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峥国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五中学 362800
摘要:高中地理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培养其空间思维能力。为了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比如多媒体设备、生活元素、地理图表、地理实验等,为学生创设真实、有趣的情境,使其在情境中通过体验获取到相应的知识,以提高其地理知识掌握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情境;创设
引言:
情境教学是一种关注学生个体学习体验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特定的教学场景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获得身临其境体验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和理解应用。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情境式教学开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同时也颠覆了传统灌输性的地理教学模式,特别是可以弥补传统模式当中让学生被动学习的缺陷,极大程度上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以及独立性,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和富有生机活力的地理课堂。
一、情境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在情境学习当中,与同学、教师深度合作交流的乐趣,逐步养成开放性思考的习惯,建立团队协作意识,知道怎样更好的在体验当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闪光点, 在学习他人的过程中弥补自己的缺陷。 情境式教学对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来说有着独特优势,是改变地理教学中教与学面貌的有效措施,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
二、高中地理课堂情境的创设探究措施
(一)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多媒体设备可以播放视频、图片、动画等教学素材,丰富多彩、有趣生动的画面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为学生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体验。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地貌的观察”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体验式情境,穿插播放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视频、图片,比如新疆和甘肃地区干旱、地表植被稀疏的情况以及内蒙古草场退化、沙化进程的情况,让学生通过观看这些视频、图片,思考土地荒漠化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丰富、生动的资料激发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上,并主动思考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有利于后续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地理问题
地理学科具有开放性,自生活中来,也应用于生活。为了让学生更便于理解地理知识,教师必须利用好地理学科的开放性这一特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将生活中某一地理场景融入知识点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地理知识,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地理问题,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单元为例,教学《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部分时,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地理条件对城市交通布局的影响,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展示本市的交通布局情况,提供真实的数据及图片信息,让学生进行观察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本市交通运输的主要形式、交通布局对生活的影响、如何建立合理的交通运输网络等问题。同时向学生展示城市交通布局设计的案例,让学生自行分组,通过资料查询、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方法对案例进行分析,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探究地理知识,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三)利用地理图表提高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地理图表的阅读及理解是重要内容。图表属于图形语言,传递知识的方式是图形的演示。相比于自然语言,图形语言具有较强的信息传递力,学生通过观察、阅读图表,能获取到丰富的地理知识,有利于提高其形象思维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教师在使用地理图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体验。比如,学生阅读示意图或地图,可以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属性有精准的了解;阅读统计图,能更直接地了解地理事物的特征;结合地图与统计图,能明白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数量特征;阅读景观图,可以获取有价值的实地信息。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上的水》教学为例,在教学《海水的运动》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思考洋流分布的地点及范围,并结合教材知识扩大比例绘制一幅洋流分布图。让学生绘制世界洋流分布图,可以激发学生通过观察获取深层次的地理内在联系;让学生自己绘制图表,还可以让学生遵循洋流的分布规律与内在联系进行图表的绘制,提高其空间思维能力。
(四)利用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要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不能只通过理论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开展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地理实验开展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对地理知识有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水循环》为例,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资源对生活、社会的意义,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养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习惯,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课外活动,去城市喷泉、观赏池、河流等地调研水资源的污染情况,并通过手机、摄像机等记录下来;如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去环保部门采访,深入了解水污染现状、采取的防治措施及其成效,最后将调研的成果做成PPT在课堂上展示。
例如,在教学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教材当中的知识理解更加深刻,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展示地震、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图片、视频与实况影像记录,使得学生能够在多媒体情境当中对大自然力量产生深进行课外活动,去城市喷泉、观赏池、河流等地调研水资源的污染情况,并通过手机、摄像机等记录下来;如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去环保部门采访,深入了解水污染现状、采取的防治措施及其成效,最后将调研的成果做成PPT在课堂上展示。通过以上实践活动,学生能深刻明白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及发展的意义,了解到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养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并在生活中采取措施防控水资源浪费及污染。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地理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冯有兰.基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思考[J].魅力中国,2020,(26):244.
[2]陈莹.浅谈问题导学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情境创设[J].中学课程资源,2019,(4):51-52.
[3]马玲燕.多媒体教学背景下基于问题情境创设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策略[J].消费电子,2020,(5):94,30.