到切实地应用,可让项目安全管理人员从以往“管”安全的,成为真正的安全生产监督者,使得项目安全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运营。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  重庆市渝北区  401146
        摘要:能够在项目得到切实地应用,可让项目安全管理人员从以往“管”安全的,成为真正的安全生产监督者,使得项目安全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运营。本文对群体住宅项目安全管理思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群体住宅;安全管理;探讨
        引言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的安全管理,一直是施工现场管理的重中之重,国家制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总方针,颁布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制定了各项安全制度,项目部也有相应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及各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但是,项目部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仍不容乐观,各类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理念有待提高,相关制度、措施也还需要完善。
        1目前群体住宅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从业人员普遍素质不高,管理人员安全认识不足,忽视安全管理
        一般来说,工程上的项目经理或者现场负责人具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但是普遍存在重质量轻安全的现象,项目领导层对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安全生产意识。在日常“双随机”检查过程中发现,不管是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还是施工单位,派驻施工一线的安全管理人员存在数量不足、管理经验缺乏等问题。很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是刚刚参加工作或者非安全专业人员,现场安全情况一问三不知,而且“双随机”季度检查还存在请假现象,导致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流于形式。
        1.2现场安全教育培训也存在很大问题和不足
        建设工程施工前,项目技术人员未向施工班组、作业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技术交底并签字确认,或者作业人员进入新的岗位未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就上岗作业,并且安全交底材料签字还存在弄虚作假情况。由于一线作业人员绝大部分是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对于安全技术知识的接受存在难度,安全教育培训达不到目的。
        2群体住宅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及安全管理完善措施
        2.1增强工作人员责任意识
        提高项目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从根本上保障质量监管工作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施工技术水平也有所提高,使得建筑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工程事故仍然时有发生。分析导致这些安全事故的原因发现,工作人员安全管理意识淡薄是主要的因素之一,另外,项目施工设计不够规范、施工材料管理不善等也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水平,首先应该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增强监督管理人员的监管意识,充分发挥监督作用,进一步保障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其次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是基础性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国内大多施工项目的主要工作人员都是农民工,这些人员往往安全意识薄弱,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全教育,在施工过程中对自我的保护能力比较有限,因此,为了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企业必须充分重视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最后,作为监管人员,应该正确认识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学习,不断实践,加强总结,切实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切实保证工艺水平,为提高住宅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
        2.2加强安全监测与安全教育工作
        安全措施的采取包括诸多内容,其中最为基础的就是工作人员安全知识的学习以及安全意识的增强。在每一次施工作业开始前,相应的单位和管理部门必须组织这些工作人员进行深度的研讨和学习,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与安全有关的规定和条文、安全事故出现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等。通过此类教育和学习,工作人员的有关知识与逃生等技能都会得到明显提升。此外,建立有关责任制也能达成这一目标,借助责任制每个员工都可以合理被分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知晓自身的职责和有关注意事项,并且在实际的施工中结合地铁施工的具体情形做出较好的判断和处理,使工作人员对自己的任务更加清楚,提升参与感。

基于此,其行为就会受到指导和约束,如工作前的前期准备、了解设备仪器的使用规则等。
        2.3安全隐患与事故处理要点
        在建筑工地“双随机”评价、专项安全检查或者安全生产大排查整治过程中,相关的安全监督检查人员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检查,抽查到工程存在发生群死群伤事故安全隐患的,应采取局部或全面停工改正措施。让其在限期之内整改,跟踪落实整改情况,做到有检查有整改有反馈的闭合管理,把施工安全隐患排除,不带病施工从而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具备的安全性。
        2.4强化对施工材料和设备的管理
        建筑施工用材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离不开的主题。土木建筑施工的物质前提就是建筑材料的使用,建筑用材对建筑质量有直接影响。建筑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管理与控制。建筑用材主要包含材料的选择、材料的采购、质量验收和投入使用等方面。在进行材料选购这一环节的时候需要严格把关,相关采购人员需要具备分辨材料的能力。在材料和设备供应商的选择方面也不能马虎,必须择优选择,对供应商材料和设备的质量、价格、信用和售后等方面,都要进行充分的对比和考量,完成了初步的考量后,如果后期合作符合标准,再进行长期供应的合同签订。
        3群体住宅建筑工程强化安全综合监管措施
        3.1凝聚监管工作合力
        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监管职责,形成各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市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创新监管手段,依法开展电梯维保单位和使用管理人安全监管,严厉打击未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维保、日常使用管理不到位等违法违规行为,督促电梯维保单位和使用管理人主动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市住建部门负责加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征缴及使用工作,履行物业管理行业监管职责,协助推动物业管理单位落实电梯安全主体责任。市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将住宅小区电梯隐患整治率、投保率等电梯安全相关内容纳入全市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市宣传部门负责支持宣传电梯各方安全主体责任、日常使用管理知识和安全乘坐常识。市教育部门负责幼儿园和中小学生电梯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夯实电梯安全教育基础。市公安部门负责做好电梯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现场秩序和安全维护,依法查处破坏电梯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等违法行为。市财政部门负责保障市属有关部门履行电梯安全监管职责所需必要工作经费、装备投入。市信访部门负责依法处理因电梯安全引发的群众来信、来访事项,参与处置因电梯停用等因素引发的不稳定事件。其他相关职能部门按职责做好住宅小区电梯监管有关工作。
        3.2创新安全监管手段
        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各镇街要积极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新技术手段,建设“互联网+监管”平台,通过监管系统互联互通和监管数据共享共用,构建监管风险控制体系,推动监管创新,增强工作实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大体量群体住宅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管理重点和难点科学分析后,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技术管理为龙头引领安全、质量及成本管控,确保了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董鹏.研究住宅小区物业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消防界(电子版),2019,6(20):73+75.
        [2]阳强,陶云兵,李乾峰,王皓.狭小场地下群体住宅工程施工部署要点[J].建筑安全,2019,35(02):35-37.
        [3]金子博.群体住宅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居舍,2018(02):30-31.
        [4]孙泽民.浅谈群体高层住宅工程吊篮安全管理[J].建筑安全,2017,26(03):49-50.
        [5]潘爱民.城市弱势群体住宅消费保障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