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积极成长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29期   作者:贡布旺久
[导读] 在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双重影响下,人们的教育理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贡布旺久
        日喀则市拉孜县热萨乡中心小学 857000
        摘要:在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双重影响下,人们的教育理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今已不是考试成绩说明一切的时代,教师应转变以往传统的教育理念,
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同时也对学生未来的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将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进行分析与探究,着重分析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怎么样积极的作用,具体阐述建立沟通的突进,了解学生状态;掌握学生的心理波动,帮助学生解开疑惑等多种有效办法。
关键词: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学生成长
前言:
        小学教育在整体义务教育体系中是处于比较基础的时期,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的关于成长方面的教育,既可以影响学生在小学时期的学习及生活,又可以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开展积极的引导,应用科学性合理化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及生活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做出合理正确性的选择,从而完成积极成长的目标。小学教师在引导学生积极成长的过程中应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突显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不断的改进及优化教育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一、畅通师生沟通,及时掌握学生情况
        小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时,要确保畅通的交流沟通的途径,并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情况,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心理和健康成长。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都尚小与教师的年龄又比较大的差距,在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总是给学生高高在上的印象,并在教育过程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导致无法顺利进行沟通与交流现象的产生,从而使教师不能全面的掌握学生真实的情况,所创设的教育方法也无法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有时还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相反的作用,促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问题。如今,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小学教师应依照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通畅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途径,使教师能够真正的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促进学生的积极成长。
        例如,学校可以对全校师生开展一次互写一封信的活动,在进行此项活动的过程中都采取匿名的方式,具体表现为教师收到的信不知道是哪位学生写的,而学生收到信时也不知道是学校的哪位教师写的,在这种互相匿名的形式下,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无所顾忌,在写信时都能够将自己的真正的想法或意见在信中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内心真正的想法以及对学生的大体情况进行了解,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小学教师应该采用有效的教育方式或方法引导学生自主的转变思维方式及行为举止,进而在学生的成果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重视心理教育,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小学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而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受我国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更为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且注意学生在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样的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片面性,没有做到全面,从而会在一些方面忽略了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工作。小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行为言语等都体现的是学生的外在,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与其考试成绩的细节体现和行为举止的具体表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小学教师应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工作的开展,在教育工作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到足够的重视,耐心、真诚的对待学生,愿意倾听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困惑进而给予支持与帮助,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完成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工作目标。
        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的知识储备量不断的提高,对自己不曾了解的知识有着强烈渴望,从而对互联网产生了过分的依赖并沉迷于其中,特别是网络游戏对其产生了无可抗拒的诱惑,从而使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极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小学教师应该强化和学生的交流沟通,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说出对互联网过分依赖的真正原因,有一部分学生感觉自己在实际生活中欠缺与他人主动进行交流的勇气和方法,虚拟的网络世界恰恰弥补学生的这方面欠缺,提高了交友成功的概率,因此这部分学生会过分迷恋虚拟的网络。小学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对虚拟世界的依赖程度,又可以真正的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困惑。
三、进行家校共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家教共育,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以外,大部分时间都会在自己的家中。因此,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别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持有着与学校教育同行是责任和使命,并且与学校教育一样在学生成长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倘若学生在两种教育中受到差异过大的教育体验,那么会使学生的认知受到一定程度的分裂感,从而降低了学生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过程中对其教育思想的接受程度,导致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到影响。因此,小学教师应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应该着重营造家校共育的良好教育环境,提高与家庭教育的关联,从而为学生营造一致性的教育内容,确保教育工作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一致性作用,使学生能够拥有积极向上的态度进行成长。
        小学教师应运用方便快捷的沟通方式和学生家长经常联系,做到及时和家长沟通,从而使教师和家长都能更全面的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并且,教师和家长进行沟通时应该有意识的向家长渗透科学性合理化的教学理念,促进家长的教育理念及方式方法得到优化和改进,提高学生受教育的程度,系统的为学生营造家校共育的良好教育环境,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时,应该充分全面和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前提条件,通过采用畅通的师生沟通方式、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家校共育等教育方法,对学生开展积极的引导,进而确保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积极的成长,为学生将来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根基。
参考文献:
[1]白久宏.探讨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渗透[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9):117-118.
[2]华交当知.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管理工作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3):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