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错误的成因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9期   作者:夏明华
[导读] 在小学阶段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
        夏明华
        广西田林县平塘乡龙歪小学,533309

        摘要:在小学阶段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站在新时期所提出的新要求层面考虑,重点关注学生的思维培养,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建设。为了保证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习品质的有效建设,教师需要合理的开发全新的教育资源。将学生出现的错误作为重点资源合理的引进到课堂上,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构建综合性、系统性的教育体系。带领学生围绕具体的错误资源进行有效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以实现其整体学习能力的合理提升。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错误的成因及对策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错误;成因;对策
引言
        在小学阶段为了保证数学课教学效能和质量,作为教师在实际落实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教育资源的发掘情况,将学生出现错误的相关资源进行全面整合。然后系统性的呈现给学生,带领学生就出现问题的实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然通过自主探究以及独立思考等多种方式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加强对解题规律的掌握,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有效的开发与训练。
一、小学六年级数学整理错题的作用
        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当中,数学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将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错题全部记录下来,然后在以后对这些错题进行分析和学习。如今,有很多的学生在做错数学题之后,没有进行研究问题,导致在以后遇到相同题目时又做错。因此,数学教师就要让学生制作一个错题集,将自己的错题全部记录进去,并且让学生不断地去观看自己的错题,找出问题。尤其是数学这个比较复杂的学科,对错题的收集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一些简单的数学题都不会出现问题,但是这类题目,就算学生做了也不会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反之,要是学生做错了一些题,那么这些题才可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例如,基础的乘除法知识学生都已经学会了,就算再多的题学生做起来也比较简单,无法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不过要是让学生进行分数乘除法计算,那么学生就要不断地对这类计算题进行研究和练习,等到学生学会这个知识之后,他们的计算能力也就会随之提高。
二、小学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错误的成因
        现阶段在小学计算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认为熟能生巧,认为通过小学生不断地做题就可以具备计算能力。计算能力强的学生会在短时间里将正确答案计算出来,而计算能力差的学生往往会花上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数学计算,并且计算出来的结果还不一定正确。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均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只是被迫地接受知识。可以看出,学生对当前教学的兴趣不大,缺少学习数学的热情。究其原因,教学没有重视小学生计算理解能力的培养,又没传授必要的计算方法,以至于小学生计算中出现了不少错误。小学计算能力贯穿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始终,如果教得好,那么学生会受用终生,如果教得不好,会给学生的成长造成阻碍,所以小学数学六年级计算教学对于提升学生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对策
        (一)明确算理和算法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进行数学计算学习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对计算方法和计算理论做到全面的把握。通过计算理论,小学生在计算过程当中能够掌握正确的思维路径,从而为整个计算过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打好基础。而在掌握计算方法后,小学生的整个计算过程也就更具高效性,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示。从本质上来看,计算方法是基于计算理论而形成的,它是计算理论的有效实践。也正是因为如此,计算方法必须要以计算理论为前提,二者通过不断协调来共同作用于学生的计算过程。学生只有在掌握了计算的理论之后,才能够进一步的理解和应用计算方法,从而做出快速而准确的计算。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先让学生们理解计算理论,然后再帮助其正确的总结计算方法。
        (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反思
        在小学生不断的成长过程中,其逻辑思维能力也获得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因此能够更好的进行归类、对比和总结。特别是对于自身在数学计算过程当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学生们已经可以通过自主的反思来进行纠错。此时教师应当及时的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分析来完成整个纠错过程。除此之外,教室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既有认知水平将学生们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内的成员通过互相纠错来发现一些典型的思维误区,这样也可以避免自身在后续计算过程当中出现同样的错误。在每一个学习小组当中,每一个成员都是一个小老师,通过相互纠错不仅能够使自身的纠错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也赋予了其较强的自我效能感。
        (三)加强错题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在今后开展数学课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需要本着错误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对相关资源体系进行有效的构建。从而保证数学课上所包含的内容和知识储备面更加的全面广泛,也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支撑学生自主有效的参与到课程学习和探究活动当中。首先,教师需要重点加强课上错误资源的发掘与整合。针对学生在课堂提问、探究等各个环节所出现的认知错误进行整合,然后给予学生正确的方法引导。促使其能够有效地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夯实其在数学学习领域的技能基础。同时,作为数学教师需要注重错误资源的自主制造与开发,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设置问题和创造错误资源情景。
        (四)以“学习总结”作为反思驱动
        反思不仅是每一堂数学课上需要完成的学习动作,而且需要学生对自己当堂课程所需知识做出总结。“学习总结”是学生形成学习计划、认知学习方法、完成学习目标等一系列学习动作的根本驱动。学生所做出的“学习总结”,相当于为学生的学习反思注入了最根本的驱动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过程当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数学理念和知识,同时还要鼓励他们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发现。通过培养学生计算错误资源积累的良好习惯,可以推进小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得到显著提升,进而为其后续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覃洪海.小学数学六年级学生计算错误的成因及对策[J].中华少年,2018(15):281.
[2]杨鸳.小学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错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9.
[3]康洁.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小学数学微视频的开发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