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娅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第三初级中学 637100
【摘要】在初中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教学方法,革新课堂教学方式,构建适合的教学策略是加强课堂管理和提升课堂效率的关键。数学运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数学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基本技能,贯穿着整个初中数学教材,学好数学运算,掌握运算技巧,对培养学生兴趣,尤其是中等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管理 课堂效率 中等生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学科,具有严密独特的符号体系和公式结构。北师大版的教材中各章节设置了“做一做”、“议一议”、“想一想”等板块,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形成新的认知,建立符合他们个体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活动环节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思”,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中等生的学习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一个班的学习氛围和平均成绩。对此,我们必须制定适合中等生学习的教学策略,让他们有效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教学中我们要多关注中等生的学习反馈,及时地进行反思和总结。接下来我就以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为例,浅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教学策略。
一、基于初中数学中等生教学策略研究教学案例展示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二次根式》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内容.本章内容分3个小节,本课是第3节第3课时。学习任务及目标是继续巩固二次根式的概念,熟练二次根式的化简技巧,进而完善实数运算,对后期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能够在含字母的二次根式化简方面深化一下,那么在今后涉及实数的计算问题也基本能解决.经历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实数的运算,就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二)教学流程及教学思路
这一教学环节中,我的教学策略是借助复习引入,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引导下,巩固旧知,主动积极地置身于教学活动中,更能让学生掌握知识,总结方法,发展能力,让中等生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兴趣。
对于第(1)题,题目中使用的数据是常见常用的,设置的目的在于帮助同学们熟悉二次根式化简的常见类型的方法和要求:被开方数是整数时,找到它最大的平方数因数,对于被开方数是小数或者带分数的,要先化成假分数,再观察分母,尽量找到和它最接近的平方数再化简,避免二次化简。这个环节让部分中等生起来回答总结,也便于老师了解同学们对二次根式化简的掌握情况。
这一教学环节中,我的教学策略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核对答案并交流解题方法,让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探究--发现”彼此之间对二次根式产生的不同化简方法,总结化简技巧。
对于(1)(2)两个例题,设置的目的在于让同学们类比着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去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第(3)题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在学生自我探究时,重点关注中等生的完成情况,发现问题个别指导。在交流后的展示环节,充分肯定同学们的解题方法。对于解题技巧,我一直给同学们说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解题技巧,如果能够发现并掌握比自己更优的解题方法,那就是自己学习本节课所赚到的,要充分肯定自己和别人,做一个不仅会学习科学知识,也要做一个对生活和学习时刻留有感激之心的人。
学生的探究活动始于问题,而问题又产自于学生对教师创设问题的仔细思考和观察。这就要求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对学生具有符合教学活动要求的认知意义,同学之间的交流往往比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容易让中等生理解并认可。故而数学课堂也应该让同学们多交流和展示。
在对例1的4个例题交流总结后,同学们对教材中的说法展开了交流:在解题时,是不是不是同类二次根式的也不必都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呢?
为了避免同学们对二次根式的化简产生误解,我提出了我的见解:通常情况下,二次根式的化简题,题型和出现数字都不会太偏、太刁钻,所以凡是二次根式,都必须化成最简二次根式,有同类二次根式的必须合并,没有同类二次根式的就保留化简结果就可以了。
3、问题解决
这个环节中,我的教学策略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四组展示,四组点评,让每个小组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也给每一位发言展示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在网格图形中,求几何图形的面积是一种常见题型,大多数学生都能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利用整体减部分、把图形切割成若干个特殊的图形的方法求解出面积,再一次见证数学解题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学之美。
4.能力提升
我的教学策略是固定解题方法,强调书写格式,套路解题,避免出错。尤其是在巩固练习时加强对中等生的巡视,加强个别辅导。
对于这种二次根式的应用题,鉴于本班同学以往对这种去绝对值的题型的掌握情况,此题型学生出错的几率较大。虽说数学的解题方法灵活多样,但在这些灵活多样的解题方法中,很多是中等生不能深刻理解且屡做屡错的,故而对于这类题型,为了提高他们解题的正确率,我让同学们尽可能按照板书格式,套路解题。但是课堂中,此时的部分中等生注意力难以集中,不能完全按照要求来,在课前备课时,我会把每个小组的组长培训好,此时,每个小组的组长就负责检查和帮助自己的组员,课后汇报他们的掌握情况。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小组内交流,总结二次根式化简技巧及重点题型解题套路流程,激发学生学习成就感。
二、对初中数学中等生教学的几点教学感悟
100多年前,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就说过:“过去,教材是学生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学生的教材。”100多年过去了,我们该何去何从?如何用过去的知识教现在的学生去适应未来的社会?笔者认为教师需要更多地或者说应该是最大程度地鼓励学生去体验与探究。只有在体验与探究中学会学习,才能感受到学习数学之快乐。教师采用适合本班的教学策略,才也能让自己的数学课堂让更多的学生喜欢,让更多的中等生参与进来,从而提升职业幸福感,提升学生的成绩。这或许是教师与人工智能最大的差异。
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展示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同学们课堂的注意力。展示教育离不开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的辅助,数学的几何章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圆》等,只有在现代教育的辅助下,我们才能更好的总结、反思、升华,不仅在课堂中给与中等生更多的展示机会,也应该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同学们看得见知识,摸得着知识,答得对问题。那么这一个常常被教师们置于遗忘的角落的特殊群体,一定能够通过润物细无声地改变他们在长期的中间地位而产生的独特心理与行为方式,激发中等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适时科学引导中等生提升解题能力,他们的发展潜力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惊喜。
学好数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帮助学生学好数学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作为老师,不仅是要上好课,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好课。备好课,备好学生,就要制定符合本班学生学情的教学策略,才能做到课堂管理与课堂效率并重,才会更好促进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徐仙,有关初中数学展示思维过程教学的研究[J],课堂艺术,2014,(5):43
[2]丁洁,在数学教学中激励中等生的几个关键问题[J],语数外学习·下旬,2013,(12):27
[3]王春梅,让“中间地带”不再被遗忘——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中等生的转化[J],数学教学通讯,2016,(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