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思考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7期   作者:葛卫娇
[导读]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得到持续推进的背景下,
        葛卫娇
        浙江省台州临海市杜桥镇中心校    317016
        摘要:当前,在新课程改革得到持续推进的背景下,衍生出越来越多具有创新性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育理念。以促使学生进行高效学习作为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运用结构化思维,使学生能够建立有效的思维体系。在学习中,学生能够从侧面思考问题,从而得到解决方法。本文就结构化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一系列的思考。
        关键词:结构化思维;小学数学;应用方法

        前言:现代小学教育已经不能被片面的定义为知识灌输,而是侧重于培养学生构建有效的思维体系,提升其综合学习能力。从小学数学课程多角度来看,抽象性和逻辑性是其课程特点。教师以引导的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结构化思维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
一、立足生活化理念开展思维拓展教学
        (一)理论阐述
        生活是知识的本源。在实际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1]。这就使得教师在应用结构化思维的过程中,将数学教学活动融入于实际生活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从而使其能够得到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能力较弱,还在不断发展,在学习中遇到一些抽象化较强的数学知识难以形成透彻的理解,甚至会产生错误的认知。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教师应该对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变形,使其能够更加直观的呈现给学生,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另外,教师应该积极挖掘生活中的教学元素,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下,逐渐形成结构化思维。
        (二)例题分析
        例如,教师讲解到“位置与方向”这个部分时,可以借助生活中常见的情境——“问路”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展示简易的地图,让学生分别扮演路人在情境中根据出发地和目的地进行有效的指路,运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又如,教师讲解到“面积”这个部分时,可以带领学生去到操场上,尝试测量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能够得到花坛的面积?需要测量哪些数据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融合,锻炼学生的生活化思维。
二、灵活运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效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到达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其构建结构化思维的目的,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思维导图在现代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相对广泛,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学生所青睐的一种学习方法[2]。运用思维导图能够直观的呈现学生对于某个问题的思考过程与结果,使学生能够得到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学生形成深入的了解,并结合具体的学情,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长此以往,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促进其形成结构化思维。例如,教师讲解到“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个部分时,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并在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以此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向外延伸出多条分支,用以连接下一级模块,比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周长公式、面积公式等,使得相关知识点有效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思维导图。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是其逐渐提升结构化思维能力的过程,推敲其中的知识点,从而加深理解。教师在带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将更多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形成结构化思维,提高其学习数学课程的质量。
三、重视阶段性知识结构化有效设计
        (一)知识机构化的有效设计
        小学数学教师在构建结构化思维体系的过程中,不仅应该侧重于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还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建立整体化的思维体系,形成纵向思维框架。另外,教师在促进学生得到思维能力提升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形成迁移抽象的能力[3]。
        (二)例题分析
        例如,教师讲解到“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个部分时,涉及到“分数的意义”这个知识点,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混淆表示具体数量的分数与表述数量倍比关系的分数。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存在于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对阶段性知识结构化进行有效的设计。教师可以设计案例:将8个糖果分给4个学生,那么每人能够分得多少块?其中包含的数量关系为每份数=总数÷份数,教师可以将总数的8块不断缩小,变成5块、1块等,并不改变其他条件,仍然计算每份数。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然后逐渐形成这样的两个概念:8块糖果的四分之一,与1块糖果的四分之一,以此来理解分数的意义。
结论:综上所述,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平台,培养学生建构结构化思维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教师所追求的一个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认识到结构化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并能够立足生活化理念开展思维拓展教学;灵活运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效果;重视阶段性知识结构化有效设计。通过本文对结构化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的一系列思考,希望能为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罗雪梅.完善认知结构,提升数学素养——浅析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156.
[2]杨同敬.小学数学课改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29.
[3]陈华胜.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41-2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